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IL-23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12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GDM组(62例)和糖代谢正常(NGT)组(6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23、IL-17及IL-25在炎症性肠炎(IB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24例克罗恩病(CD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23、IL-17及IL-25含量,比较三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UC和C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3、IL-17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5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1);IL-23与IL-17呈正相关,IL-23与IL-25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23、IL-17在IB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IL-23能促进IL-17分泌,扩大炎性反应;IL-25在IBD患者外周血中低表达,IL-25表达与IL-23呈负相关.IBD的发病机制与IL-23、IL-17表达调高及IL-25的表达调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牙周炎病因复杂,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是很明确。对于新近发现的与白细胞介素-23(IL-23)相关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CD4+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下面就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IL-23/IL-17与慢性牙周炎致病因子的关系及此免疫通路活化在慢性牙周炎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IL-17、IL-2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发作期 ROU 患者50例(观察组),其中轻型30例,重型20例,另外收集健康对照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 IL-17、IL-23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ROU 患者血清中 IL-17及 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05);IL-17与IL-23呈正相关(P <0.05)。【结论】ROU 患者溃疡发作期外周血中 IL-17及 IL-23水平明显增高,且 IL-23能促进 IL-17分泌,两者可能在 ROU 患者溃疡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SLE患儿138例为SLE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138...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17F和IL-23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确诊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和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资料,抽取外周血样血细胞DNA后,利用聚合酶联反应-连接酶反应检测技术(PCR-LDR)分型技术检测样本中IL-17A(rs2275913)位点、IL-17F (rs763780)位点和IL-23R (rs10889677)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IL-17A(rs2275913)TT、TC和CC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17F(rs763780)TT、TC和CC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23R(rs10889677)TT、TC和CC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F(rs763780)单核苷酸基因频率与肿瘤分期相关,纯合子TT在中重度患者中分布明显少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位于升结肠的纯合子TT基因频率明显异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R(rs10889677)位点单核苷酸基因频率与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7F(rs763780)Ⅲ、Ⅳ期患者中TT基因型明显异于其他(CT+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升结肠患者中IL-23R(rs10889677)CC基因型明显异于其他(TT+T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F(rs763780)和IL-23R(rs10889677)可能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易感性,其多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与患者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Graves病(G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GD新的诊疗指标。方法未经治疗的GD患者30例(未经治疗组),确诊后经他巴唑治疗大于1年的GD患者28例(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33例,静脉采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6含量。结果未经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治疗组G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6与T3、T4呈正相关。结论 GD患者未经治疗组血清hs-CRP及IL-6水平升高,他巴唑治疗后明显下降,它们对于GD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不失为一个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多脏器。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为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失衡,T、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出现异常,多种自身抗体形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IL-17具有强大的促炎特性,而IL-2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T、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等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i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2(IL-12)及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80 例新生儿 NEC 作为病例组和 65 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80例 NEC 新生儿根据修正 Bell 分期分为Ⅰ期组(31 例),Ⅱ期组(37 例)和Ⅲ期组(12 例)。对照组于出生 3 天后,病例组于治疗前检测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变化。应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对新生儿 NEC 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 IL-12(63.80±10.27ng/L vs 20.62±5.83 ng/L)及 IL-17(22.73±6.50 ng/L vs 6.35±2.28 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0,9.572,均 P<0.05)。Ⅲ期血清 IL-12(79.30±14.80 ng/L vs 62.40±9.52 ng/L,51.72±7.40 ng/L)及 IL-17(34.60±9.72 ng/L vs 20.85±6.17 ng/L, 14.20±4.38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05,7.228,均 P<0.05);且Ⅱ期血清 IL-12 及 IL-17 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诊断新生儿 NEC 的最佳截值分别为 48.75ng/L 和 15.60 ng/L,两项联合诊断新生儿 NEC 的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45 ~ 0.963)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0.3% 和 83.5%。结论 血清 IL-12 与 IL-17 水平在新生儿 NEC 中明显升高,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项联合检测对新生儿 NEC 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 18(IL 18)及IL 18结合蛋白 (IL 18BP)的水平 ,探讨他们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 18及IL 18BP水平和生物活性 ,同时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及竞争ELISA分别检测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以因外伤截肢者作对照。结果 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 18水平和生物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滑液中量及活性比血清中高 ;而IL 18BP水平RA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IL 18的过度表达以及IL 18BP表达的相对不足 ,可能是RA发病的机制之一 ;选择抑制过度表达的IL 18生物活性 ,及增加IL 18BP的表达 ,将是RA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及IL-23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S患者83例为AS组,其中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评分≤4分40例,BASDAI评分4分43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17、IL-23及TNF-α水平。结果 AS患者外周血TNF-α、IL-17及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SDAI4分患者外周血TNF-α、IL-17及IL-23水平高于BASDAI≤4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TNF-α、IL-17、IL-23、BASDAI为各自正相关。结论 TNF-α、IL-17及IL-23均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TNF-α、IL-17、IL-23、BASDAI指标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完成直肠癌根治术及随访的81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参照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肠功能恢复状况并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并比较IL-23、IL-17水平,分析IL-23/IL-17轴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8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有59例肠功能恢复良好,22例恢复不良。恢复不良组患者血清IL-6、IL-17、IL-23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IL-23、IL-6水平增高是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IL-17、IL-23的影响更大(OR=1.762、1.709)。