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髓外造血(EM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EMH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行胸正侧位片,3例胸部CT,1例胸腹盆腔部CT,6例MRI检查,所有病例表现为椎旁多发瘤样肿块,1例合并腰骶椎管内肿块,1例合并双侧肩胛骨、双侧肋骨旁肿块,病灶边缘光滑,CT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大小不一,可双侧或单侧椎旁发病,2例合并肝脏铁质沉积症,1例肝内低密度结节、脾大,网状骨质疏松,皮质变薄,椎体皮质呈斑片状、筛孔状侵蚀。6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 1 WI、T 2 WI表现均匀等或高信号。结论::髓外造血除肝脾及淋巴结外,脊柱、肋骨、肩胛骨等含红骨髓部位均可出现,病灶呈多发瘤样肿块,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EMH的CT和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例经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MRI检查证实EMH。9例病灶位于纵隔脊柱旁,1例病灶位于颌面部眼睑皮下,1例病灶位于骶尾部。CT及MRI检查病灶多为类圆形、半圆形或分叶状、长梭形,边缘光滑,病灶可多发,大小不等,部分病灶呈波浪状。CT检查示7例病灶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大致相当,4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2例MRI检查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稍不均匀,压脂后病灶内脂肪为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结论 EMH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EMH诊断不难,但对病史不明、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病例则需行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贫血脊柱旁髓外造血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脊柱旁髓外造血的MRI与cT特征。方法收集5例地中海贫血病例,男3例。女2例,年龄18~31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2例行MR检查,3例行cT检查,分析脊柱旁髓外造血的MRI与cT表现。结果2例患者MRT。WI、T2WI上椎体及肋骨为普遍性、均匀性低信号,髓外造血表现为脊柱旁边界清晰的肿块,rI弭rI信号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强化较明显。3例患者CT上肋骨呈膨胀性改变,肋骨、椎体及其附件骨小梁稀疏、粗大;髓外造血的椎旁肿块平扫为均匀的等密度,增强后中等均匀强化。结论地中海贫血并脊柱旁髓外造血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脊柱淋巴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患者接受CT检查,12例接受MRI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年龄8~63岁,共65个脊椎受累,颈、胸、腰骶椎分别为15、22、28个.11例患者病灶为多发、连续性,其中3例伴跳跃性分布.CT示病灶为溶骨、成骨、混合性骨质破坏及骨质破坏不明显各13、27、10、15个.MRI病灶以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CT及MRI均显示椎管内侵犯范围较椎体破坏范围广泛的特点.结论 CT病灶呈多种形式骨质破坏,MRI以T1WI低或等、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沿椎管呈纵向分布;MRI对显示病灶较CT更清晰、敏感,部分病灶MRI可见信号异常而CT无明显骨质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内脊柱旁髓外造血(EMH)组织增生的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EMH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胸内脊柱旁EMH的影像表现为两侧脊柱旁沟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等密度(信号)软组织肿块影,病变边缘光滑,CT上密度均匀.MRI上信号均匀,T1WI为等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相邻椎体骨小梁增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胸内脊柱旁EMH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贫血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癌变的CT、MR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肝硬化癌变的诊断及介入诊疗水平。方法:对10例12个经病理证实的癌变灶的影像学病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7个病灶,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2个病灶;螺旋CT三期扫描显示,动脉早期7个病灶均出现中等度增强;MRI平扫在T1WI像上,12个病灶中,4个病灶略呈高信号,8个病灶呈略低信号,在T2WI像上9个病灶呈高信号影,增强动态扫描,动脉期9个病灶呈中度强化,3个病灶呈现小结节样强化;并对7例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结论:对于肝硬化癌变病灶的检出,MRI优于螺旋CT,MRI应作为肝硬化癌变检出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对影像学高度提示的肝硬化癌变病灶及早实施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行M R I及CT检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影像学资料,分析髓外造血发生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29例研究对象中出现髓外造血的患者占比6.98%,其中重度患者发生髓外造血率较高(P<0.05)。9例发生髓外造血患者影像特征包括软组织肿块,肿块以圆形、椭圆形等为主,肿块边缘较清晰,肿块数量差异较大,少的为2块,多的10几块,MR I示T2W I、T1W I肋骨与椎体信号增强,CT可见肋骨明显的膨胀性改变,并椎体骨小梁粗大、稀疏等。结论:在鉴别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髓外造血情况上,CT、MRI等检查手段各具特点与优势,CT、MRI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肝叶型肝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叶型肝梗死患者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结果CT和/或MRI显示病灶均呈楔形,沿肝脏边缘分布、尖端指向肝门,其内血管影走行自然、部分稍变细;CT平扫显示病灶呈低密度;MRI平扫显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对肝叶型肝梗死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及MRI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效能,以此提高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效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经肝胆组织探查手术或肝内组织活检确诊的52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入组患者均接受CT、MRI单项及联合诊断,通过对比以上检查方式检出率来评估各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同时结合各项检查所得影像学结果来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CT及MRI联合诊断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检出率为98.08%,高于单行CT、MRI诊断的73.08%、82.69%(P<0.05)。