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58例,时间选取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2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31%),P0.05;2组治疗后的胃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胃镜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与潘多立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特征。采取慢性胃炎湿证(9例)、非湿证(7例)患者及正常组(4例)的舌苔液和胃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的舌苔液、胃液在5min左右处的吸收峰与非湿证、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舌苔液、胃液电泳图谱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物质基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腻苔形成过程中舌苔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工与Z-BOX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共同判读的方法诊断受试者的舌苔,其中慢性胃炎患者腻苔40例,非腻苔30例及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20例。采集舌苔样本,经前期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舌苔中的代谢成分,得到代谢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并利用ChemSpider、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网站检索,对潜在标志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和正常组舌苔的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内。进一步分析代谢物后发现,腻苔组和非腻苔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2-脱氧-D-核糖、UDP-D-半乳糖、变视紫红(质)、抗坏血酸盐、吡啶甲酸、组氨酸;腻苔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UDP-D-半乳糖、白细胞三烯A4、维生素D2等。结论:慢性胃炎腻苔与非腻苔患者及正常舌苔间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这些代谢物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主。糖代谢的变化是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胃寒热证时胃黏膜象的差异.方法:选择132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辨证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胃寒组43例,胃热组41例分别在胃镜下观察胃黏膜糜烂、色泽和出血点的多寡及轻重程度,并计分.结果:胃热组胃黏膜糜烂、色泽和出血点计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胃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热证、无明显寒热证、胃寒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依次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信息参数与胃镜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参数,观察记录慢性胃炎患者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探讨舌象参数与胃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胃黏膜血管显露伴糜烂及胃黏膜糜烂组舌色指数显著降低(P〈0.05);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舌苔厚薄指数显著高于无胆汁反流者(P〈0.05);炎症活动期及Hp阳性者苔色和润燥指数显著低于非炎症活动期及Hp阴性者(P〈0.05)。结论:舌象参数可以反映胃黏膜的某些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埃索美拉唑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埃索美拉唑为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的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与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3联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C14-HP。结果:HP根除率94%,溃疡愈合率85%,糜烂修复率100%,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3联1周疗法根除HP效果明显,根除HP后胃粘膜糜烂修复、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
一、慢性胃炎湖南省纤维内窥镜协作组报告检查56129例,慢性胃炎占47.7%。本组212例检出慢性胃炎156例,占73.6%,其中81例与十二指肠球炎并存,占38.2%。浅表性胃炎病变分布较均匀,以窦部多见,胃镜所见特征为:①充血性红斑,②粘膜水肿,③附着性粘液,④病变粘膜脆弱,炎症重者触之可有出血,⑤可伴有粘膜出血、糜烂。本组71例单纯慢性胃炎中,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清除HP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5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中药治疗,对照组服三联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变化及HP清除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糜烂,黏膜白相和胆汁反流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好的HP清除作用及抗HP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是口腔常见病 ,笔者自 1 990年— 2 0 0 0年配制了以苔癣汤为主方的中药用于临床 ,效果满意 ,现将门诊治疗的 35例口腔扁平苔癣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 ,男 1 6例 ,女 1 9例 ,最小 4 3岁 ,最大 6 5岁 ,病史最长 1 3年 ,最短 5个月。根据《口腔粘膜的白斑扁平苔癣》病协作组 1 980年统一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为[2 ] 线网型和糜烂型。本组 35例病人中线网型 1 5例 ,糜烂型 2 0例 ,全部病例伴有激发、自发性灼痛、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 ,舌苔薄、黄 ,或舌苔厚、腻 ,舌下静脉蛇形扩张 ,脉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根除Hp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明确根除Hp对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合并Hp阳性患者100例,分为Hp阳性耐药治疗组60例,Hp阳性耐药对照组40例。均以铝碳酸镁片1.0 g口服,3次/日,8周。8周后检测Hp,复查胃镜后评估消化道症状及胃镜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内镜下糜烂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耐药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为(3.42±1.25),显著高于Hp阳性耐药对照组(2.80±1.24)(P<0.05)。结论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根除Hp有助于症状改善,在耐药患者Hp根除方案的选择上,序贯疗法的根除率优于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规胃镜观察下有胃黏膜糜烂、斑块、粗糙、隆起或凹陷等可疑癌前病变的患者151例及常规胃镜观察胃黏膜基本正常患者40例,应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把观察到的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分为4型。