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 上海市正逐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至楼宇功能社区,目前中青年楼宇人群的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尚不知晓。研究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和调整家庭医生楼宇服务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楼宇,在选中楼宇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72份,本研究以其中有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经历的1 13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涉及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和经济学特征、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度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包括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两方面,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楼宇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39.61%(425/1 073)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39.01%(419/1 074)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个性化服务需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职业类别、年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信任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基本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了解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约40%的楼宇人群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楼宇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4个方面。建议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并针对楼宇人群特点和差异化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同时,着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2.
背景 在健康中国政策的指导下,上海的家庭医生常住人口签约率超过45%。但是楼宇白领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白领人群亚健康问题也愈发严峻。目的 了解目前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8-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8个商务楼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及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的需求3个部分。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48%。家庭医生一般服务和楼宇服务“非常需要”排序第一的条目分别是代配药服务〔29.49%(253/858)〕和颈椎病等的防治〔36.37%(315/866)〕。63.30%(507/801)的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有需求,不同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投保情况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需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楼宇白领人群“最希望的”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方式、服务时间、价格区间分别为现场咨询〔26.53%(230/867)〕、工作午间1 h〔40.43%(399/987)〕、0~100元〔48.38%(417/862)〕。结论 楼宇白领人群具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但缺乏便利可及的相应服务,建议设计针对白领的、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有偿服务包,并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背景 我国中青年楼宇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逐年增加,其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比呈上升趋势。上海市于2018年6月率先试点基于"楼宇健康驿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但针对中青年楼宇人群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不足。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青年楼宇人群焦虑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楼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选中楼宇内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开展问卷调查,本研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回答完整的2 198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SAS得分评价受试者的焦虑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特征、健康及生活方式情况对受试者SAS得分的影响。 结果 2 198例中青年中,没有焦虑1 328例(60.42%),轻度焦虑409例(18.61%),中度焦虑274例(12.46%),重度焦虑187例(8.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受教育程度、自评社会阶层、自评健康状况、体检频率、疲劳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规律用药情况是中青年楼宇人群SA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上海市中青年楼宇人群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焦虑程度受人群特征的影响。在为中青年楼宇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应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背景 现阶段,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签约率较高,但签约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问题仍有待改善。目的 全面了解广东省梅州、河源两市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履约、续约现状,并探索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梅州市和河源市的11个区(县),由各区(县)卫生健康局提供可调查乡镇卫生院名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乡镇卫生院的分管院长或公卫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广东省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指导中心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广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所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进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设置因变量为结果质量指标(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有效签约率、履约困难机构数和续签率低机构数),比较不同预约诊疗服务提供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结果 100家乡镇卫生院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中位数分别为69.0%(60.0%,85.0%)、31.8%(29.1%,54.5%);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的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定适宜功能社区中青年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内容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其就诊社区、签约社区。方法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向上海市黄浦区功能社区中青年发放自制问卷703份,回收有效问卷670份,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青年人群医保享有率高(94.2%),未签约家庭医生占比大(79%);中青年人群除中医推拿针灸、急救服务2项外,其他6项服务内容签约者的需求评分均高于未签约者(P<0.05);居住时长、是否签约全科医生是中青年人群对服务内容总体需求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功能社区中青年人群的需求呈现出优先自我诊疗、非社区首诊、对中医认可度高的特点,建议参考其需求特点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制定适宜其人群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背景 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1年开始,2016年全面推开,政府通过完善制度、保障经费和人员、规范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措施来促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化、规范化、优质化,但目前关于重庆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现状的研究仍比较缺乏。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和签约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年3—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彭水、巴南、永川、梁平、合川、沙坪坝、秀山、黔江、垫江、大足、开州12个区(县)的2 4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共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8%。结果 2 342例居民中有2 153例(91.93%)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总体需求。2 342例居民中已签约的有1 358例(57.98%),未签约的有984例(42.02%)。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需要”排序前5位的条目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43.42%,1 017/2 342)、孕妇/儿童/老年人体格检查与健康评估(34.93%,818/2 342)、定期体格检查/健康评估(33.69%,789/2 342)、家庭医生出诊(32.96%,772/2 342)、已经确诊的慢性病管理(32.45%,260/2 342)。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不同的居民签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较大,但签约率较低,需求最大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居民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都会影响居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包,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方法 分别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前期调查基础上,对上海市长宁区10个街道/镇的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研制,主要调查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2013年和2016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91、651份。结果 2016年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签约居民数分别为34例(5.8%)、172例(29.6%),认知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电话咨询、个性化健康评估、健康/亚健康人群指导、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预约门诊、下转回访、出院随访、健康体检的知晓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77.5%(464/599)的居民签约后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2016年居民签约后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55.9%(333/596)的签约居民会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35.7%(214/600)的签约居民就诊前经常预约,27.0%(161/597)的签约居民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就诊前预约、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仍较模糊,但就诊依从性相对较好,对预约、转诊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了解居民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覆盖和推广。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知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市4个城区34个社区的1 450例居民,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及签约现状。共发放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问卷1 397份,有效回收率96.34%。结果 1 397例调查对象中,785例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6.19%;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媒体〔36.08%(504/1 397)〕、社区医务人员的宣传〔30.85%(431/1 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两周患病情况、基层就诊经历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从家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步行时间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结论 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年轻、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居民、患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有健康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较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居民中政策推广的潜在有利人群,实现政策的真实有效宣传。