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减黄组入院时总胆红素为(268±70)μmol/L,至术前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多数研究证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减黄可改善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力和消化功能,但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中行PTCD减黄与否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然而,PTCD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效果目前仍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TCD在LPD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42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25例患者在手术前行PTCD减黄(PTCD组),其余17例LPD患者术前未行PTCD(非PTCD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PTCD组平均退黄时间(6.81±1.52)d。PTC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非PTCD组(322.21 mL vs. 435.17 mL,P=0.000),胆汁漏发生率(0.00 vs. 23.53%,P=0.012)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00% vs. 47.06%,P=0.029)明显降低。PTCD组与非PTCD组的LPD手术时间(366.26 min vs. 381.21 min)、首次排气时间(2.36 d vs. 2.51 d)、腹腔引流拔管时间(4.46 d vs. 4.25 d)、总住院时间(15.27 d vs. 13.58 d)、30 d内再入院率(16.00% vs. 17.65%)及其他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拟行LPD患者术前常规行PTCD减黄,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总体并发症及胆汁漏发生率,推荐临床使用,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深入探讨其适应证及验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过程中,完成消化道重建后,将胃大弯前壁固定于左上腹壁,对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PPPD手术的病例,按术中是否行胃大弯前壁固定分为固定组(n=27)及非固定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情况及延迟性胃排空(DGE)、术后胰瘘(POPF)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固定组及非固定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9.65±1.25)h vs (8.69±1.93)h,t=2.161,P=0.035]、术后恢复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9±7)d vs (13±14)d,t=2.690,P=0.007]、术后住院时间[(19±7)d vs (28±21)d,t=2.132,P=0.038]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中出血量[(330±172)m L vs (292±144)m L]、DGE发生率[18例(66.67%) vs 21例(77.78%)]、POPF发生率[6例(22.22%) vs 8例(29.36%)]及其他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6例(22.22%) v...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分为回输组(32例)和非回输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和胰液日均引流量,手术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性,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等指标.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回输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 (1/32),低于非回输组患者的26%( 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患者自术后4~10 d胰液日引流量显著低于非回输组(t=7.143,9.244,8.808,7.915,6.461,14.097,15.038,P<0.05),而两组患者胆汁日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治疗后,回输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32),低于非回输组的37%(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支持的平均时间为3d,短于非回输组的4 d(U=145.000,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TBil、DBil、IBil分别为(261±108)、(132±55)、(129±55) μmol/L和(239±92)、(124±46)、(116 +46) μmol/L;营养支持治疗12 d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9)、(20±10)、(19±9) μmol/L和(55±22)、(29±12)、(26±11) μmoL/L,回输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高于非回输组(t=7.324,8.437,5.827,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0.261±0.021)g/L、(34.3±2.8) mg/L、(3.08±0.26) g/L和(0.263 ±0.021 )g/L、(33.8±3.5) mg/L、(3.10±0.27)g/L;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迅速下降,营养支持治疗3d后各项指标逐步回升,12 d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238±0.025)g/L、(30.7±2.0)mg/L、(2.78±0.19)g/L和(0.222±0.025) g/L、(29.3±2.1)mg/L、(2.63±0.21)g/L,并且回输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非回输组(t=4.615,6.097,4.913,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 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 “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 early move)、早食( early eat)、安心( reassuring)。 结果 ERAS 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 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 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 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 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 t=7.056,P< 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 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 1.39)d vs (15.76±2.51)d, 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 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外引流术后胆汁回输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胆道外引流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胆汁回输组(n=24)和单纯外引流组(n=27),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黄疸的胆囊切除术患者(n=25)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C3bRRT)、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ICRT)、红细胞ca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和红细胞ca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的变化。结果术前,胆汁回输组及单纯引流组患者C3bRRT和RF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CRT及RFIR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天胆汁回输组C3bRRT明显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在胆道外引流术后行胆汁回输有利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道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分别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壶腹部周围癌及肝门部胆管癌等。胆囊癌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肿瘤病灶浸润、堵塞胆道,同样也可引起梗阻性黄疸。[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48例术前胆道引流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3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2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行ERCP引流的病人中,101例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其余109例接受鼻胆管胆道引流术。分析不同胆道引流方式的操作失败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相比于PTCD,ERCP的操作失败率较高(P=0.034)。ERCP术后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P=0.005和P=0.025)。