术后肠功能(MSKCC评分)与IL-23、IL-17水平呈负相关(r=-0.666、-0.614,P0.05),IL-23水平与IL-17呈正相关(r=0.752,P0.05)。血清IL-23、IL-17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不良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09~0.967)、0.929(95%CI:0.871~0.967)及0.948(95%CI:0.893~0.999),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IL-23、IL-17单独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0.025、60.755pg/mL。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增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高风险,动态监测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清IL-17、IL-23水平,可能对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风险预测,指导制订早期干预计划,以及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各种纤维增生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的水平,并分析IL-17、IL-18与肝纤维化的以上3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各种肝病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急性暴发性肝炎1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2例,肝纤维化或肝硬化25例,肝癌18例,胃癌9例.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和IL-18水平检测方法为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A、LN、Ⅳ型胶原蛋白也采用ELISA方法.结果 106例肝病患者及胃癌患者血清中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IL-18水平除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急性暴发性肝炎中有升高外,而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和胃癌中较正常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同步检测HA、LN、Ⅳ型胶原蛋白水平,发现此3项指标变化水平与IL-1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而与IL-18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18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急性暴发性肝炎中有升高外,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胃癌中均有明显的降低,其原因和意义有待于阐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中IL-17和IL-3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U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的外周血标本,并根据UAS法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DLQI评估患者病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中IL-17和IL-33的含量,分析CU患者IL-17、IL-33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CU组IL-17、IL-33中位水平分别为13.26ng/L、249.69 p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0 ng/L、217.62 pg/ml,CU组IL-17、IL-33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0和0.444,P均<0.001),与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9和0.528,P均<0.001)。结论 IL-17、IL-33在CU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得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0例 RA 患者、32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显著高于 OA 组和健康对照组;RA 低、中、高活动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高于稳定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疾病活动评价分数(DAS2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都升高;ACCP 抗体阳性组 MMP-3、IL-17、IL-18、DAS28高于阴性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之间正相关;ACCP 抗体、MMP-3、IL-17、IL18与 RA低、中、高活动组监测指标 CRP、DAS28呈正相关。结论MMP-3、IL-17、IL-18参与 RA 的发生、发展过程;ACCP 抗体、MMP-3、IL-17、IL-18的检测对 RA 患者病情活动的判断和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诊肺结核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7(IL-37)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肺炎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40例。57例肺结核患者中菌阳肺结核31例,菌阴肺结核26例。57例肺结核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分为轻症组32例和重症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结核组血浆IL-6(41.37±13.50 pg/ml vs 26.28±9.16pg/ml,3.05±1.08 pg/ml),IL-17(62.50±10.73pg/ml vs 30.47±7.18pg/ml,16.13±5.86pg/ml),IL-37(14.63±4.18pg/ml vs 9.85±2.74pg/ml,4.10±1.02 pg/ml)及TIM-3(18.17±5.16ng/ml vs 11.80±3.52ng/ml,6.24±2.15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8~13.273,均P<0.001)。菌阳肺结核组血浆IL-6(52.60±15.71pg/ml vs 30.16±8.95 pg/ml),IL-17(72.35±15.20 pg/ml vs 46.52±9.13 pg/ml),IL-37(16.50±6.14 pg/ml vs 12.48±3.17 pg/ml)及TIM-3(21.70±7.93ng/ml vs 15.21±4.92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菌阴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2,10.161,6.925,9.106,均P<0.001)。重症组血浆IL-6(56.38±17.26pg/ml vs 25.84±9.27pg/ml),IL-17(79.50±16.38 pg/ml vs 48.20±8.74 pg/ml),IL-37(18.48±6.20 pg/ml vs 10.82±3.26pg/ml)及TIM-3(23.26±8.15ng/ml vs 13.90±4.71ng/ml)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42,14.513,10.205,13.172,均P<0.001)。结论 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对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分为未缓解组(A组,24例)和缓解组(B组,36例),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又分为合并感染组(32例)和不合并感染组(28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1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发现,①A组和B组产生1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低于C组(p0.05);②与B组相比,A组I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IL-17及Th17比例均低于不合并感染组。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和IL-21参与了急性白血病发生及病情发展,其表达水平高低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并可用于评价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和了解COPD的炎症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参照BALF的细胞百分计数分类、临床资料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实验对COPD急性期组、COPD缓解期组及非COPD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COPD急性期组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较COPD缓解期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OPD急性期组FEV1%较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1);COPD患者BALF中IL-23与IL-17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2=0.6985,P〈0.001),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浓度与FEV1%均呈直线负相关(r2=-0.5279、-0.5410,尸均〈0.001)。结论肺局部炎症时IL-17、IL-23的浓度与COPD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L-17的浓度与局部炎症情况相关性较IL-23强,其浓度的维持可能与炎症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检测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水平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 (IL-23)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IL-17及IL-23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否检出斑块,分为颈动脉硬化组(86例)与非颈动脉硬化组(39例).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其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可分为软斑块组(35例)、硬斑块组(21例)、混合性斑块组(30例);颈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采用半定量法,按严重程度分组,分为Ⅰ级(29例)、Ⅱ级(43例)、Ⅲ级(14例).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7:(31.42±8.73) μg/L与(22.81±6.52) μg/L,t=5.15,P<0.01;IL-23:(21.79±9.34) μg/L与(14.33±6.21) μg/L,t=4.99,P<0.01].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性斑块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81、3.835,P均<0.05),且软斑块组和混合性斑块组患者血清IL-17表达高于硬斑块组(P =0.001;P =0.007),软斑块组患者血清IL-23表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和硬斑块组(P =0.017;P =0.045).按斑块严重程度所分Ⅰ、Ⅱ、Ⅲ级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46、3.739,P均<0.05),且Ⅱ、Ⅲ级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并存在相关性(r=0.892,P=0.000;r =0.420,P=0.04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早期发现并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