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配合医护人员所进行的预防、医疗和伤残康复等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协助病人解决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效果^[1]。医务社会工作基本职能是为解决困扰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提供专业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自我管理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慢性病。慢性病自我管理对缩减医疗费用、增强患者自主权利、促进个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医院及社区健康保健专业人员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支持多集中于狭义的患者赋权和教育培训上,对患者社会、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整体支持关注较少。医务社会工作在慢性病患者心理、社会支持上占有优势,能够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全人关怀和整体支持。医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帮助患者实现经济与资源的链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缓解心理社会压力,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结合我国目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现状,重视对慢性病患者的全人关怀与整体支持,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参与是亟待开展的工作。本文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者为慢性病自我管理提供全人关怀和整体支持的作用与策略,透过研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在慢性病自我管理支持方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 构建和谐医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医务社会工作正成为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照顾服务、良好人文关怀的重要力量。它是使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促进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树立医疗机构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我国医务社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社会意义,提出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对策,以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医院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D院滞留患者服务为例,探索滞留患者的多重需求,构建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滞留患者的干预模式。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D院滞留患者服务为例,对49份个案记录和利益相关方的访谈逐稿进行主题分析。滞留患者出院安置面临个人、家庭、医疗及社会系统的多重障碍。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滞留患者的干预模式:信息收集与需求评估、赋权个人支持系统、重建家庭支持系统、协调医疗支持系统及链接社会支持系统。介入过程取得良好成效,滞留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提升系统困境的觉察;动员多系统支持网络,结合个案管理方法递送服务;进行社会倡导,寻求法律与政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口腔癌患者的心理调查及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手术前后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0例口腔癌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根据患者的危机心理及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制定手术前后干预措施,为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结果通过对口腔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并于手术前后实施干预措施,消除了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可使口腔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针对围手术期病人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干预,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治愈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医务社会工作具体对精神障碍治疗的作用,对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的运用提供建议,笔者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分析,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患者、家属、社会三方面提供服务。最后发现通过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开展,成立专门机构的约占调查总数的7.9%,仅有17.5%的医院将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志愿者运营管理、患者心理疏导等。结论: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缺乏、岗位职责不明及社会认同度低是制约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概括癌症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及护理对策。从疾病不确定感的定义到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化疗知识及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心理社会因素等),针对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提高患者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癌症患者康复进程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通过给予个体化的的心理干预,掌握口腔癌患者的心理需求,及从确诊到手术方案制定、手术及手术恢复期、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结果:心理干预使患者从消极心理到积极配合,对治疗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重视口腔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继同 《中国医院》2005,9(11):12-16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结构性紧张状态,医患关系同样处于结构性紧张的状态.在微观医患关系层次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沟通问题.在宏观层次上,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主要成因是结构性、体制性和制度性因素.制度性问题必须用制度化方法才能解决.医务社会工作是解决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问题的制度化途径.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在健康照顾处境中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主要职责是解决病人及其家属因疾病所带来的个人、家庭和心理问题.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历史悠久,积累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医务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与制度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9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资料信息,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度,中文版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条目版(ASES-8)评估自我效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基础疾病、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病程、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活动受限程度、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疼痛程度均可能为影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社会支持及活动受限程度均为影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化程度、病程、社会支持及活动受限程度均为影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老年患者身体和心理康复的积极影响作用。方法:对300例老年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估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临床护理和诊疗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源。结果: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补充,来源包括:政府机构,医生护士,病友,家人朋友,信息媒体及相关志愿者服务机构等等。结论: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以及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以医疗团队共同协助患者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使因疾病产生的生理问题及社会问题同时得以解决[1].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关于病人最担心问题的问卷调查表。结果62.07%SLE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文化程度高者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文化程度低者;疾病的预后,影响婚育及生活,药物的不良反应,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外貌形象的损害,医护技术和态度,家庭支持系统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抑郁发生率。结论在SLE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患者对慢乙肝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对疾病的心理和行为应对情况,以更好评估慢乙肝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防治需求,对待疾病的态度和行为,疾病带给慢乙肝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慢乙肝患者的健康管理、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68位慢乙肝患者在诊疗前后进行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果 大部分患者知道疾病的一般知识,对疾病缺乏较深层次的认识.宣教前与宣教后患者在乙肝传播途径、带来的后果认知、加重肝损伤因素的认知及保护家人不受感染的措施等方面问卷得分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没有充分认识,患者对乙肝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与文化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69.1%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结论 医护人员加强对慢乙肝相关疾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宣传,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提供准确的健康指导和连续的干预,促进患者主动采纳健康行为建议,对监测和防控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未来的健康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住院环境、健康指导、保持好心态、个体化护理、开展支持系统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恐惧、绝望、抑郁、拒绝等消极心理行为减退,对疾病的缓解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银莲  吴林艳  李思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423-424,42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口腔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影响。方法 将90例口腔癌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准备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精神心理症状。结果 心理干预组心理精神症状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口腔癌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反应,有利于患者渡过手术难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患者术后因女性的自身形象紊乱及恐癌文化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会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康复,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阐述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类型及相关因素,针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干预调整,帮助患者认知自我,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别与医务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异,既以群体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也以个人健康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医疗服务体系包含着社会心理服务等内容,这方面正体现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和伦理价值。为此,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发挥其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互补作用,要将伦理价值体系融合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同时以此指导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魏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44-54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措施。方法从患者常见心理反应、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术前心理、社会方面的准备等角度进行阐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形象总体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其与焦虑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并受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配偶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乳腺癌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