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民阅读视野下以《读书与思维》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践。通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设置课程方案。《读书与思维》作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通识课程,能提高医学生对“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认识,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水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使该课程开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思维能力,灵活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考核等问题的认知状况,为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医学人文教育问卷对医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肯定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医学人文教育在知识、能力与精神方面的价值表示赞同,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卫生法学的认知度较低;互动、PBL与启发式教学得到肯定。结论:加强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开展PBL、TBL等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核心课程模块;重视考核环节,探索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POC混合式教学与传统大规模教学、课程化与非课程化信息素养教育对各年级医学生学术信息素养水平及自我认知情况的影响,比较SPOC混合式教学及其他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医学科技查新全实践”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课程化学术信息素养教育能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SPOC混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模式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信息知识和能力;课程化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致远”赋能,并且SPOC混合式教学对学生信息能力的长效提升更显著;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自我认知有影响。结论:建议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建设“医信融合”课程体系,不断丰富“SPOC+N”教学模式内涵,在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强调时间变量,加强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为例,比较我国和加拿大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差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贯穿整个医学教育阶段,包括统计与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健康相关问题、职业发展三个主题。教学采用丰富的授课模式,广泛使用电子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借鉴加拿大医学教育的经验,我国应注重:促使医学生早期接触并终身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医学院教学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医学院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多种考核方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哈佛模式"。本文在对哈佛医学院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医学教育质量滑坡的问题,提出医学院校应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学科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医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性一度”理念开展的医学机能学课堂设计性实验课程,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旨在培养医学生探究能力,强化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在以未知溶液Y对牛蛙心脏的影响为例的课堂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参照“金课”标准,从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教学设计以未知溶液对牛蛙心脏有哪些影响问题为导向,学生课前线上预习理论知识与手术操作技能等基础内容,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索的进阶内容、挑战高阶离体心脏模型制作,课后讨论拓展病例复习高阶知识,以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后实行多元化考核。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方式加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医学高职院校遵循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导向、以“突出医学生的人文能力”为核心的整体原则。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过程中,探索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特色人文课程新体系,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差距,全面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服务于国家战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大医学格局”。因此,培养医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更新与交叉融合,更要重视塑造其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复合性、应用性、灵活性的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河北北方学院病理学课程建立了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基础与临床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与学科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五融合”教学模式,并优化教学大纲,充分利用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及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资源库,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提升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医科背景下,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医学教育也要顺应时代需求。其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医科高校教学核心的环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在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评价等环节,利用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中蕴含的各类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构建课程育人体系,提高授课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考核评价,促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营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其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笔者基于高等院校病理学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病理学“第二课堂”教学以“一课程多课堂多途径”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将病理学知识点与学生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技能操作等相融合,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创造力,进而使医学生把学习的任务感转化为学习的有效内驱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开拓思维、巩固知识、灵活应用,丰富了病理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拓宽了学生的医学领域视野,并通过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了高素质医学人才,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各个高等医学院校都十分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许多医学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 ,把写作、文学欣赏、音乐欣赏、公关礼仪等普通人文课程列为重要的选修课 ,还设置了像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的医学人文学课程 ,以系统地推进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扩展了医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 ,促进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对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就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来说 ,单纯增加这些课程还是不够的 ,人文精神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直接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把人文精神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合格的人民医生。1 医学的人文本质是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根据  医学的对象是什么 ?是“人”还是“病”?从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解来说 ,医学的对象是“病”而不是“人”,因为生物医学模式仅仅看到了人的生物属性 ;从生物 -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来说 ,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病”,因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到的是由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相关认知度及需求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建设的对策。方法:对80名“农村定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百分比显示。结果:大多数“农村定向”医学生意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有提升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需求,期待学校开展更多相关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表示清楚、了解,他们意识到中医文化中的人文伦理有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为有必要在医学教学中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结论:医学人文教育在“农村定向”医学生教学中没有全面深入融合,需进一步针对“农村定向”医学生开设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模式的再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必须着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要在办学理念上予以重视,更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本文对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不增加医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医学人文概论课程为总论,辅以系列专题讲座,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期“不断线”;着重培养医学生以医学名家大师为楷模的人格塑造和职业素质培养,力求“仁爱”与“仁术”的有机统一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构建,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培育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环境的熏陶和医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医学生的品格、气质、能力和素养的过程。武汉大学注重发挥综合大学优势,融合医学与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正仁弘毅、博雅精诚”的人文素质,已初步形成了由通识课程类、医学人文课程类、校园文化类、讲座论坛类、社会实践类“五类途径”相互支撑,由“实体课堂(第一课堂:教室)、珞珈山水(第二课堂:校园)、大江南北(第三课堂:国内)、地球东西(第四课堂:国际)、虚拟世界(第五课堂:网络)”五大课堂立体推进的“五途径五课堂”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体系;将通过进一步挖掘医学人文内涵,加强人文师资建设,打造医学人文教学金课堂,以深厚的人文底蕴支撑育人环境,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现代医学健康思维的日趋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与死因结构认识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挑战.为适应这一挑战,有关机构制定了中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提出以下构想:整合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内容融合;构建人文社科学位管理模式;建立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建设,这将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医生与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问题与重点等的认知既有共识,也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深化对医学人文能力的认知;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核心模块;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性;重视考核改革,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学概论》是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基层医疗和分级诊疗体系,强化专业知识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为进一步顺应现代化医学教育变革,本研究践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为改革对象,结合先进的线上教学技术,通过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顶层设计;在教学实践时,线上教学以简洁化、模块化、高效化为主,线下教学以案例式、互动式、探索式为主,两者紧密衔接,互为补充。结果显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巧妙融合可进一步重塑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所承担的角色,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逐步转型,并且在丰富课程内涵建设的同时,采用适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层层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入评价考核体系中,为更多专业的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科医疗知识,激励并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内驱力和胜任力,教师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思,促使自身不断提升教学热情度、拓展教学思路和追求教育革新。此次教学模式的构建值得更多医学专业教师进一步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作为医学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对于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现代医学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需求和理论发展的新形势下,以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视角探索医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的途径,改革和完善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丰富和发展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是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理论吸引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它培养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发挥现代医学人文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公选课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课程混合式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22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结课后采用自编问卷及焦点小组访谈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98.5%的学生较喜爱“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超过93%的学生认为结合视频案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提升其学习兴趣、共情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促进作用。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学习自主性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两个主题词。结论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