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5.004,95%CI=1.867~13.410,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年(OR=2.613,95%CI=1.354~5.044,P=0.004)、不按时服药(OR=31.277,95%CI=4.143~236.092,P=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0.320,95%CI=0.187~0.550,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67,95%CI=0.127~0.563,P=0.001)、确诊时间长(OR=0.115,95%C...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接受HIV抗病毒治疗者(≥18周岁)的基线资料和随访信息,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并整理数据库,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入组37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细胞数从基线(176.88±150.57)个·μL-1上升至(282.86±148.66)个·μ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1,P<0.05);基线CD4+T细胞数低水平组的免疫功能恢复好于高水平组(F=42.8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细胞数(CD4+T细胞增长≥100个·μL-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因素(均P<0.05),而性别、婚姻状况、初治年龄、确诊到开始治疗间隔(月)、最近一年是否患有结核、感染途径等均不影响免疫重建。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免疫效果恢复较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细胞数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6—2021年贵港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国家免费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1年在贵港市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数据,通过寿命表法描述总体免疫学失败情况,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IV/AIDS患者6 903例,其中4 314例(61.28%)出现ART免疫学失败。第1、第5、第10年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7.9%、67.3%、68.6%。基线CD4+T细胞计数在200~350个/μL和>350个/μL(以<200个/μL为参照,HR=1.098,95%CI=1.011~1.192,P=0.027;HR=1.112,95%CI=1.001~1.236,P=0.048)、基线WHO临床分期Ⅲ期(以Ⅰ期为参照,HR=1.156,95%CI=1.058~1.263,P=0.001)、使用AZT+3TC+NVP治疗方案(以TDF+3TC+EFV为参照,HR=1.538,95%CI=1.394~1.696,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的随访治疗信息,描述其人口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为92.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告地区类别、确诊时长、感染途径,以及基线CD4不同的患者,其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不治疗风险是男性的0.67倍;年龄≤70岁组不治疗风险是<30岁组的2.11倍;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和大专以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75倍和0.55倍;单身患者不治疗风险是在婚患者的2.14倍;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市报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本县区报告者的1.50倍和1.43倍;确诊时长5~<10年、10~<15年、≥15年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确诊时长<5年者的0.71倍、0.51倍和0.32倍;吸毒途径传播和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不治疗风...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艾滋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这使艾滋病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患者因为免疫功能重建不良而不能获益,目前关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定义仍具有争议。本文概述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定义、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发病情况及可能原因,旨在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正>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影响全球的疾病之一。根据WHO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应对进展报告中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通过多年努力,全球范围内HIV新感染人数以及相关死亡人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期每年仍有约200万新发感染病例和120万HIV相关死亡病例[1]。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在控制感染流行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病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21例AIDS患者,平均年龄(40.09±13.74)岁,男性患者占73.2%,已婚者占59.8%,经性传播感染者占7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毒载量>200 copies/mL(aOR=6.3,P=0.004)、临床分期Ⅲ~Ⅳ期(aOR=2.9,P=0.004)及年龄≥50岁(aOR=2.5,P=0.010)会增加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死亡风险。结论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对患者开展早期干预,重视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随着针对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政策的实施,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其目前的生存现状仍备受关注。 目的 分析河南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06-03至2020-06-1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某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册管理的且正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 BREF)中文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发放调查表415份,回收合格调查表400份,调查表合格率为96.39%。400例HIV/AIDS患者均为汉族,其中男性、50岁以上、有配偶、无稳定收入者居多,文化水平偏低,以血液传播感染为主,多数患者确诊时间>8年、HAART持续时间>8年、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方式、感染途径、确诊时间及HAART持续时间患者的WHOQOL-HIV BREF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52)、婚姻状况(β'=0.171)、收入方式(β'=-0.138)、感染途径(β'=0.104)是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对于年龄>50岁、无配偶、无稳定收入、经血液传播的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 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增加疾病负担,甘肃省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目的 调查甘肃省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34 792例20~74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经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按统一标准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比较不同特征受试者高血压患病率,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甘肃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73%(8 712/31 41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9.78%(4 194/14 083)和26.06%(4 518/17 334)。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的年龄段人口标准,年龄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为23.24%(191 862/825 71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5.87%(213 613/825 712)和20.98%
