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是一种比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在连续监测心排血量、血管外肺水含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1] 。本文通过对2014年6~12月收治的9例危重症患者实施PiCCO监测,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置管的配合、监测的要点、置管的维护及管理等,以达到此技术在ICU护理领域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颈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入我院的颈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PiCCO监测心排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I和SVRI均低于正常值,而颈4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的上述参数下降尤为明显(P〈0.05)。应用多巴胺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而GEDVI、ITBVI及EVLW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iCCO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损伤平面高度有关),在神经源性休克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下行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P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I高于对照组(P<0.05),ITBVI和EVLW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测下的容量管理应用于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35例.对患者分别实施USCOM监测(对比组)与PiCCO监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情况,分析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容量参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及压力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对NPE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并发NP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采用PiCCO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CVP、ITBVI、GED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ITBVI、GEDVI、CVP与EVLW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d的EVLWI变化.结果 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01),而与CVP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PVPI、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0.48、P<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EVLWI(ml/k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6比9.4±1.8,P>0.05);存活组治疗3d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6.92±1.64比8.64±2.62,P<0.05),且明显低于死亡组治疗3d后(6.92±1.64比9.88±2.44,P<0.05).结论 容量参数GEDVI、ITBVI比压力参数CVP评估NPE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NPE患者PVPI、EVLWI越高,PaO2/FiO2越低;动态观察NPE患者的EVLWI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ICCO指导下容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中的价值.PICCO监测的预见性护理价值主要包括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脑灌注压控制良好,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PICCO技术是实现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手段,为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提供新的监测手段以及治疗护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容量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急诊重症病区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依据患者每搏输出量增加大于10%为有容量反应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合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技术,测定并比较被动抬腿试验及补液试验前后动脉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等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反应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收缩压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脉压、每搏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无反应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抬腿试验诱导脉压变化率对容量反应性预测的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78.9%;被动抬腿试验诱导每搏量变化率对容量反应性预测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8.4%。结论: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较高,被动抬腿试验诱导脉压变化率和被动抬腿试验诱导每搏量变化率可作为容量治疗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作为一种新的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近年来刚刚步人临床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还在逐步成熟和完善阶段。就此,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危重症护理人员在应用此技术时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30例)和PICCO组(28例),比较两组术后1,2,3 d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的各项住院相关指标。结果PICCO组患者术后3 d的液体入量、尿量及动脉血Lac均低于CVP组,MAP高于CV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ABP置管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低于CVP组(P<0.05),两组术后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对指导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撤机后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标、心排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 ARDS患者达到撤机条件后,序贯进行撤机、拔管,根据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下,观察比较撤机前(T0)、撤机后1/2 h(T1)、拔管后1/2 h(T2)和观察终点(撤机成功组为撤机后48h,失败组为重新上机前;T3)两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和心排量(CO)、心指数(CI)的前后变化,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上述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纳入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69例ARDS病例.不同时间点自身前后比较:GEDI和ITBI在T1、T2上升,EVLWI在T1、T2、T3均上升,PVPI在T3出现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在T1、T2、T3,失败组GEDI和ITBI均高于成功组(均P<0.05),EVLWI在T2、T3显著高于成功组(均P<0.05),PVPI在T3高于成功组(均P<0.05).结论 ARDS患者呼吸机撤离、拔管等干预会带来额外容量负荷,并可能以渗透性血管外肺水增加的形式发生肺水肿,导致撤机失败;对EVLWI及容量指标的监测可能有助于对撤机结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对我院10年来心血管外科病人应用身份腕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接错病人的护理差错。结论身份腕带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82例 80岁以上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82例超高龄患者术前均有并存病 ,术后发生并发症 38例(4 6 % ) ;治愈 79例 (96 3% ) ,死亡 3例 (3 7% )。结论 超高龄患者并非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减少急诊手术 ,尽可能做择期手术 ,超高龄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及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52例需呼吸机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下治疗,达到撤机标准后循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拔管.根据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38例)与撤机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撤机前、撤机后0.5 h、拔管后0.5 h、撤机失败时或撤机48 h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容量指标[如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肺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对撤机失败者进行PVPI分层,比较高PVPI组(PVPI≥1.5 ml/m2)和低PVPI组(PVPI< 1.5 ml/m2)NT-proBNP、肺内血容量(PBV)差异.结果 两组撤机前容量指标和EVLWI、NT-pro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撤机和拔管后EVLWI、GEDVI、ITBVI、PVPI和log NT-proBNP均进行性升高,其中撤机失败组在观察终点EVLWI (ml/kg)、PVPI(ml/m2)、log NT-proBNP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EVLWI:12.81 ±2.13比8.48±1.53,PVPI:2.79±1.29比2.19±0.94,log NT-proBNP:3.72±0.35比3.44±0.28,P<0.05或P<0.01);在拔管后0.5 h和观察终点,撤机失败组GEDVI(ml/m2)、ITBVI(ml/m2)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拔管后0.5 h:GEDVI 986.29±166.44比856.47±149.15,ITBVI:1171.07±167.03比1045.79±146.09;观察终点:GEDVI 957.00±67.25比816.86±27.58,ITBVI:1184.29±209.68比993.79±168.90,P<0.05或P<0.01).分层分析显示,撤机失败者观察终点低PVPI组log NT-proBNP、PBV均明显高于高PVPI组(log NT-proBNP:4.02±0.11比3.71±0.23,PBV:507.19±25.72比347.85±47.52,P<0.05和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机拔管过程可增加容量负荷,造成肺水肿而撤机失败,渗透性肺水肿和压力性肺水肿均参与其中,并以前者为主;容量监测可及时帮助提示肺水肿的原因,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联合重症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深圳大学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ARDS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指导液体管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NICOM联合重症超声评估指导液体管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呋塞米、液体入量、液体出量以及治疗7 d后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B线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碳酸氢盐、血糖水平及预后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呋塞米[(47.0 ±3.5)mg / d vs.(21.6 ± 2.3)mg / d,t = 48.035,P < 0.001]、液体出量[(3 332 ± 106)mL / d vs.(2 862 ± 100)mL / d,t = 25.485,P < 0.001]、氧合指数[(327.3 ± 3.5)mmHg vs.(203.4 ± 2.6)mmHg,t = 225.002,P < 0.00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7 ± 22)% vs.(67 ± 19)%,t = 2.847,P = 0.005]、血红蛋白[(91.0 ±1.8)g / L vs.(87.0 ± 1.8)g / L,t = 12.369,P < 0.001]、28 d内脱离呼吸机时间[(15.1 ± 0.5)d vs.(11.5 ± 0.6)d,t = 36.634,P < 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液体入量[(3 162 ± 90)mL / d vs.(3 837 ±120)mL / d,t = 35.693,P < 0.001]、肺损伤评分[(2.79 ± 0.30)分vs.(4.70 ± 0.20)分,t = 41.912,P < 0.001]、B线计数[(9 ± 4)个vs.(12 ± 4)个,t = 4.458,P < 0.001]、血糖[(7.9 ± 0.3)mmol / L vs.(8.0 ± 0.4)mmol / L,t = 2.758,P = 0.007]及ICU住院时间[(17.5 ± 1.8)d vs.(21.7 ± 2.3)d,t = 11.435,P < 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28 d病死率[27.0%(17 / 63) vs. 17.5%(11 / 63)]和28 d内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41.3%(26 / 63) vs. 44.4%(28 / 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653、0.130,P = 0.199、0.719)。 结论通过NICOM联合重症超声对ARDS患者的容量进行管理,可以改善ARDS患者肺部氧合情况,减少液体入量,明显缩短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不增加器官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