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亲缘造血干细胞(PBSC)捐献者与入库志愿者家属的PBSC捐献认知、态度及其影响 因素,为降低悔捐率提供实证资料。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0 位PBSC捐献者家属以及240 位入库志愿者家属进行捐献认知、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结果:与入库志愿者家属比较,成功捐献者家属在认知水平和支持捐献态度方面均较高。此外,是否知道中华骨髓库是捐献认知和捐献态度高低的重要评判指标,无偿献血经历等则是影响其捐献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提升入库志愿者家属的捐献知识水平、强化入库志愿者家属对捐献的积极态度、积极向入库志愿者家属宣传捐献相关政策信息,可能增强志愿者家属的支持,从而降低捐献志愿者的悔捐率。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医院危重病人抢救中心,是潜在捐献器官人群的聚集地。本文通过阐述ICU器官捐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ICU器官捐献与获取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死后捐献、知情同意、唯一性、保密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并提出加快法律建设以规范ICU器官捐献与获取、加强ICU与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合作以及时发现潜在捐献者、统一ICU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入选标准、完善ICU器官捐献与获取伦理审查、加强经费监管与审查、建立人道主义救助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速读     
《中国医院院长》2014,(5):16-17
石家庄小夫妻损两岁女儿器官 2月22日,两岁的琪琪(化名)在河北医大三院因先心病去世,她的父母捐献了她的角膜、肝脏和肾脏。琪琪是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成立以来的第3例捐献者,也是河北年龄最小的捐献者。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器官功能低下和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才刚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供体器官的缺乏,一直制约着中国移植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器官需求,一种移植医学新角色——移植协调员就此产生。协调员的工作从寻找潜在的捐献者、积极地与家属沟通到器官移植的完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移植器官协调员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8):275-275
在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过程中,如何分配捐献器官一直是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对此,各国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普遍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捐献器官分配公平与否,也从一个侧门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4座城市900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公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率为16.57%,在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捐献率高(P=0.032);同时,捐献意愿与年龄和学历有相关关系(P=0.047;P=0.029)。影响国内公民进行遗体捐献的最主要因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其次不了解国内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结论:发现公民捐献意愿较以往调查明显升高,可能与当前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的捐献态度改变有关。影响捐献主要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不了解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以及担心同意器官捐献后医院会因此而消极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引用了不伤害原则、死亡后捐献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但以上原则并不能解决我国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心死亡器官捐献在确定死亡后捐献上存在质疑、心死亡器官捐献在临床实践和技术发展上伦理根基不牢固、纯粹的无偿捐献让心死亡器官捐献者的家属身处尴尬境地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建议在今后实践中实施适当补偿和最大限度利用原则,以促进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供体的身心损害如何保障;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上存在道德难题;死亡的判定问题;人工流产死胎器官捐赠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生死观;加强伦理审查力度,切实保护捐献者利益;建立器官供体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器官捐献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宣传。  相似文献   

9.
以遗体捐献为着眼点 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体捐献是解决遗体标本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造福后人,恩泽社会”高尚行为。以此为切入点对医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整个遗体捐献工作以及解剖操作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对捐献者表达由衷的敬意,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合临床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供体维护机制.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自2012年1月开通转运通道,至2016年6月,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共接到DCD相关信息152例,评估152例.临床判定为潜在捐献者合格84例,访谈84例,41例潜在供体家属同意捐献.建立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一般流程下直接转运潜在供体入供体重症监护室(DI-CU),并立即进行各重要器官的评估及维护.当潜在供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恶化,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流程.评价潜在供者进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自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接收潜在供体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17±19.51)岁.1例(2.4%)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3例(7.3%)因家属意愿改变而中止捐献,37例(90.2%)顺利完成器官捐献.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此37例中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28例(75.7%),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供体3例(8.1%),国际标准化心脑死亡供体6例(16.2%).其中31例供体捐献器官用于移植,6例供体的器官捐献后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潜在供体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化验指标变化,AST、T-BIL、D-BIL、BU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适合临床工作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以维护器官功能、提高捐献成功率非常重要,保证了供体器官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健全法规条例,理顺捐献流程;加快脑死亡立法,保证器官质量;坚持三公三合原则,增强系统透明度;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捐献热情;确立道德原则,提升伦理地位等五项改进措施,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温州地区城镇居民及其中的流动人口进行街头随机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遗体捐献的因素。结果:调研人群中有50.03%对于遗体捐献了解较少;温州地区居民遗体捐献意愿率仅有20.58%,并受年龄、性别、学历等影响;传统思想的制约(38.44%)、对接收站不信任(36.92%)、捐献程序太复杂(15.07%)及个人信仰是导致温州地区居民不愿意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需加强宣传推广,完善捐献程序,保障捐献者权益。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保定市5所高校学生进行关于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及身后器官捐献知识的了解甚少,医学生掌握得较好,但仍不容乐观,回答完全正确的比例仅为28.81%;未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影响捐献器官的主要因素是对器官捐献知识及社会意义的了解程度。因此,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以安徽医科大学2010级五年制本科生为对象,采用利他主义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进行人体器官捐赠知识、国内外现状和影响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教育。再结合临床具体实例,了解器官捐献和移植对于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大幅提高了医学生对器官捐献工作的认知。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通过课堂的利他主义行为干预有助于未来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供体器官的稀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家庭访谈赢得器官捐献对于扩大供体器官来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务人员和移植协调员为器官捐献进行家庭访谈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娴熟的沟通技巧和卓越的交流能力。本综述主要内容有:进行家庭访谈的主要流程,家属拒绝捐献的原因和家庭访谈的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611名实习或规培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其对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认知、态度以及毕业后从事该工作的意愿。结果 611名医学生中,458人态度积极,381人认知水平较低,246人希望毕业后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年龄、人格、认知水平和态度对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的意愿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医学生对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但态度积极,毕业后从事该工作的意愿较强。相关部门应分析影响因素,制定针对器官捐献协调员潜在人群的选拔、招聘要求。  相似文献   

18.
器官移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1世纪以来推行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重大改革,保障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器官获取组织,是保证我国器官移植快速发展的基石.器官捐献受我国传统文化、伦理、法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系的建立艰难曲折.在...  相似文献   

19.
影响公众身后器官捐献意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影响身后器官捐献意向的主要相关因素是职业,学历,专业,提出了需加大社会宣传建立健全器官捐献法规,建立实体组织,建立自愿者组织并进行社会协调,用法律法规规范器官移植患者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20.
陶陶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3):142-142
上周,英国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FEA)宣布允许妇女捐献卵子以供研究之用,包括非辅助生育过程中获得的卵子,前提是捐献者已充分知情捐献风险并完全出于自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