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b值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诊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DWI序列检查,b值分别为1 000 s/mm2、1 500 s/mm2、2 500 s/mm2。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b值下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2 500 s/mm2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b值为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500 s/mm2下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高于b值为1 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前列腺癌组ADC值比前列腺良性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ADC值降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0、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 1±0.148 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 4±0.068 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 4±0.120 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 0±0.166 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 4±0.083 6)×10-3 mm2/s,G2级(0.816 9±0.099 4)×10-3 mm2/s,G3级(0.706 7±0.087 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外周带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标准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所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量化诊断效能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4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非癌20例,外周带癌20例, 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内的最小ADC值.判断诊断效能采用ROC分析.结果 癌区ADC值平均(0.98±0.30)×10-3 mm2/s,非癌区ADC值平均(1.59±0.29)×10-3 mm2/s.根据ROC分析,ADC值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24×10-3 mm2/s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8%、92.42%、86.73%;只考虑获得较大特异性可选择临界值≤1.04×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56%、96.95%和86.26%,只考虑获得较大敏感性可选择临界值<1.69×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63%、37.07%和58.82%.结论 可选择分区内最小ADC值≤1.24×10-3 mm2/s作为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标准.当分区内最小ADC值介于(1.04~1.24)×10-3 mm2/s之间时,有可能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并比较b值不同时,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使用EPI扫描序列,对15例23~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分别为 300、600、800、1 000 s/mm2,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结果在四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在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b值越小,ADC值越大(P<0.05).结论 EPI-DWI扫描序列可用于前列腺和精囊的检查,不同b值测出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及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块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8例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患者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9例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0例)以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三维LAVA平扫,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基于SE-EPI序列及b值分别为0s/mm2和600s/mm2。比较不同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组织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3,P<0.001);LSD两两检验显示,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ADC≥0.00133mm2/s为标准,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66.7%;以ADC≤0.00125mm2/s为标准,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行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序列的ADC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胰腺及胰腺肿块的组织病理生理特征,有助于胰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乳腺MRI特征及ADC值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能力,并尝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MRI诊断为BI-RADS 4类病变、并取得病理结果的79例乳腺病变患者(82个病变)。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MRI特征和ADC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预测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肿块型病变中,将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纳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P均<0.05,伪R2=0.62),其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81,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100%。非肿块型病变中,无预测变量纳入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P均>0.1)。结论 乳腺MRI特征(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对预测肿块型BI-RADS 4类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肾脏实质肿瘤89例。其中,肾细胞癌60例,包括39例肾透明细胞癌、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良性病变29例,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5例,嗜酸细胞瘤4例。所有患者采用GE Signa HD 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ADC平均值分别为(1.681 5±0.176 9)×10~(-3)、(1.165 0±0.217 0)×10~(-3)、(1.121 0±0.231 6)×10~(-3)、(2.030 0±0.235 1)×10~(-3) mm~2/s,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嗜酸细胞瘤ADC平均值分别为(1.155 2±0.132 0)×10~(-3)、(1.580 0±0.212 3)×10~(-3) mm~2/s。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ADC值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0T MR-DWI成像ADC值对肾脏肿瘤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采用具备双边、四通道乳腺线圈的3.0T MR行DWI,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组织学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检出101个恶性病灶,DWI检测到恶性病灶99个,检出率为98.02%(99/101)。肿瘤Ⅰ、Ⅱ、Ⅲ级的ADC值分别为(1.12±0.19)×10-3 mm2/s、(1.02±0.16)×10-3 mm2/s、(0.89±0.15)×10-3 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78,P<0.001)。ADC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 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ADC全容积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8例乳腺肿块样病变患者,其中恶性57例、良性31例,均接受乳腺MR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记录ADC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包括多个百分位ADC值、ADCmin、ADCmax、ADCmean、偏度、峰度及标准差)及常规平均ADC值。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各ADC直方图参数及常规平均ADC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良恶性病变ADC直方图参数(各ADC值、偏度、峰度、标准差)及常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75、90百分位ADC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AUC最高,为0.84。ADC直方图参数ADCmean、第50百分位ADC值鉴别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的AUC与常规平均ADC值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全容积直方图可全面反映病灶整体信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b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估膀胱癌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膀胱癌患者(64个病灶),均接受常规MRI和DWI,梯度扩散因子b值分别取0、600、1 000和1 500 s/mm2,根据膀胱癌病理表型将其分为低、中、高侵袭性。测量不同b值下的肿瘤ADC值,分析膀胱癌侵袭性与ADC值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评价ADC值在膀胱癌侵袭性上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侵袭性组膀胱癌平均直径(3.37±1.58)cm,显著大于低侵袭性组[(2.18±0.51)cm]和中侵袭性组[(2.32±0.53)cm,P均<0.01);ADC值与膀胱癌侵袭性呈负相关(r=-0.673,P<0.05);b值取1 500 s/mm2时可清晰显示病灶,图像对比度较高;ADC值对于直径<2.5 cm肿瘤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更好;ROC曲线显示ADC值0.93×10-3 mm2/s是判断膀胱癌侵袭性的最佳阈值。结论 DWI及ADC可用于预测膀胱癌侵袭性,尤其是小直径膀胱癌,并为后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MRI动态增强及DW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术前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51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7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型]181例。比较两种病理亚型乳腺癌的MRI动态增强及DWI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与ER(+)/PR(+)/HER-2(-)型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表现多为单一病灶(P=0.018),肿瘤较大(P=0.002),组织学分级较高(P0.001);MRI动态增强病灶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P=0.026),分叶状(P0.001)、边缘光滑(P=0.005)、环形强化(P0.001)及T2WI上病变中心呈高信号(P0.001)为其特征性表现。DWI三阴性乳腺癌的ADC均值(1.034±0.37)×10-3 mm2/s高于ER(+)/PR(+)/HER-2(-)型乳腺癌(P=0.031)。结论对乳腺癌病人术前进行MRI检查,有助于三阴性乳腺癌与ER(+)/PR(+)/HER-2(-)型乳腺癌鉴别,可成为乳腺癌术前评估主要无创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