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钱贞  陈伟  李瑾  高民  张秋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40-4345
目的 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心肺适能评估指标,采用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表评估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的自感劳累程度,记录测试终止的原因。结果 108例测试者均顺利完成测试,达到终止标准而停止测试,未发生不良事件。使用功率自行车测试时,72例(66.7%)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使用四肢联动测试时,102例(94.4%)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功率自行车的绝对峰值摄氧量(VO2peak)、相对VO2peak、相对VO2peak/预测摄氧量(VO2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HRpeak/年龄最大预计心率(APMHR)、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peak)、达到VO2peak的时间(timepeak)、达到无氧阈时绝对摄氧量(绝对VO2AT)、达到无氧阈时相对摄氧量(相对VO2AT)、相对VO2AT/相对VO2peak均低于四肢联动,峰值负荷、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评分均高于四肢联动(P<0.05)。四肢联动的相对VO2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相对VO2peak呈正相关(r=0.881,P<0.001);四肢联动的HR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HRpeak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 四肢联动应用于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8例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50%组、50%~75%组、〉75%组。对各组间CPET相关参数(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等)进行比较。结果与〈50%组相比,50%~75%组中VO2peak、VCO2、AT、02pulsepeak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VT、VENCO厕AT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组中除V02peak、VCO2、AT、O2pulsepeak明显降低外(P〈0.05或0.01),HRpeak明显降低、VENC02@AT及VDNT(Est)@peak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50%~75%组比较,〉75%组中仅VDNT(Est)@peak显著升高(P〈0.01)。其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可能与VO2peak、VCO2、AT、O2pulse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狭窄程度〉75%可能与HRpeak、VE/VCO2@AT、VDNT(Est)@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动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胸闷待查患者110例,均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型高血压组(n=48)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62)。比较两组运动血压情况及CPET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BMI、高血压家族史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收缩压(SBP)、静息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运动峰值SBP、运动SBP增量、运动峰值脉压、恢复期3 min SBP及恢复期3 min脉压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氧阈摄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无氧阈公斤摄氧量(VO2/kg@AT)、无氧阈代谢当量(METS@AT)、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S)、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均低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型高血压患者运动能力及心肺储备较差,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肺运动试验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精准化运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心肺运动试验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运动指导,干预组根据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给予精准化指导。运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氧脉搏(O2Pulsepeak)、无氧阈(AT)、峰值潮气量(VTpeak)结果,统计患者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对照组患者HbA1c、BMI、O2Pulsepeak、VTpeak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VO2peak、AT的变化无差异(均P>0.05),干预组所有数值变化显著(均P<0.05);干预组除HbA1c(P>0.05)外,其余数值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不良事件中,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无差异(P>0.05),对照组心脏危险事件明显高于干预组(均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精准化运动,更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特点以及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评估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4年1-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26例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FT及CPET,记录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且分析PFT与CPET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的吻合性。结果 PFT结果显示,两组用力肺活量(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峰值运动时CO2输出量(peakVCO2)、无氧阈(AT)时CO2通气当量(VE/VCO2)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峰值功率(W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VO2/kg)、peakVO2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VO2%pred)、AT、最大心率(HRmax)、氧脉搏(O2/HRmax)、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呼吸储备(BRmax)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T与CPET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90,P=0.001)。26例患者中,有8例(30.8%)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分级一致;16例(61.5%)患者CPET评估的肺功能损害程度较PFT严重;PFT评估为重度和极重度的10例患者中,仅有2例与CPET评估分级不一致。结论 CPET在COPD患者肺功能早期诊断中较静态肺功能灵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实施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诊断明确的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进行CPET,对照组以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负荷作为终止负荷运动指征,观察组以症状限制与峰值呼吸交换率(RER)1.10结合为终止指征,记录两组患者主要CPET指标及终止负荷运动的主要原因。