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与急性期脑出血低场强磁共振特点。【方法】对35例经0.2TMRI检查并通过临床证实的脑出血患者(超急性期18例,急性期17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超急性期脑出血T2WI高或稍高信号13例,等信号5例;T1WI呈等信号15例,稍低信号3例。17例急性期脑出血T2WI高或稍高信号11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15例,等信号内间杂小片状高信号2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在低场强MR扫描中,超急性期脑出血的MRI表现与高场强MR基本相似,而急性期脑出血的MRI表现具有与高场强MR不同的特点。低场MRI是诊断超急性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9例(病灶46个)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脑梗死患者29例(病灶48个)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DWI、SWI诊断资料,分析两组DWI、SWI影像学表现,并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位(PV)值及DWI、SWI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脑出血急性期敏感度、准确率。结果:观察组DWI:血肿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周围可见部分信号影;SWI:血肿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伴或不伴混杂点状高信号影,周围存在高信号;对照组DWI:血肿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均表现为高信号;SWI:病变部位表现为等信号,病变部位出血则显示为斑点状低信号;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ADC值及PV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诊断脑出血急性期敏感度84.78%及准确性88.30%均高于DWI诊断52.17%、75.53%,而联合诊断敏感度100.00%及准确性97.87%高于SW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SWI联合诊断可准确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敏感度、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低场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影像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MRI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信号异常34例,并均有骨髓水肿表现;T1WI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增厚>5.0mm)34例,呈扭曲样改变27例,骨髓水肿呈低信号;T2WI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呈高信号;STIR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呈不规则明显高信号,边缘毛糙(12例呈碎裂状),骨髓水肿呈明显高信号。结论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21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观察CT与MRI检查下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CT下出血性脑卒中可见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高密度区,CT值多为60~80Hu,在高密度血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围绕。MRI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分为超急性期(24h)、急性期(2~7d)、亚急性期(1~4周)、慢性期(1月后)、残腔期(2个月后),其中超急性期可见T1等信、T2高信号或T1等或低信号,T2低信号;亚急性期可见T1、T2低信号;慢性期可见T1、T2高信号,同时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低信号环环绕;残腔期可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CT下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征象有致密动脉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岛带征(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超过24h的图像可见脑实质密度发生改变,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时发生"模糊效应"(病变组织与脑实质密度分界不清);1~2月软化灶形成。2~3周CT增强扫描呈明显脑回样强化。MRI下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小于6h)在DWI序列最敏感呈高信号,(24h)后T1W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结论:CT、MRI对诊断脑卒中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CT对出血性脑卒中准确而敏感,MRI对缺血性脑卒中敏感而超早期就可以发现,通过两种检查方式相结合,能够进行脑卒中的超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骨梗死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8例骨梗死的X线、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果:多发21例,单发7例,累及61个骨骼.X线检查8例,表现为散在的斑点状、斑片状、条纹状或呈蜿蜒状硬化的密度增高影;CT检查7例,CT表现为斑片状、条纹状、环状、磨玻璃样密度;MRI检查17例,其中急性期2例,表现为骨质内多发小斑片状的异常信号,呈长T1W1、长T2W1,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边界尚清.亚急性期5例,表现梗死区中间环T1WI、T2WI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外围呈现长T1W1、长T2W1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等信号,边缘伴有线样低信号环;慢性期10例,在T1WI、T2WI上表现为梗死区中央和边缘均呈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呈地图样.结论:X线和CT对早期骨梗死诊断价值有限,MRI对骨梗死各期表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者结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87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低场强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其中54例行高场强MRI检查,分析不同时期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结果:87例患者低场强MRI图像T1WI均为阴性,23例T2WI及T2W-FLAIR呈稍高信号;73例发病时间>4~6 h者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均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其中46例行高场强MRI检查,结果与低场强MRI检查一致;发病时间>2~4 h 9例中,6例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稍高信号,3例阴性者再行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5例发病时间<2 h者,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均为阴性,高场强MRI检查4例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1例阴性。结论: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及MRI检查对听神经瘤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86例听神经瘤临床资料。比较MSCT、MRI及二者联合对听神经瘤诊断效能,并分析听神经瘤MSCT、MRI特征。结果 MRI联合MSCT诊断听神经瘤准确率95.35%(82/86),明显高于单一MRI诊断的84.88%(73/86)、MSCT诊断的72.09%(62/86)(P<0.05)。MSCT平扫可见类圆形肿块,多为均匀等或略低密度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可为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MRI平扫囊性肿瘤T1WI、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实性肿瘤T1WI呈略低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实性肿瘤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结论 MSCT和MRI均可显示听神经瘤影像学特点,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内各期血肿的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脑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7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临床结合GE 1.5 T Signa MRI或/和CT检查确诊并对血肿进行分期,其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6例。结果 4例超急性期血肿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10例急性期血肿T1W等信号,T2WI低信号,DWI低信号;7例亚急性早期T1WI外周环状高信号,中心等信号,T2WI仍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10例亚急性晚期T1WI、T2WI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慢性期血肿由T1WI、T2WI高信号逐渐演变为呈长T1长T2信号的液化灶。结论脑内血肿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能较好反应脑内血肿各期血肿成份的演变过程,在与其它占位效应的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RI在多发性硬化诊断和病情演变中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主要为患者进行MRI分析。