CT影像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基本并未显示出清晰的边界,经增强CT扫描可见轻微性边缘强化,部分患者出现结节状或中央呈网格状强化,病灶整体结构呈现向心性强化趋势。MRI影像结果显示,T2WI扫描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征象,T1WI扫描可见均匀性低信号征象。结论:CT及MRI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提供全面、准确的组织性征病变情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和/或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及MRI平扫共8个病灶,CT显示6个病灶中,5个呈稍低密度,1个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其内可见小片状等密度。MR显示的4个病灶中,2个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1病灶未显示脂肪信号特点,病灶内未见囊变、血肿、坏死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7个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均匀强化;3个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5个病灶呈持续强化改变;3个病灶内部见粗大畸形血管,5个病灶可见引流静脉。结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症患者的CT 及MRI影像学特征,其中行CT检查者5例,行MRI检查者7例.结果 12例中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5例行CT检查者,平扫呈等密度者4例,呈低密度者1例.7例行MRI检查者,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者共3例,呈等T1、等T2信号者共4例.7例中5例病灶中央可见星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患者病灶周边实质均呈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边实质强化减弱,中央星状疤痕呈延迟性强化.结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the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a case of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presenting as a focal splenic mass in a patient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Ultrasound demonstrated a well-circumscribed hyperechoic mass, whereas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heterogeneous mass better visualiz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contrast.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lesion was hypointense to the spleen on T1-weighted images, with increased signal on T2-weighted images, and demonstrated enhancement after intravenous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a splenic mass in any patient with a hematologic disorder.  相似文献   

1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软组织6例,右肾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结果 纵隔IMT呈条状分布,边界不清,平扫C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腹膜后IMT平扫CT呈等密度,中心有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例软组织IMT在T1WI上2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2WI上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均较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黏液变或囊变坏死区,1例合并低信号分隔样结构.右肾IMT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较难,在临床工作中若涉及到各部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相结合,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 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应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3例和5例。其中7例作平扫和动、门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1例只作平扫和平衡期增强CT扫描,2例同时加作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例肝脂肪瘤CT平扫低密度,CT值-79~-92HU,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其中1例作MRI扫描,表现为T1、T2均呈均匀高信号;T1脂肪抑制呈低信号。光镜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组成。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例为单发肝内瘤灶,1例为肝内多发并双肾病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平扫,表现为病灶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密度和低于肝组织密度的软组织区域,CT值由-83~ 41HU;动、门双期CT扫描,病灶非脂肪密度部分明显强化,高于周围肝组织,延迟期则等于或低于肝实质密度,其中2例见动脉期病灶周围肝静脉“早显”。脂肪密度区域则无明显强化。1例同时作MRI扫描,对应CT脂肪密度部分表现为T1、T2不均匀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T1高信号变为低信号。光镜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血管和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织组成。结论 肝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表现具明显特征性,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在术前对其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18F-FDG PET/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PET/CT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均呈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实性成分为主型2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相间型3例.6例包膜完整,7例外生性生长,2例见出血,1例见钙化.2例MRI平扫实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MRI发现一处CT未能显示的出血灶.实性成分及包膜在CT、MR增强扫描中均呈延迟强化,但实性成分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胰实质,而包膜的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1例PET/CT实性成分呈半环形、不均匀FDG代谢增高灶.结论 SPTP的影像学特征为包膜完整、体积较大、可伴出血和钙化的囊实性肿块,其实性成分及包膜增强后延迟强化,且实性成分FDG代谢增高等.综合影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