亚组分析,EBS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PTCD组高(P=0.014),主要体现在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P0.001和P=0.04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使用PTCD进行胆道引流比ERCP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试验组),35例仅行贯穿式胰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转氨酶、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术后出血、术后胃排空延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试验组术后BL级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 vs 45.7%,P=0.049),在术后住院时间[(15.00±2.45)d vs (21.40±7.09)d,P=0.021]和术后胰肠引流管拔除时间[(13.89±5.53)d vs(22.40±11.03)d,P=0.049]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可以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LCBDE+PDC)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组(LCBDE+PDC组,n=22)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组(ERCP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BMI、结石数目、结石长径、WBC、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CBDE+PDC组相比,ERCP组手术时间更短[(26.58±6.59)min vs (79.95±9.95)min]、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更短[(14.18±1.64)h vs (21.59±3.53)h],术后第1天WBC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数量≤2枚及结石长径≤15 mm的患者,采用LCBDE+PDC与ERCP治疗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ERCP治疗较LCBDE+PDC在总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损伤控制性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3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47.57±53.01)min vs (203.42±34.16)min]、术中出血量[(55.28±21.52)mL vs (195.14±51.54)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55±3.68)d vs (8.25±3.51)d]、肠功能恢复时间[(28.25±9.50)h vs (39.85±12.25)h]、进食时间[(35.08±9.58)h vs (46.65±13.96)h]以及住院时间[(12.14±3.47)d vs (18.88±5.75)d]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14.28%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体化手术平台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并与序贯二步法ERCP+LC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由台州医院和恩泽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在一体化手术平台完成LC联合术中ERCP治疗的37例患者分为A组,完成序贯二步法ERCP+LC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16.0±4.5)h vs (19.9±6.0)h]、下床活动时间[(8.4±2.0)h vs (13.4±3.8)h]以及住院时间[(4.7±0.7)d vs (7.4±1.0)d]均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7%(1/37) vs 20.0%(9/45)]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体化手术平台行LC联合术中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序贯二步法ERCP+LC效果更好,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初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9例(28.1%)和23例(71.9%);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425.0±34.0)min vs (330.9±14.7)min,t=11.067,P<0.001]、胰肠吻合时间[(46.6±2.2)min vs (21.2±7.4)min,t=9.993,P<0.001]均延长,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增高[4例(44.4%) vs 1例(4.3%),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30例(76.9%)和9例(23.1%);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345.6±19.1)min,t=3.498,P=0.001]、胰肠吻合时间[(34.1±6.5)min vs (16.5±1.3)min,t=7.758,P<0.001]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两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初期组TLPD术比较,后期组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425.0±34.0 )min,t=-4.904,P<0.001]、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34.1±6.5)min vs (46.6±2.2)min,t=-5.634,P<0.001],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3例(10.0%) vs 4例(44.4%),P=0.037]。结论 在学习曲线期,TLPD术手术时间长,胰肠吻合时间长,胰瘘发生率高。可将LAPD作为消化道重建困难、胰瘘风险高的患者的辅助术式,手术医师再逐步提升TLPD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46例)和河南省人民医院(34例)的8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40)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同期/分期切除手术+术后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的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明显好转(χ2=5.12,P=0.021),肝转移灶直径缩小[(6.4±3.8)cm vs (4.2±3.0)cm,t=2.74,P=0.008]。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25.4±61.8)mL vs (842.6±167.1)mL,t=3.33,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7.50%(19/40) vs 12.50%(5/40),χ2=11.67,P<0.001];术后6个月KPS评分高于对照组[(67.38±12.39)vs (51.03±10.55),t=6.35,P<0.001];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5.38%(6/39) vs 37.50%(15/40),χ2=4.9,P=0.026],两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7.69%(3/39) vs12.5%(5/40),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客观缓解率,降低近期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功能状态,但会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能否在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C术中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的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收治的行荧光导航LC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平分至ICG剂量为0.125 mg、0.250 mg、0.500 mg、1.000 mg四组中,观察患者肝外胆管显影时间及显影率、荧光强度及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肝脏背景荧光强度亦明显增加;给药20 min时,0.125 mg组、0.250 mg组胆囊管-胆总管(CD-CBD)连接处荧光强度仍较低[(64.149±58.808) vs (101.495±58.247)],0.500 mg组、1.000 mg组CD-CBD连接处荧光强度则相对较高[(160.033±31.835) vs 167.678±43.101)]。此外,0.125 mg组显影时间较长,4组间肝脏[(92±29)s vs(53±30)s vs (33±12)s vs (31±11)s,F=15.500,P<0.05)、CD-CBD连接处[(933±101)s vs (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联合术后早期活动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脏良性肿瘤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前预康复联合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进食热卡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疾病类型、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进食热卡量[(665.8±304.9)kcal vs (459.6±201.6)kcal,t=3.537,P=0.001]增加,住院时间[7.0(5.3,8.8)d vs 8.0(7.0,12.0)d,Z=-3.596,P<0.001)和住院总费用[(29 518.9±7 943.1)元 vs (34 460.1±9 622.3)元,t=-2.492,P=0.01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预康复联合术后早期活动能增加患者术后第3天进食热卡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体质量22~25 g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肝损伤组(A组)及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每组10只。处理16 h后取小鼠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肝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肝功能指标:与C组和S组的ALT、AST比较,A组ALT [(5 643.20±688.21)U/L]和AST [(4 479.10±834.46)U/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ALT [(3 730.12±599.33)U/L]和AST [(3 592.52±646.13)U/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炎症因子水平:与C组和S组血清TNF-α、IL-6比较,A组血清TNF-α [(337.75±48.57)pg/mL]和IL-6[(938.03±160.90)pg/m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血清TNF-α [(235.55±65.77)pg/mL]和IL-6 [(713.48±87.78)pg/m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氧化应激程度:与C组和S组对比,A组ROS产生较多,肝内MDA [(13.20±1.94)nmol/mg protein]含量增高,GSH [(7.13±0.89)mg/g protein]和SOD [(8.15±0.65)U/mg protein]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R组ROS产生减少,肝内MDA [(8.50±0.82)nmol/mg protein]活性降低,GSH [(10.36±0.96)mg/g protein]和SOD [(11.14±1.61)U/mg protein]活性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C组和S组对比,A组Keap1、Nrf2和HO-1的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降低,而R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Keap1/Nrf2/HO-1通路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