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土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们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7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中医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中医组加用自拟土丹汤治疗,疗程21天,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症状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ESR、CRP、WBC、SU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ESR、CRP、WBC、SUA测定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中医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ESR、CRP、WBC、SUA测定值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控显率(77.59%)显著高于西医组(57.63%)(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94.83%)高于西医组(89.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土丹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月明痛风合剂治疗肝肾亏虚型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尿酸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月明痛风合剂,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血尿酸水平、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腰膝酸软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与口服秋水仙碱片相比,月明痛风合剂治疗肝肾亏虚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低嘌呤、低热饮食,大量饮水,口服苏打片,治疗组给予痛风康方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钠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服用秋水仙碱患者治疗组为2例,对照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减少秋水仙碱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青秦液联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青秦液联合宣痹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关节畸形、全身症状、舌象、脉象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LTB4及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IL-6、LTB4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秦液联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葫芦茶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釆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葫芦茶除痹汤水煎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SUA)、关节肿痛指数、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胡变化。结果:对照组因出现不良反应脱落2例。两组的SUA、关节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SUA、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的关节肿痛积分降低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中医证候积分指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葫芦茶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探讨化浊祛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浊祛痛汤。2组患者均给予7 d治疗后观察总有效率、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浊祛痛汤可明显缓解患者关节肿痛等证候,改善相关炎性及生化指标,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碧膏口服联合清碧散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清碧膏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口服,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CPR)、血尿酸(U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在改善关节肿痛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同(P> 0.05),在改善关节发热、头身困重、口干渴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的82.22%(P <0.05)。治疗组在改善炎症相关指标,血沉、CPR及UA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碧膏联合清碧散能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及相关症状,同时有降低血沉、CPR、UA水平的作用,可改善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瘀热阻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瘀热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棱针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环氧化酶(COX)-2]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UA、CRP、ESR与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瘀热阻滞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关节功能,降低机体血UA、CRP、ESR水平,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整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组给予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症状及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肿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关节肿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醋氯芬酸钠分散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血尿酸、血沉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血尿酸、血沉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肿痛散外敷治疗与醋氟芬酸钠分散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相当,且可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晨  张京兰  王非 《陕西中医》2022,43(6):793-796
目的:探析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30例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观察组(115例)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TCT评分、FMA评分、MoCA评分、M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T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及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在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类风湿因子、骨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灼热、晨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RF、ESR及GR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N-MID、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用于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能降低症状评分,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同时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双氯芬酸钠50mg,2次/d;实验组(32例)外敷金黄散,1次/d,每次6~8 h联合双氯芬酸钠50 mg,口服,2次/d,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局部肿胀度、局部皮肤温度、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局部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缓解关节肿痛,可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丸联合青敷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在低嘌呤饮食、碱化尿液、酌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延缓肾功能进展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内服加味四妙丸联合青敷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内服加味四妙丸。以1周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3~4个周期,于治疗前后记录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关节肿痛指数、关节功能评分)、物理指标(肿痛关节周径、肿痛关节皮温)、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肾功能指标(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安全性指标(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结果:①总有效率治疗组96.86%,对照组90.48%,两组疗效相当(P 0.05);②平均疗程治疗组(7.81±3.27) d,对照组(11.33±6.04) d,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后物理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⑤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结论:加味四妙丸联合青敷贴敷治疗能较好地缓解慢性肾脏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症状,缩短疗程,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温胆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14 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红肿评分与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味可以显著的提高痛风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关节功能与血生化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抚顺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此后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入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为5.56%(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予以针刺治疗效果显著,明显缓解了疼痛症状,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51-105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逐痹汤加外敷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服散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西药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敷散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缓解时间及红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细胞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敷散外敷可快速消肿止痛,降低UA,ESR及CRP水平,减少对外周血损害及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剑伟  周文琪  唐四 《陕西中医》2022,(8):1118-112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陈旧性扭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踝压痛评分、肿胀程度、综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踝压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1 周、2 周、1个月后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踝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踝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Kofoed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药联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8月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肩周炎患者93例临床完整资料,将采用三痹汤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三痹汤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症状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