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加强儿科临床教学中危重症抢救和体格检查标准化的薄弱环节,我们将SimBaby和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八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正规实施模拟病例培训。SimBaby模拟病例培训对培养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儿科急症的评估和处理能力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2.
八年制医学生代表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水平的最高层次。然而目前培养模式中存在重基础轻临床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八年制临床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合相关教学培养要求,选取第四军医大学2010级八年制医学生,以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显微外科技术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和手术操作训练,并对教学效果及经验进行总结,由此探索提高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可行方案.并为深化八年制医学生外科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本文从临床实践教学入手,通过建设临床教学资料数据库、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思维、基础专业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完善临床教学的双向评价反馈机制等,使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是骨科的临床教学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临床教学要求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临床教学中存在学生多、病人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我们在儿科学见习教学中,实施了请病人进课堂的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我院五年制、七年制的医学生分为改革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学习能力、成绩考核和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改革组学生在病例书写水平、临床思路的清晰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也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改革组绝大部分学生赞成请病人进课堂的见习模式(98.5%);对照组绝大部分学生要求能有更多机会接触病人,增加动手机会的愿望强烈。实践表明,病人进课堂的临床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显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请病人进课堂为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少,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教学效果。而通过完善八年制医学生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功能完善的临床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临床技能培训方式,可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1增加见习时间,结合临床理论教学我们认为,怎样让学生掌握好临床理论是我们改革的目标。根据我们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先进并可随时进入病区进行临床教学、见习和实习这一教学基地,改革原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先学理论后下临床,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边见习边学习。97级学生在进行基础护理课教学时,我们安排她们每天早晨6点下临床参加晨间护理工作1个小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口腔护理、倒便盆及整理病床等,目的是通过晨间护理,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加强感受,增强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并让学生适应病区环境,为下阶段临床…  相似文献   

7.
八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难点及重点,在实践中充满挑战。结合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体会,提出: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权;优化教学模式,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及制定规范的临床教学制度是提高八年制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八年制医学生合理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方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内容安排,为学生提供多种临床场景和医疗工作。第二阶段依据第一阶段后的学生自我设想,教师设定备选教学内容,由学生进行自由选择,自己参与设计见习内容、完成相关知识准备及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分别在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3名学生两个阶段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目的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收获等方面的情况,评价“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效果。结果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目的更为明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沟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学生在第二阶段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中的收获也比以前明显增加,反映在对临床医学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临床医疗流程、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德医风和爱伤观念感受更深,对将来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结论将建构主义理论融于“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全程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今后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内科临床教学模式改革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开展对传统的内科临床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践表明,早期接触临床,加强人文教育,开设横向讨论课,开展仿真模型教学和渐进式双语教学等多种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学习效果,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内科临床教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日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内科临床教学的改革谈点个人看法。 1讲授形式改革的设想 改现行的灌输式教学为学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已学过的基础课程知识融于临床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推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用药的特点,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教学切实落到临床应用中;对于某些陈旧知识,可脱离教材局限,采用专题讲座形式,阐述国内外现已公认的学术性内容 (主要讲述发病机理进展及临床最新治疗方案 )。这样可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临床见习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完善我国临床医学线上见习教学体系,本研究基于"3P"模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3个教学环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线上临床见习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内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该研究为临床医学线上见习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课前同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课堂翻转+课后知识拓展”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类专业共951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组(试验组),其课程依托自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采用小班分组、案例驱动和多元化考核等改革方式,开展以案例和知识点交叉融合为主线的理论翻转教学活动;对照组为2019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类专业学生共847名,理论课实施传统教学。课程采取线下考核为主、线上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期末总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92.12±3.88)vs.(86.73±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满意度较高,增加了学生参与、体验与分享等活动。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初步建立了临床思维(263人,92.61%),熟悉了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262人,92.25%);202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增强了为公众服务的意识(151人,93.21%),培养了健康宣讲指导健康生活的能力(148人,91.36%);2020级药学类专业学生认为掌握了疾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138人,93.24%),了解了临床合理用药(135人,91.22%)。结论 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单纯的以引入中国大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等平台教学资源为依托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容易出现引入的教学资源与滨州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课程授课对象学情和教学大纲不一致,学生缺少互动,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对引入的MOOC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校授课对象的异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医学统计学线上课程资源,采用"SPOC+QQ群直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并在实施前后通过两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而优化教学模式。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SPOC+QQ群直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互动灵活、教学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多元等优势,为后期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医患沟通则始终贯穿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通过建设“医患沟通技能学”精品在线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与诊断学教学相融通,取得了显著性效果;也为医患沟通与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21世纪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某高校立足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改革,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并运用问卷调查和OSCE考试进行效果评定。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7月以我院护理专业128名学生为教学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线下课堂讲教学环节和课后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后,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期末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结合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小儿外科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级儿科学五年制专业144名学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人.针对实验组学生实施结合多媒体技术的CBL,针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示教知识考核,各项考核平均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技能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评分、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及总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08,P=0.009,P=0.00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CBL结合多媒体技术较传统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自身多方面能力,对学习大有帮助.结论 CBL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临床小儿外科示教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实验条件差、标本损耗率高、师生双向交互不足等弊端。通过探究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新型解剖学实验教学,在线下通过配备可触控电子屏和实物展示台,安装VR摄像头,配备升降式解剖台打造实体学习空间,在线上通过部署智慧教学平台和数字人解剖系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同时基于大数据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实验室,探索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解剖学实验教学,旨在促进解剖学实验教学适应现代医学教育需要,为实验教学改革和整体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系统性总结了近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该模式以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为基础,设定教学目标,并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在12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利用优质的线上资源,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设计“线下预习-线上学习-线下参与-学习拓展”4个教学环节,并对标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班级相比,改革班的学生整体成绩有显著提高,并且在难度较高和需要分析完成的题目上得分显著高于传统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因此,《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解决目前医学基础课程中学生参与度不足和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医学影像学》在线课堂,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现结合重庆医科大学教改经验,就《医学影像学》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包括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重构性整体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及教学实施细节(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例)、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