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人文关怀来满足服务对象多方面的需求.然而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有关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正确认识, 人们对HIV/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来自公众,也来自医学界,很难做到对艾滋病人和其他病人一视同仁,而从事艾滋病救治的医务人员给予他们人文的关爱,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人文关怀的灵性照护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146例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近3年湖北地区部分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46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并从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59.6%,农民占63.7%,已知感染途径者以血液传播为主(57/82)。发热、消瘦及皮肤、口腔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发丙型肝炎和结核等疾病,WBC总数及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接受正规治疗者较少。结论 湖北地区HIV/AIDS患者逐年增加,且临床表现复杂易致误诊。应增强防范意识,加大预防及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有进一步的认识,兹将本院感染科在1995年9月-2004年1月期间收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20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以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众所周知,由于HIV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当得知自己感染了HIV后,给患者及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5例HIV/AIDS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2年6月建立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自开展工作以来,共发现5例HIV/AIDS,发现的途径为:通过回顾性调查梅毒患者的血清中HIV抗体,发现2例HIV感染者;以发热原因收住内科病房的2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以皮疹原因就诊皮肤科门诊,发现1例HIV感染者。现将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除可通过相关表面分子受体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外,还能影响CD8+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甚至Th1/Th2的平衡也会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与宿主感染HIV后病情进展的相关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同时也为疫苗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针对HIV/AIDS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病毒潜伏库的存在,目前的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因此需要改善现有疗法,以实现治愈AIDS的终极目标。本文对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临泉县HIV/AIDS口腔卫生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以及口腔异常体征的发生率。方法采取"一对一"匿名方式对95名确诊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IV/AIDS普遍口腔卫生状况差,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异常体征发生率比较高,其中牙周病占首位,为74.74%;涎腺病为61.05%;口腔念珠菌病为55.79%;口腔溃疡为48.42%。男女组间比较患牙周病(χ2=4.719)、涎腺病(χ2=4.361)和口腔念珠菌病(χ2=9.18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患口腔溃疡(χ2=2.294)男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V/AIDS的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农村现有的艾滋病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和最先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HIV感染的流行,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回升.HIV感染者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1].为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现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HIV/AIDS患者实施手术的特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江 《中国医刊》2007,42(8):8-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一种由HIV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致命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健康行为相关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李伦兰  甘玉云  李贞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632-1636
健康行为通过调整行为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和维持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健康行为有多种测评工具,包括普适性测评工具和特异性测评工具。普适性测评工具主要有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简化版、健康习惯量表、健康行为量表、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概念框架问卷等,特异性测评工具主要包括老年人健康行为量表、青少年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专科疾病健康行为特异性量表等。本文将国内外健康行为常用测评工具的内容、开发过程、信效度、计分规则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健康行为调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康复的积极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是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依从性不容乐观。国内外近些年诸多研究探讨心脏康复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形成相关评估工具。因此本文就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介绍心脏康复偏爱形式量表、心脏康复注册障碍量表、心脏康复障碍量表、心脏康复信息需求量表等量表的内容、信效度、优缺点,以期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相关评估工具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高,而通过细致评估后制定出院计划是患者出院后获得高质量延续性护理的重要保证。既往已有研究者对国外出院计划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了综述,但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出院计划评估工具的相关报道。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老年患者出院风险筛查和综合性评估的角度对国内外使用的老年患者出院计划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从而为相关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出院计划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03D421028) 近年来,家庭作为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的重要中间层级,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以社区为基础的脑卒中家庭护理不断发展,目前集中于居家评估系统、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家庭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等研究。然而,关于家庭护理的评估工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背景、评估时机、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介绍,旨在为社区护士提供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工具,促进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的有效性,同时为编制合适的家庭护理评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间获得及时、恰当、连续的过渡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再入院率、急诊就诊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但目前我国对过渡期护理服务尚无统一的评价工具,无法对过渡期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基于此,本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归纳了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个角度对过渡期护理进行评估的9个评估工具,对各个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信效度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与讨论,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过渡期护理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痴呆是一种发展病程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不断减退。目前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晚期痴呆的关注较少,传统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存在“地板效应”,在跟踪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能力有限。而对晚期痴呆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识别其残存的认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基本技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追踪治疗效果,同时提高照顾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发表的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严重损害量表(SIB)、严重损害量表-缩减版(SI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重度(SMMSE)、贝勒严重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认知评估(BPMSE-cog)、严重损害测试量表(TSI)、严重认知损害量表(SCIP)等工具在评估晚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我国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用药体验对其服药信念、行为和疾病转归等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关于患者用药体验测评工具种类较多,且尚未统一,因此本文就患者用药体验相关概念及其用药体验相关测评工具的发展过程、内容、信效度、优缺点进行梳理,以期为合理评估患者用药体验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Zhou LP  Shang H  Zhang ZN  Wang YN  Li GF  Shi WY  Ding H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4-2397
目的 通过对中国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标志抗原CD14及其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研究,探讨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与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集5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32例健康人抗凝全血,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CD14^+细胞及其CD69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IV-1载量。结果(1)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SSC值为76±16,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为2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IDS组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上升,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路  屈燕花  邹海欧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00-3005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全球超过1/3的人口有过童年不良经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2019年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1/7的儿童遭受过虐待和/或忽视等不良经历。作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童年不良经历不仅会在短期内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终身的影响。近些年国内外诸多学者探索了童年不良经历并研发了相关评估工具,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较广泛、信效度较好的童年不良经历评估工具,旨在为国内童年不良经历的评估提供全面的资料,并对我国童年不良经历研究及干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重返工作是患者康复和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标志,多数患者重返工作的意愿强烈,但信心不足。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是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信心的体现,是患者重返工作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基于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其相关理论模型,总结相关测评工具的内容、评分标准和信效度结果,并对不同工具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康复护理人员选择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测评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