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策略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为(59.50±22.43)×109/L,术后第2周血小板计数为(136.01±70.41)×109/L(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32±1.25)×109/L,术后第2周白细胞计数为(9.63±3.36)× 109/L(P<0.05).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以及脾动脉结扎前后门静脉压力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使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可以缓解脾亢情况,有益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艾滋病毒(HIV)阳性患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行B超、CT检查,常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肝功能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分别为(58.3±15.0)×10~9/L、(2.24±0.58)×10~9/L和(2.97±0.78)×10~9/L,术后1周PLT、WBC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化不明显。术后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稍有升高,但2周恢复正常,白蛋白(ALB)术后均升高。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减轻患者血细胞减少,短期内肝功能恢复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腹部放置3个套管,脾周韧带及脾门用超声刀解剖,脾门血管用Endo GIA夹闭离断.结果: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从平均36×109/L[(17~56)×109/L]升至437×109/L[(316~624)×109/L],随访7~24个月血小板均大于100×109/L.结论: 超声刀、Endo GIA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成为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1例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接受PSE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HCC的同时,为提升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分析患者治疗前、PSE治疗后3个月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肝脏硬度(LSM)、胆碱酯酶(CHE)、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ICG-R15显著降低[(10.95±6.08)%vs (13.34±5.19)%,t=2.39,P=0.04);LSM和CHE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指标WBC [(4.81±1.82)×109/L vs(2.43±0.60)×109/L]、PLT [(120.55±62.50)×109/L vs (63.40±...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栓塞术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岁;肝功能Child-PughA级3例,B级9例;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的同时行PSE;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50%~60%,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WBC和PLT显著提高(P〈0.05),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数量和HG量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无明显变化(P〉0.05),TBA下降(P〈0.05)。结论PSE能纠正脾功能亢进,提高血WBC和PLT的数量,使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TACE能顺利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在急诊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手术中分别采用了右侧卧位(A组,n=35)和仰卧位(B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145.5±24.4)min vs (169.0±15.3)min;t=5.308,P<0.001],术中出血更少[(75.3±35.3)mL vs (110.3±50.6)mL;t=3.490,P= 0.0008],中转开腹率更低(2.9% vs 19.6%,χ2=5.127,P=0.024),术后胰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6% vs 28.3%,χ2=4.861,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腹腔感染(2.9% vs 6.5%,χ2=0.569,P=0.451)、术后出血(2.9% vs 4.3%,χ2=0.124,P=0.725)、静脉血栓(5.7% vs 10.9%,χ2=0.669,P=0.41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中采取右侧卧位更有助于术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实施,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脾外伤3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闭合性脾外伤的治疗经验,探讨保脾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闭合性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26例闭合性脾外伤患者中197例行非手术治疗,12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动脉结扎联合脾修补术选择性治疗外伤性脾破裂97例,脾切除32例.结论 有选择的非手术治疗Ⅰ~Ⅱ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轻度的肝肾损伤、腹腔外器官合并伤及患者的年龄并不影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脾动脉结扎联合睥修补术选择性治疗Ⅱ~Ⅲ级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损伤后行脾保留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 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对脾损伤患者行脾保留手术共59例,其中单纯黏合剂止摁8例(Ⅰ级),单纯缝合修补7例Ⅰ/Ⅱ级),单纯缝合修补+黏合胶止血15例(Ⅰ/Ⅱ级),脾部分切除6例(Ⅱ,Ⅲ级),脾破裂大网膜捆扎+脾动脉结扎10例(Ⅱ/Ⅲ级),原住保留脾蒂+后腹膜自体脾移植2例(Ⅳ级),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1例(Ⅳ级),数字减影法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行脾动脉栓塞术10例(Ⅰ/Ⅱ/Ⅲ级),其中部分脾栓塞术(part spleen embolize,PSE)7例,牌动脉主干栓塞术(spIeen mtery embolize.SAE)3例.结果 本组59例患者行脾保留手术及操作均获成功.复查脾组织存活,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脾损伤后行脾保留手术及操作是安全可行的;对于保留和恢复脾脏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选择性行外伤性脾破裂原住保脾手术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脾破裂中,闭合性损伤18例,开放性损伤6例,按损伤程度分级I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其中行单纯缝合修补8例,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修补1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动脉分支结扎加缝合修补1例.本组全部患者均保脾成功,无术后再出血脾切除,术后并发左侧膈下少量积液5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对I-Ⅲ级脾破裂酌情选择性保脾手术是可行的,可采用灵活的保脾术式.  相似文献   

