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晓妹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935-1937
目的:研究脑病中心外周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分析对策。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14例穿刺留置针患者,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6例,非计划性拔管率67%,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结果: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穿刺肢体出现静脉炎、患者因活动不当导致导管脱出、患者因意识不清拔管,护士宣教不到位、穿刺后护理缺陷、护士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缺少预见性等。结论:临床上应对穿刺留置针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高危留置患者进行导管风险评估,合理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共954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月1日~7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9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8月1日~11月30日实施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58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改善前后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情况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改善后,研究组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与腋静脉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液体外渗、静脉炎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应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中,可以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延长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由于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不适感,进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郭杰 《天津护理》2019,27(1):105-10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371例,对照组2017年7月至8月输液患者181例,观察组为2017年9月至10月输液患者19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针常规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戴明循环管理法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静脉留置针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11月我院收治静脉留置针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及护理,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静脉留置针患儿53例作为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对比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皮炎、敷料污染等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液体外渗率、穿刺部位皮炎发生率、敷料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能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皮炎、敷料污染等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汪珺  陶彤 《全科护理》2016,(24):2538-2539
[目的]探讨输液安全管理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静脉留置针安全输液管理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结果]活动实施后,影响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外渗率及导管堵管率显著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49.6%降至21.3%。[结论]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病人血管,保证输液安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56例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徕喜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在脑卒中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1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输液后采用手工抽取无菌生理盐水3 ml进行缓慢推注封管,观察组输液后使用福徕喜3 ml脉冲式正压封管法,比较两组在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单次静脉留置针留置至拔管期间液体渗漏、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单次静脉留置针留置至拔管期间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徕喜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对脑卒中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堵管、液体渗漏、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7至18日采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72例作为对照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后,选取2015年4月13至26日采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5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导管堵塞、意外脱管等非计划性拔针和留置时间。结果:运用PDCA管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P0.05)。结论:PDCA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的管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神经外科8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拔除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结果神经外科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较短,分析原因主要有外渗、堵塞、患者自拔及静脉炎等方面。结论神经外科应该重视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并减少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90例同期入住本院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选择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采用一次性粘带固定,两组患者均使用可来福接头正压封管。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依托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学组,依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对全院21个护理单元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实施护理质量检查与监控,比较实施前后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得分情况,对非计划性拔管实施系统追踪,比较年度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护士对护理质量监控和患者对留置导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负责院级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监控后导管维护环节质量有提高,多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留置导管满意度由92.62%上升至97.35%,护士对质量监控的满意度由80.16%上升到97.22%,年度非计划性拔管率由3.23%下降到1.13%。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采用系统追踪法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监控能起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采用PICC治疗的45例SAH患者作为PICC组,选取同期采用普通浅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的50例SA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脉炎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H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需求,PICC对其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预防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留置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按简单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均给予常规维护,观察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MC100),对照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均明显轻于与低于对照组。结论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连接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降低导管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运动神经元病(ALS)病人在留置针合理使用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运用可视静脉炎评分(VIP)观察25例ALS病人使用留置针时非计划拔管前出现穿刺点疼痛、静脉炎、导管堵塞、硬结等原因;护理对策应从全科护士操作流程、药物相关知识、留置针维护、病人及家属宣教、护士交接班及观察,从而减少ALS病人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置管(CVC)和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探讨静脉输液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围手术期建立的初次静脉通路不同分为PICC组26例、CVC组51例、留置针组17例,比较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对策、导管留置时间及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PICC和CVC在留置时间上明显长于普通留置针组,PICC组留置时间最长;普通留置针引起的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感染发生率最低;PICC堵管率高于对照组,对于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PICC中途拔管率最高。结论3种静脉通路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梗阻性黄疸病因和拟行手术方式选择安全、经济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