结果:两组患者无氧阈占预计值百分比(AT/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VO2max/kg)、代谢当量(METs)、峰值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呼吸困难及其他原因不良反应等限制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症状限制与峰值RER1.10相结合方案出现呼吸困难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几率更少,而且对CPET检测的重要指标没有影响。用此方案对重度COPD患者是可行的,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PAH)患者性别特异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参数对无事件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院肺循环科初次住院的IPAH患者,共56例(男性21例,女性35例),按照有无恶化事件发生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及CPET。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预测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阈值。结果男性及女性IPAH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具有较高的peak VE,PETO2 at AT,peak PETO2以及较低的peak VO2/VE及PETCO2 at AT。亚组分析中,男性event组的peak workload显著低于无事件组;而peak O2 pulse则在女性患者event组中降低。此外,event组男性相较于女性显示出较高的peak VE,Nadir VE/VCO2,PETO2 at AT和peak PETO2,而peak VO2/VE,PETCO2 at AT和peak PETCO2则降低。peak PETCO2和peak O2 pulse分别是预测男性和女性IPAH患者无事件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PET参数中用于预测IPAH患者无事件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体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或许可以用不同CPET参数进一步研究IPAH患者在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及预测临床结局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运动强度,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名志愿者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D)、做功(W)和结束时的摄氧量(VO2-6MWT),再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 CPET),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峰值摄氧量( VO2-peak)和无氧阈( AT),CPET和6 MWT均采用便携式K4 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 VO2-6 MWT、VO2-peak 和 AT。结果:(1)6MWT中16名受试者的摄氧量由运动初始的8.15ml上升到28.42ml,前1分钟上升较快,后5分钟基本进入平台期。(2)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与6MWT结束时的摄氧量( VO2-6MWT)成线性正相关;而VO2-6MWT与 CPET测得的A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健康受试者来说,6 MWT是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它能够反映受试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能反映其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对患者静息态及运动后的心脏功能 的影响,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冠心病患者的评价意义。方法 将243 例行CPET 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 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CPET 资料及合并疾病、冠心病病史和病变情况。结果 两 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差异(P >0.05),冠心病组峰值摄氧量低于对照组(P <0.05),冠心病组 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冠心病对患者运动后心脏储备功能的损伤早于 对静息态LVEF 的影响,建议对冠心病患者行CPET 并对运动后心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L评分。结果 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LVEF、6MWD较治疗前升高,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PET可以客观定量评估CHF患者病情,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运动康复12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QoL,是CHF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校大一学生56人,进行3个月有氧运动,1次/d,30min/次,于实验前、后测定受试者心脏泵血功能、肺通气功能进行分析。结果:3个月有氧运动后,受试者肺功能明显改善,每分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较实验前增加,心率明显减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CPET)是通过测量呼吸道内的气体交换而同步整体评估个体在运动状态下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神经心理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运动耐力的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后分级、心肺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估、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的鉴别、康复治疗、外科手术术前风险的评估、残障的评估等领域。然而,在国外开展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CPET在我国相关的研究极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70例,行6 min步行试验评价其心肺运动耐量,分析6 min步行距离与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的相关性;选择其中年龄、射血分数匹配的50例病人分为限制性充盈组和非限制性充盈组.结果平均6min行走距离(260±94)m.单因素分析显示6 min步行距离与年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和E/A比值呈负相关,与A峰速度、E峰减速时间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与6 min步行距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平均6 min行走距离,限制性充盈障碍者显著低于非限制性充盈障碍者(210±88)m和(280±90)m,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二尖瓣A峰速度为6 min步行距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收缩功能下降比较接近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耐量主要受舒张功能的影响,舒张功能受损越严重,6 min步行距离越短.