对病变区多点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胃镜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92.5%(37/40)患者的胃小凹毛细血管环符合Ⅱ型微血管改变;糜烂性胃炎组84.62%(88/104)的患者符合I型微血管改变;阳性对照组81.82%(9/11)患者符合III型或IV型微血管改变,应用χ2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与糜烂性胃炎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胃小凹毛细血管环形态改变,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舆美拉唑对糜烂性胃炎胃镜下糜烂愈合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就诊患者70例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瑞巴派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胃镜下胃炎愈合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4.2%(P0.05),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2.9%(P0.05),而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糜烂愈合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1.4%,后者有更高的黏膜愈合能力(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瑞巴派特联用奥美拉唑有利于慢性糜烂性胃炎黏膜糜烂的愈合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与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46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所见进行分型分级,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分级.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①46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CSG)417例,萎缩性胃炎(CAG)49例,其中CSG和CAG并存11例;②病理结果:CSG396例,CAG 84例,发现异型增生31例;③糜烂性胃炎Ⅰ级患者组织病理学发现4种病理变化的比例均高,萎缩性胃炎Ⅰ级患者病理诊断活动性炎症和萎缩在50%以上;④CAG组异型增生发病率较CSG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单一的胃镜下表现分级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不理想,内镜表现为浅表性胃炎Ⅰ级者可能部分为组织学正常胃黏膜,胃镜诊断CAG者应多部位多点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荆花胃康胶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抗生素均服用7 d,其余药物服用30 d,两组均于治疗1月末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2.5%(P<0.05);1周末治疗有效率86.1%,1个月后为91.7%,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8.1%(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糜烂性胃炎患者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评价糜烂灶组织学愈合质量.方法 62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对照组加用硫糖铝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判断糜烂灶愈合质量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镜下在相当于原取材点处取黏膜组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黏膜形态结构方面的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糜烂灶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相似(p>0.05),治疗组的胃黏膜组织学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依卡倍特钠有良好的黏膜保护作用,能增强黏膜愈合的组织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依卡倍特钠治疗糜烂性胃炎组织学愈合质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糜烂性胃炎患者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评价糜烂灶组织学愈合质量.方法 62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对照组加用硫糖铝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判断糜烂灶愈合质量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镜下在相当于原取材点处取黏膜组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黏膜形态结构方面的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糜烂灶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相似(p>0.05),治疗组的胃黏膜组织学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依卡倍特钠有良好的黏膜保护作用,能增强黏膜愈合的组织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间31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炎分级按洛杉矶标准,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其与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人数占反流性食管炎人数的3.2%,男女之比为1.58:1,中位年龄57.63岁,A、B级占83.9%,中重度少见(16.1%),伴发慢性胃炎24例(77.5%),食管裂孔疝5例(16.1%),胃溃疡3例(9.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6.5%).结论: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检出率低,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糜烂为主;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可能是发生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舌苔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特征性舌苔蛋白标志物,并建立特征性舌苔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0例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组)的舌苔,经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验并筛选舌苔蛋白标志物,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在质荷比1 000~15 000范围内检测到189个差异蛋白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差异蛋白质谱峰表达值较高(P<0.05);通过聚类分析,两组蛋白质谱峰值显示的聚类性质明显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两组舌苔样本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可有效分离;构建的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67%,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83.33%。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能对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17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78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分别观察舌苔、舌质、舌体的变化,结果:慢性胃炎各型不同,舌象表现也不同,验证了中医“舌为脾之外候,舌苔乃胃气之薰蒸”的理论,并为各型慢性胃炎提供舌诊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在无痛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8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患者检查前胃腔准备方法不同,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648例)患者应用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医用胃镜胶组(630例)应用医用胃镜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612例)单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与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3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镜视野优良率分别为86.6%、70.5%、27.3%,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优于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优于对照组。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对照组患者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46%(3/648)、0.32%(2/630)、0.16%(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前服用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可明显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且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