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然而“签而不约”现象普遍存在。目的 量化分析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为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效率及调整签约服务包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7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对慢性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离散选择试验(DCE)的方法编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DCE问题(共包括定期随访频率、药品供应可及性、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健康管理活动、转诊服务便捷性、预约就诊时间弹性、医患共同决策氛围7个属性,每个属性有3个水平)。开展问卷调研的同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性访谈,以了解其对于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2.7%。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依次为: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β=0.57,P<0.05),高水平的家庭医生诊疗(β=0.43,P<0.05),经常性的健康管理活动(β=0.36,P<0.05),高频次的定期随访(β=0.31,P<0.05),良好的医患共同决策氛围(β=0.12,P<0.05),高通畅的转诊服务便捷性(β=0.06,P<0.05),高弹性的预约就诊时间(β=0.04,P<0.05)。慢性病患者对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包括:实时健康咨询、专科医疗服务、医保报销、健康体检、康复指导、个性化健康评估等。结论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偏好较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药品供应可及性(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家庭医生诊疗水平(高水平)、健康管理活动(经常,6次/月)。应加强患者偏好评估,把握偏好变化,不断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从而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促进卫生资源的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社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提升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聚焦中青年人群,分别对亚健康状态和亚健康评估方法展开梳理,提出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评估或成为促进中青年人群签约的突破口。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将亚健康状态限定为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对中青年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开展评估。分析现有亚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优缺点及中青年亚健康评估研究的不足。当前亚健康状态评估以量表和问卷为主,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此外相比于传统的统计学建模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处理大样本量、多维度数据,具有更好的评估效能。针对中青年亚健康评估缺乏客观评估指标及方法,建议纳入多维度客观评估指标,运用集成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科学可行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模型,并以慢性疾病临界指标设定模型阈值。以期通过科学有效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评估,提高中青年人群主动健康意识,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中青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作为《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对卫生服务的影响》总课题的一个分支,利用资料分析和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及服务提供中的主要问题,为政府提供政策依据。调查发现,60岁以上人口占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总人口的19.04%,成为该中心重要的服务对象;医疗费用负担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医老、养老的社会需求多元化,基层卫生服务系统在制度和功能上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社会对低收入老年人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卫生利用公平;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提高健康水平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和谐视野中知识服务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客观条件及具备的优势,探讨医学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即构建专业化、用户自主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模式,实现医学高校图书馆资源、技术和服务的集成,使得信息资源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武当山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家庭内的所有成员进行卫生服务问卷调查 ,共调查 80 8人。结果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 19.4 % ,高于 1998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两周患病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人员占患者总数的 90 % ,慢性病患病者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人员占 70 %。结论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患病就诊主要在村、乡两级医疗机构。建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结合实际推行新型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月坛社区居民10年前后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10年前后月坛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从而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调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方法 1996年与2005年均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整群系统抽样,分别抽取10 423人与8 343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卫生服务、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与健康知识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结果 10年前后月坛社区居民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前后社区居民吸烟及进行定期体育锻炼人数和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利用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调查显示月坛社区65岁以上老人中10.19%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且月坛社区居民需要健康教育的人数占28.90%.需要全科医生给予饮食及体格检查的人数也达到16%以上.结论 针对月坛社区居民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变化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调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养老事业,采用灵活多样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开拓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为卫生规划和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于2012年7-9月,采用多级系统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七个行政区(徐汇、普陀、长宁、杨浦、浦东、嘉定、青浦)的5 855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居住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等。发放问卷5 855份,回收5 855份,剔除57份缺项较多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数为5 798份,回收有效率为99.0%。结果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两周患病率为14.7%(851/5 798),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75.7%(4 391/5 798),两周就诊率为7.8%(455/5 798),一年住院率为3.5%(205/5 798),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46.5%(396/851)。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两周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自评健康状况,两周就诊率的相关因素为自评健康状况和户籍地医保种类,两周患者未就诊率的相关因素为居住状况。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较好但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应大力发展全科医疗,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引导其合理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其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老年人卫生服务在城乡的开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城区和正安县的453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城市和农村社区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29.7%和64.7%,两周就诊率为9.5%和34.7%,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2.1%和56.4%;城市老年人就诊地点主要以县市级和省级医院为主,两者所占比例为66.9%;农村则以个体诊所或村卫生室为主,占73.3%;两周患者未就诊原因在城市主要是自感病轻(占21.7%)和自我医疗(占51.6%),在农村主要为经济困难(占40.8%)和自感病轻(占25.9%);影响老年人两周就诊的因素在城市为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农村是患慢性病与否。结论:我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偏高,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均存在低利用的特点,农村低利用情况较城市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类型,提出学科馆员应在基本信息服务上与时俱进,创新学科信息服务项目。包括加强与对口专业读者联系,了解读者需求,开展学科服务、知识服务,读者信息素养培训,文献收录和投稿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卫生服务状况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士峰  张雷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650-1652
本文通过3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纵向比较,对我国城市居民卫生服务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南磨房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与需求情况,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10 —11月采用方便抽样在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辖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357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与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357份,回收35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结果 147例(41.2%)居民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诊次数、对网格化管理便捷性评价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2周内患病情况 、患慢性病情况、职业、2015年医疗费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途径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49.6%,65/131)、宣传栏/海报/宣传手册(20.6%,27/131)、朋友/家人(16.8%,22/131)。280例(78.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有需求。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对网格化管理便捷性评价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2周内患病情况、患慢性病情况、职业、就诊次数、2015年医疗费用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磨房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较低,但需求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便捷性。  相似文献   

20.
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卫平 《医学与社会》2004,17(2):1-4,11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中所实施的社会工作,文章就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及社会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