10.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在择期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问106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与118例传统睥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原位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310.4±55.2)ml vs(554.3±71.6)ml;(12.9±4.3)vs(15.7d±6.8)d,P<0.05)];门静脉血栓和胰漏的发生率显著降低[(0.9%vs 6.7%;O vs 7.6%,P<0.05)];手术时间虽有延长,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择期病理脾切除时,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备选术式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肝胆外科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开展的20例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8.2±47.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7.4±71.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3±4.0)d。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6例出现术后生化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应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术中应注意保护胃网膜左血管,可采用悬吊提拉胃体的方法协助视野的显露,并熟练掌握脾动静脉分支的离断技巧。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间10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分别行肝动脉栓塞化疗(51例)或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52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能明显提高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动脉加压灌注在巨脾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9例在巨脾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远端加压灌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未输血,3例输红细胞悬液2 U,其中6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上升,无胰瘘、睥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安全、有效、脾血回输彻底,操作简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了解肝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可能原因. 方法: 将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3组,比较分析各组的手术后生存时间与生存率、术后复发率、术前、术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术后一年内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与频率,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与时间等.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5±21.3)个月,各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总复发率为56%(35/63),平均复发时间为17个月;术后死于复发癌的时间为(22±12.3)个月,死于肝功能不全的时间为(4.8±3.7)个月,术前肝功能储备差者,术后易发生代偿不全,术后早期死亡者大多由肝功能不全所致.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部分切除术时,要充分了解肝功能储备,术后早期积极给予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肝癌切除63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4例仅行肝癌切除,Ⅱ组39例肝癌切除时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58例获随访. 结果 5例手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5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据统计学检验,Ⅱ组的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手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常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SASS加重肝脏实质的缺氧状态,故将SASS作为肝硬化患者治疗的靶点之一.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应用脾动脉主干栓塞联合脾微波消融治疗脾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212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 212例肝癌患者中,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78例,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134例,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的为27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的几率显著升高,为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的3.6倍.结论 术后患者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导致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肝癌术后肝功能恢复差的指标,提高肝癌术后血小板计数是防治肝功能衰竭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切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切脾组,n=10)和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非切脾组,n=13)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生存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的;术后3个月,切脾组CD4、CD16、CD4/CD8、WBC及PLT指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非切脾组(P〈0.01);非切脾组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中无一例因白细胞改变而影响术后辅助化疗,而非切脾组有7例因白细胞过低而被迫终止了化疗。结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总结手助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手助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我科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施行的15例手助式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结果 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1~46岁;其中1例采用Endo-GIA行一级脾蒂离断术,其余均通过超声刀及血管夹行二级脾蒂离断术,2例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7.4±30.3) min,出血量20~450 mL,平均(178.0±137.7) mL,术后引流管于2~5 d拔出,住院时间8~10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助法能够明显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的危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TACE联合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限制性部分脾栓塞(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肝癌TACE同时行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50例,根据病人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和次数,8例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栓塞前加行静脉套扎术(EVL)。栓塞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本组经1-4次LPSE,累积脾栓塞面积为3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TACE联合LPSE治疗后1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并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升高,ALB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8-26个月随访期内,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9%,71%,63%,15个月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TACE联合L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肝癌病人反复多次LPSE能防止脾脏过度栓塞,减少并发症,更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