结果:MRI进行诊断时多为圆形、卵圆形T1W1中等信号,同时T2W1则为高信号影;增强扫描时冠状位、矢状位均有多发性硬化"垂直脱髓鞘征"。结论:为多发性硬化患者予以MRI检测时可有效对疾病进行诊断,病变大小、数量、形态显示清晰,且诊断图像显示良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经临床随访及手术证实的46例脊柱炎症性病变(结核27例,化脓性脊柱炎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I型终板炎9例)的MRI图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与其他炎症性病变做一鉴别。结果:(1)27例脊柱结核中,颈椎1例,胸椎6例,胸腰椎4例,腰椎10例,腰骶椎4例,骶椎2例。2个椎体受累17例,2个以上椎体受累10例。(2)脊柱结核椎体信号改变复杂,主要有5种类型。①病变椎体无形态学改变,仅表现为椎体内均匀的片状T1WI低、T2WI稍高、高信号影,边界模糊。②病变呈三层信号结构。③灶周均匀的片状T1W I低、T2W I低或T1W I高、T2W I中等信号结构。④灶周均匀片状T1W I低T2WI高信号影。⑤病变椎体内单纯性破坏灶,周围为正常髓质骨信号影。这些表现反应了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3)2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呈长T1长T2为主的信号影。(4)20例出现寒性脓肿,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5)12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结论:利用低场MRI可对脊柱结核的不同表现进行良好显示,为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MRI在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58例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病例的MRI、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RI与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初步总结其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8例异位妊娠病例,MRI诊断53例,准确率为91.38%,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45例,77.59%)(P0.05)。56例异位妊娠病例在MRI图像上显示完整孕囊,影像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不均质性团块影,孕囊包块MRI图像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多较清晰,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内夹杂片状、线状略高或高信号,其中高信号与孕囊内出血有关;2例孕囊破裂,影像表现为不规则包块影,T1WI及T2WI信号都不均匀,T1WI呈低、等信号为主,T2WI呈均匀程度不同的高、等混杂信号改变,其内可见散在或斑片状出血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孕囊出血及盆腔积血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面观察胚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定位,清晰显示孕囊位置及植入情况,对于超声难以确诊的异位妊娠病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7例外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MRI诊断资料,比较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的差异。结果:分析MRI图像可知,恶性神经鞘瘤的边界不清晰,T2W1呈现混杂信号、T1W1呈现低混杂信号,囊变区的T2W1呈现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出现坏死和囊变;良性神经鞘瘤的边界清晰,T1和T2信号均较均匀,囊变区无较强的信号,肿瘤块较大的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会出现囊变区信号。结论: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为边界清楚,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1上呈现薄的低信号边缘,而恶性与良性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呈现混杂信号,边缘不清晰,囊变区有信号指示等。良恶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有助于定性判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诊治的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CT组(30例)与MRI组(30例),CT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MRI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的检测率及各自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CT组检查出24例隐匿性骨折,占总例数的80.00%(24/30);MRI组检查出隐匿性骨折29例,占总例数的96.66%(29/30),MRI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多次CT检查图像仅横断面显示出现骨折者13例(54.1%),与矢状面,冠状面或者斜面相联合诊断出骨折11例(45.8%),MRI检查T1W1见骨皮质下条线状呈低信号和不规则线状图像的患者23例(79.3%),呈低信号同时夹杂斑点状影像,且T2W1呈高信号的患者10例(34.4%);T2W1呈高信号,T1W1未呈现出低信号患者8例(24.1%)。结论:多层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研究表明MRI具有更好的灵敏性,能检查出更多的隐匿性骨折病例,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报告10例小脑出血的MRI检查,讨论了小脑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脑血肿急性期,T1W1呈等低信号,T2W1呈混杂高信号;亚急性期,T1W1呈环状高信号,T2W1多数呈片状高信号,少数呈环状高信号;慢性期,T1W1和T2W1均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和复查在小脑血肿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呈等或稍高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袁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及T2W1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早期ANFH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均进行CT与MRI检查,将其检查结果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并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MRI主要征象呈现"线样征",坏死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T2WI、T1WI异常信号;CT对ANFH患者检查征象主要为"新月征"。结论:CT、MRI均可作为早期ANFH诊断措施,但MRI应用于早期ANFH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GE 1.5 T MR扫描仪对23例疑诊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眼眶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23例患者中共1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其中16例瘤体T1WI显示稍高或高信号,2例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均显示为低信号,T2抑脂序列均为低信号。MRI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65.2%。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MRI有特征性信号表现,MRI检查对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检出胰腺炎性肿块、胰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所有胰腺癌患者最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将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做一致性分析,探究其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各类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MRI影像特征,对差异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MRI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5.56%、准确率为95.00%;胰腺癌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低信号,T_(2)WⅠ呈高信号,部分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强化,多数呈均匀强化;肿块型胰腺炎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等信号、低信号,T_(2)WⅠ呈等信号,部分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后期明显延迟强化,肿块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自身免疫性胰腺炎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低信号,T_(2)WⅠ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延迟强化;胰腺癌、胰腺炎性肿块的ADC值、T_(1)WⅠ、T_(2)WⅠ、门静脉期强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DC值、T_(1)WⅠ信号是胰腺肿块诊断为胰腺癌的独立保护因素,T_(2)WⅠ信号、门静脉期强化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具有较好的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