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7):780-78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规医疗服务减少情况,慢性病管理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2022年12月,中国调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方案,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挑战,基层医疗压力增加。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其他国家经验,建议中国基层医疗应注重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为复杂和高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与研究,强化基层服务的社区连接,重点完善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加强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和疫情应对能力,对全国疫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疫情平战结合时期基层卫生工作重点,以及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针对疫情的复杂形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做好常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医疗安全和院感防控、充分发挥好县域医共体作用五方面工作。同时,针对疫情应对和基层“短板”,提出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大疫情的预警灵敏性、报告及时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工具等手段,持续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探索医防融合的有效模式;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做好健康社区健康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胡文爽  张柠  封国生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82-1988
背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而慢性病管理又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内容和推进突破口,然而我国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未能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无法有效引导患者至基层就诊。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的相对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探讨影响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北京市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内、外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7月,对慢性病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情况,以及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社区医疗服务相关因素公因子,建立坐标轴探索各因素相对满意度与重要性关系,进一步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因子分析共提取医疗服务质量感知、服务可及性及医疗费用3个公因子。医疗服务质量感知方面,相对满意度评分为(6.4±2.3)~(8.3±1.7)分,联盟内、外患者评分顺位相同;重要性评分为(8.3±1.5)~(9.0±1.2)分,联盟内、外患者评分前3项均属于此公因子。服务可及性方面,相对满意度评分为(8.1±1.8)~(9.0±1.3)分,其中联盟内“候诊时间”短于联盟外(P<0.05);重要性评分为(8.0±1.7)~(8.5±1.4)分。医疗费用方面,联盟内外患者相对满意度均最低;重要性评分,在两组内顺位相差5位次,联盟内患者对其评分顺位最低(第10),而联盟外则居中(第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服务质量感知、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在社区是否属于联盟内是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尚未达到患者预期,应补足卫生人员、探索个性化管理方式、提高药品配置能力。服务可及性高,但患者对候诊时间的获得感较低,应科学测算资源配置水平,以应对社区就诊人数增长所带来的挑战。样本地区患者对社区医疗费用的敏感度较低,需完善医保政策及患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 为了解决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困境,我国推行了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国内对儿童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分析的系统研究献见报道。目的 作为分级诊疗第一批试点城市,北京市和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区卫生机构)儿童接诊情况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两地儿童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探索政策对社区卫生机构接诊儿童的影响。方法 根据研究小组制定的分级诊疗政策研究框架(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医联体、薪酬激励、儿科培训、宣传、农村医疗可及性),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政府在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儿童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文件。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政策,比较两市纳入政策的数量与内容,分析异同点。结果 从6 953篇政策文件中筛选出35篇符合分级诊疗政策研究框架的政策文件,其中北京市27篇、深圳市8篇。在医联体、薪酬激励、儿科培训方面,两市都有相关政策。在差异性方面北京市在分级诊疗的宣传和农村医疗可及性方面有相关政策,深圳市在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有相关政策。结论 通过落实社区首诊制或加大医保支付比例差距方法促进儿童基层首诊、完善双向转诊指征、完善医联体、薪酬激励和儿科培...  相似文献   

5.
周瑞  姚能亮  陈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155-1161
背景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能,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目的通过梳理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各地开展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8月,浏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下设委机关的官方网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防控""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主要检索词,采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将同时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主题的政策文件按发布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采用人工精读、分析和总结的方式,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共纳入34份政策文件。34份政策文件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官方网站,发文单位主要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等。政策文件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以下8个方面:病例早发现、早报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会同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和送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各地方应该在政策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切实发挥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新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模式的落地.为做好疫情防控管理,降低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病毒交叉感染和传播风险,居家隔离成了全民防疫的“特效药”.我院作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在看好病、看准病的同时,为缓解诊疗压力,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医院管理、临床流程到患者体验精准落实.通过构建移...  相似文献   

7.