(173 201/825 712)。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区域、海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情况、体质指数(BMI)、腰围、血糖情况、血脂情况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区域、海拔、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血脂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甘肃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学历、区域、海拔、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血脂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我国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在社区层面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干预是降低和减缓慢性病发展进程的有效措施。但目前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行为因素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东城区社区糖尿病人群的冠心病患病情况,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行为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系统2014年记录的9 260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分析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超重或肥胖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生活行为习惯的不同。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社区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为49.13%(4 549/9 260),膳食合理者占5.27%(488/9 260),体力活动综合分级为较多者占9.49%(879/9 260)。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史、平均每天主食量、平均每天吃水果量、每日饮水量、体力活动综合分级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平均每天吃水果量、体力活动综合分级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糖尿病管理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该人群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合理比例较高,年龄大、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平均每天吃水果量大、体力活动综合分级高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 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4+ 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 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久坐行为是不良生活方式的一种,与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认识脑卒中患者的久坐行为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意义重大。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外科门诊复查及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n=230),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疲劳严重度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均久坐行为时间为(7.10±2.75)h,179例(79.6%)患者每日久坐行为时间≥5 h。久坐与非久坐脑卒中患者年龄、常居住地、文化程度、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和疲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及疲劳情况是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相关管理人员可结合相应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针对HIV/AIDS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病毒潜伏库的存在,目前的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因此需要改善现有疗法,以实现治愈AIDS的终极目标。本文对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仅在认知发育,还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蛋白质-能量营养对0~1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因此,研究分析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预防留守儿童的PEM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遵义市农村留守儿童(≤1岁)的具体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与健康问题还没有详细的资料。目的 分析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进行PEM筛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性别、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情况,并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650例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为32.5%(211/650)。不同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的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OR=9.562,95%CI(4.737,19.299)〕、看护人文化程度〔OR=0.482,95%CI(0.330,0.704)〕、吸收情况〔OR=2.508,95%CI(1.678,3.747)〕、饮食结构〔OR=0.298,95%CI(0.196,0.453)〕、父母平均身高〔OR=0.317,95%CI(0.208,0.481)〕、家庭人均年收入〔OR=0.367,95%CI(0.240,0.561)〕是PE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较高,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是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随着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日趋增高,预计未来MS将造成十分沉重的疾病负担。有研究显示,对MS患者随访5年发现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MS患者增高5.5倍。因此,深入研究MS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调查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的7 453例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MS患病率进行标化,探讨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为35.11%,标化患病率为33.46%;随着BMI增大,MS患病率增高(χ2趋势=1 485.436,P<0.05);通过对年龄和MS组分个数做拟合回归曲线,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MS组分个数随之增多,拟合方程为y=0.333+0.029x,拟合优度指数R2=0.61;在控制了年龄、BMI、文化程度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饮食习惯荤食为主、嗜盐、嗜油、吸烟、经常喝酒、每天喝酒、偶尔锻炼、不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是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较高,性别、荤素搭配、嗜盐、嗜油、吸烟情况、喝酒情况、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是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高、易诱发脑卒中,而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策略。目前,社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索上海市社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至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2018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HA2DS2-VASc和ORBIT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集其房颤患病与用药情况、疾病认知情况、共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风险等信息。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排除既往无房颤相关就诊经历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根据CHA2DS2-VASc评分量表的推荐意见: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抗凝治疗。本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02例NVAF患者,其中89例(29.5%)正在服用抗凝药物,120例(39.7%)例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93例(30.8%)患者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CHA2DS2-VASc评分结果显示,302例NVAF患者中,合并脑卒中高风险者占92.4%(279/302)。其中正在服用抗凝药者占30.5%(85/279),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者占40.1%(112/279),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者占29.4%(82/27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房颤类型、房颤症状发生情况、房颤病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和出血风险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类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率仍不理想,需进一步规范该类人群的抗凝治疗,尤其是高龄和对房颤危害认知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