应该重视舒张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无症状吸烟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探讨吸烟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负荷递增运动方案,对20例COPD患者、20例无症状吸烟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极量运动时,最大运动负荷在健康组、吸烟组和COPD组分别为(140.8±34.8)W、(118.7±36.0)W和(96.0±46.3)W(P<0.05);最大摄氧量(VO2max)在健康组、吸烟组和COPD组分别为(2.005±0.386)L/min、(1.414±0.356)L/min和(1.001±0.514)L/min(P<0.01);最大氧脉搏(VO2/HRmax)在健康组、吸烟组和COPD组分别为(12.6±4.0)mL/min、(9.8±2.7)mL/min和(7.2±3.3)mL/min(P<0.05);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在健康组、吸烟组和COPD组分别为(72.5±13.8)L/min、(63.7±13.1)L/min和(43.7±19.1)L/min(P<0.01);呼吸储备(BR)在健康组、吸烟组和COPD组分别为(40.1±10.3)%、(24.5±15.1)%和(11.9±8.4)%(P<0.01).且吸烟者VO2max/kg与其吸烟指数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其运动心肺功能已明显降低,且吸烟量越大,其心肺功能损害越严重.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降低更显著,其中以肺功能较心功能受损严重,说明肺功能损害是COPD患者运动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心肺功能相关指标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华武 《当代医学》2011,17(20):4-5
目的观察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无氧阈、血氧动力学和心肺储备功能的差别。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0例胸痛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量两组间二氧化碳呼吸当量、血动力学和无氧阈等心肺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两组在VO2peak、AT、VT、O2pulsepeak、VCO2和VE/VCO2@AT方面相比较,冠心病组患者的指标值低于非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VO2peak、AT、VT和O2pulsepeak等心肺功能相关指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曲红  王冰 《山东医药工业》2014,(5):299-300,308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赖诺普利片10 mg·d -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 -1,厄贝沙坦片150 mg·d -1。比较3组病人服药6及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结果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3.09±15.50)/(14.18±9.44)mmHg、(36.49±17.10)/(15.28±8.24)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1.80±12.93)/(12.72±9.76)mmHg、(33.85±15.82)/(17.28±7.56)mmHg;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2.90±14.82)/(15.21±10.85)mmHg、(33.85±13.72)/(17.42±11.54)mmHg。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服药6及12个月后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结果( x ± s)分别为,赖诺普利组:20.22±1.15、20.99±1.37;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7.87±1.43、18.00±1.13;厄贝沙坦组:17.98±1.33、18.26±1.53。3组进行比较,赖诺普利组病人长期服药后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改善。结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可以控制血压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极量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康复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 经介入治疗的AMI患者94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3个月的心脏康复观察,其中康复组患者根据无氧代谢阈值运动处方,进行有氧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运动处方,按自行需要活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患者无氧代谢阈值心率远远小于传统负荷试验的最小运动强度标准;康复组3个月后心肺功能均有改善,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10.5±2.9)ml·min-1·kg-1和(12.6±2.9)ml.min-1·kg-1],运动负荷能力[(33±20)J·s-1和(42±16)J·s-1]峰值氧耗量[(14±4]ml·min-1·kg-1和(20±4)ml.min-1.kg-1]及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6±21)J·s-1和(89±14)J·s-1]均明显增加,对照组3个月后的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和运动负荷能力增加不明显,但峰值氧耗量[(14±4)ml.min-1.kg-1和(19±4)ml.min-1·kg-1]和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4±21)J·s-1和(80±14)J.s-1]增加.结论 经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早期行亚极量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康复是安全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氧代谢水平和运动耐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在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HF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测后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患者37例为CHF组,其中冠心病患者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例,再分为NYHA Ⅱ级和NYHA Ⅲ级亚组.LVEF>0.5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34例.实施心肺运动试验.结果 (1)CHF组: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峰值氧耗量、无氧代谢阈值负荷、峰值运动负荷均低于对照组[VO2AT:(11.3±2.3)ml·kg-1·min-1比(12.8±2.5)ml·kg-1·min-1,P<0.05];峰值氧耗量[(15.2±4.3)ml·kg-1·min-1比(17.2±3.9)ml.kg-1·min-1,P<0.05];无氧代谢阈值负荷[(25.2±18.8)J·s-1比(45.6±18.7)J·s-1,P<0.01];峰值运动负荷[(54.9+22.5)J·s-1比(80.3±21.6)J·s-1,P<0.01].CO2通气当量斜率[(36.7±6.7)比(30.3±4.3),P<0.01]高于对照组;(2)CHF组NYHAI级患者VO2AT、峰值氧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氧代谢阔值负荷、、峰值运动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通气当量斜率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Ⅲ级患者VO2AT、峰值氧耗量、无氧代谢阈值负荷、峰值运动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CO2通气当量斜率高于对照组(P<0.01).(3)经相关分析显示,VO2AT、峰值氧耗量、无氧代谢阈值负荷、峰值运动负荷、CO2通气当量斜率均与LVEF无相关性(均P>0.05);与NYHA分级旱负相关(均P<0.01);CO2通气当量斜率与NYHA分级旱正相关(r=0.652,P<0.01);均与左室质最指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F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储备功能下降;随着心功能下降,运动耐力下降,通气效率下降.气体代谢分析是安全、准确、科学地检测运动耐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