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是面向农村基层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的医学教育政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推进"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科学且合理,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各地区在招生、培养、就业和履行合同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执行策略。该政策为农村基层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履行合同情况良好,职业发展趋势积极正向,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做出了贡献。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培养期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部分地区无法有效落实编制和履行合同、基层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服务周期短等诸多挑战。本文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理念和执行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进一步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多方有效协作,践行契约精神,共同推动该政策的有效落实,从而为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已初现雏形,其中基层首诊作为分级诊疗的基础,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十分重要。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方,研究其就医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落实基层首诊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患者在“生小病”时的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将患者引流至基层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5月在北京市16个区的48家区属二、三级医院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层就诊选择意愿及其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政策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生小病”时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732例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41例(41.29%)患有慢性病;知晓北京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分别为1 509例(40.43%)、1 641例(43.97%),但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仅占12.43%(464/3 732)。1 349例(36.15%)调查对象“生小病”时会选择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家庭月收入、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数量、家庭医生制度知晓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及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是调查对象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北京市户籍人口、有社会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知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相关政策、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在“生小病”时更倾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对于非北京户籍、无社会医疗保险患者人群,应努力提高医疗保障,加强健康宣教;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继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吸引更多患者下沉基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以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构建具有深圳福田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并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 方法 通过建立区域性医联体、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确立区慢性病防治院的桥梁作用,负责分级诊疗的协调、培训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立学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和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等系列措施,以慢病先行推进深圳市福田区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结果 经过1年的实施,构建了具有深圳福田区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以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的分级诊疗运行情况良好。搭建了分级诊疗平台,各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实现了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落实了"优先挂号、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整合的学科共同体内涵得到明显提升。实施分级诊疗以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人数比实施前同期增长18.2%和26.9%。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增长速度是实施前同期新增高血压人数的3倍以上,新增糖尿病人数的2.18倍以上。实施分级诊疗前,没有患者下转回社康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实施分级诊疗后,下转患者3 057人。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构建的以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全方位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任依  马力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615-16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无法准确预测性、影响的广泛性和防控的复杂性等特点,社区防控是公共卫生体系中重要的基层网络,家庭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继续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针对医疗设施调整、慢性病患者就医不便、疫情期间特殊的心理问题和生活方式改变等问题,家庭医生应积极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加强对患者的咨询和指导,及时发现和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此外还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守门人,早发现早报告,承担防控相关任务如重点人群排查与健康指导、隔离观察人员规范管理、宣传科学防护知识、发现并协调处理社区中存在的风险点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导致家庭医生的防护行为、医疗行为出现一定的改变,如增加自身防护行为、更多转诊患者、提高看诊速度、测量体温、更多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等。与此同时,家庭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存在着缺乏防范意识、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隔绝、主动性和规范性不足等问题,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构建社区疫情防控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同时在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之间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建立可共享信息的网络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和支持家庭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筹集及消耗情况,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6月,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概况、筹资方案构成、服务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分析和预防服务费用分析)。其中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北京统计年鉴2016、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2015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报告等;分摊系数通过北京市卫生医疗价格监测数据平台的个案库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结果 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38.11亿元,其筹资方案以社会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占比分别为56.14%、27.20%)。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提供治疗服务和预防服务,其费用占比分别为86.96%、13.04%。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服务费用按全球疾病负担(GBD)分类,主要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消耗(占比为70.90%);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主要由循环系统疾病消耗(占比为25.88%);按年龄段分类,其主要由50~69岁患者消耗(占比为58.05%)。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服务费用以免疫规划(占比为24.86%)、慢病防治(占比为13.33%)、老年人健康管理(占比为10.3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占比为10.05%)为主。结论 公共筹资方案在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筹资中起主导作用;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服务功能定位相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北京市预防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武汉市社会恐慌、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透支,而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建设未完成的情况下,各种类别的隔离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落实了分级分类防控的策略。通过隔离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中医药服务,使患者肺炎(也包括基础疾病)得到初步的诊疗,大大缓解了患者得不到救治的恐慌,同时也有效地阻断了病毒对家人的传播,缓解社区的恐慌。武汉市隔离点管理经验显示,在条件有限情况下,隔离点设置过程中要采取措施相对区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等区域;针对少数患有结核病、艾滋病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对象,要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3.
郭壹凡  朱先  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5):3190-3196
背景 目前家庭医生团队在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守门人”的功效上仍然面临着重重阻碍,但目前较缺乏针对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现实困境的研究。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的现实困境,为保障其高效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2020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其一线医务人员(每家机构抽取2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2月至调查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线开展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应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同时选取部分愿意配合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25家机构中,19家机构停止(过)部分或全部公共卫生专线,6家机构没有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运通道和能力,24家机构启动应急预案,10家机构开设健康教育专线,9家机构未开放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专线,10家机构未开设发热门诊,11家机构的所有门诊一直正常开放。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显示,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面临着内部后勤保障不到位、外部沟通协作不顺畅、监测预警功能发挥不完全、健康教育工作不深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应急基础设施不健全、应急专业人才缺口大、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应急物资采购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结论 建议优先破除阻碍开展基本工作的困境,再深入优化解决辅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社区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坚实堡垒,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7-2008年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结果:2007-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市区高于农村;70-79岁年龄组最高,和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逐年增多,需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健康促进为手段,提高全社会的防病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22-12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随着慢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医疗机构开始陆续推出健康管理服务。本文立足综合医院在医务社会工作的优势,对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体检流程节点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