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双手术间清创模式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配合方法,分为双手术间组36例,采用双手术间清创模式;双手术台组30例,采用单手术间内双手术台清创模式;对照组60例,采用单手术间内单手术台清创模式。记录手术一般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安全性等数据。结果 双手术间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双手术台组和对照组(P<0.01),但后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其余2组(P<0.01),但双手术间组和双手术台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手术间组缝合前器械表面细菌附着数为0,低于其余两组(P<0.01),而双手术台组和对照组间附着细菌菌种与术前相似(P>0.05)。双手术间组术后感染复发率2.78%(1/36)、双手术台组16.67%(5/3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诊断为细菌性BSI的339例患者作为血培养阳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发热且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185例患者作为血培养阴性组。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GN-BSI)组194例和革兰阳性菌感染(GP-BSI)组145例。将GN-BSI组分为肠杆菌目组(133例)、非发酵菌组(49例)及其他细菌组(12例)3个亚组。比较血清PCT、CRP和NLR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血清PCT、CRP、NLR单项及联合诊断细菌性BSI的效能。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CRP和NLR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BSI组的PCT水平中位数为1.77 ng/mL,高于GP-BSI组的0.7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目组血清PCT、CRP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血流感染(BSI)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11例BSI患者和38例非BSI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BS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2.034(1.190~4.666)mg/L]明显高于非BSI者[0.966(0.157~2.0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I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的D-二聚体水平[2.054(1.097~4.768)mg/L]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1.824(1.291~4.814)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I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可作为非特异性炎性指标,辅助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及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艾灸推拿在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01例,因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艾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TXB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艾灸、推拿可增强颈肩腰腿痛治疗效果,降低患者TNF-α、TXB2、IL-6水平,减轻机体疼痛,提高肢体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简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测评肢体运动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降低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浅部感染17例,深部感染25例),并选择同期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并分析其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d,观察组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d,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d,深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浅部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观察组42例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6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5.67%,革兰阴性菌19株,占28.36%,真菌4株,占5.97%。【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与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产程发热与宫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产程发热、宫内感染的鉴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万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产程发热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将其分成参照组90例(未发生宫内感染)和研究组36例(发生宫内感染)。对比分析两组体质指数、胎心率、白细胞、CRP、IL-6、IL-8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体质指数(BMI)、白细胞(WBC)均高于参照组;胎心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CRP曲线下面积均>0.60,其中WBC敏感度为66.67%,截点值10.16×109/L;CRP的特异度为85.71%,截点值14.11 mg/L。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参照组(36.11%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9,P<0.001)。结论 产程发热产妇宫内感染的原因可能与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有关,在产妇分娩期间应对其充分...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01-802
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定量(hs-CRP)检测在血流感染(BS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3例血流感染(BSI)患者临床资料,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非血流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血培养、菌种鉴定并检查两组患者中血液内PCT与hs-CRP指标,并采用ROC曲线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定量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506,P=0.020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革兰阳性菌降PCT指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计算(0.871,置信区间95%:0.837~0.941),其中PCT对于BSI的诊断灵敏度为77.5%,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90.0%。结论 PCT和hs-CRP定量检测在BSI患者早期诊断中效果良好,二者联检可有效提升早期BSI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及监测感染状态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0例,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其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符合率及受累病灶符合率。结果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符合率(92.50%)高于CT符合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椎骨受累检出率(89.66%)、椎管受累检出率(94.26%)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检出率(96.87%)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对转移瘤类型的判断及对各种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脊柱转移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败血症组60例,局部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60例,入院时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检查,其中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复查PTC,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败血症组的血PTC和CR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局部感染组血PTC和CR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外周血WBC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WBC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以2.5μ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是76.67%,特异度是80.17%;对所有感染的敏感度是54.31%,特异度是90.00%。CRP检测以8 m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是55.00%,特异度是74.14%;对所有感染的敏感度是44.83%,特异度是81.67%。此外,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PTC都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CRP比较,PTC诊断败血症和所有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CT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特别是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判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BS)及脊柱结核(ST)在MRI中的不同影像特点,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由临床或病理确诊为多节段BS患者、30例多节段ST患者,根据两者MRI表现,分析其发生部位、椎体形态、周围组织情况及伴随征象.结果 多节段BS患者的椎体形态、椎间盘受累、后凸畸形、死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骨密度与椎旁肌的增龄性改变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6~11月于我院行定量CT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定量CT测量L3中部层面的椎旁后群肌(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采用星云医学影像后处理平台V9.0测量L4~5椎间隙的腰大肌(椎旁前肌群)的横截面积,分析椎旁肌与骨密度的随着年龄变化的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女性的椎旁后群肌的含量(横截面积)在40~60岁明显增多,而男性的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右侧腰大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左侧的腰大肌含量在男性40~60岁明显增多,女性40岁以下明显增多。男性的椎旁肌含量随着年龄增长大于女性,骨密度也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骨密度大于女性(男性r=-0.625,P < 0.001;女性r=-0.600,P < 0.001)。腰大肌、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均呈正相关,男性相关性高于女性,右侧高于左侧(男性右侧椎旁后群肌r=0.432,P=0.009;左侧椎旁后群肌r= 0.401,P=0.017;右侧腰大肌r=0.510,P=0.002;左侧腰大肌r=0.447,P=0.007;女性右侧椎旁后群肌r=0.319,P < 0.001;左侧椎旁后群肌r=0.276,P < 0.001;右侧腰大肌r=0.279,P < 0.001;左侧腰大肌r=0.220,P=0.004)。结论椎旁肌随着年龄变化发生改变,男性椎旁肌的含量大于女性,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腰大肌、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均呈正相关,男性的相关性高于女性,右侧高于左侧,男性的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低于腰大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而女性的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高于腰大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辽宁省共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试验组2导管尖端位于胸壁段腋静脉,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住的经本科手术治疗术后未愈及术后复发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初次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破坏、后凸畸形及椎旁脓肿形成;16例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经椎弓根或肋一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肋骨植骨术。行后正中入路术患者术后均未行规律抗结核、严格制动及佩戴支具治疗;术后规律抗结核大于8个月者7例,但其中2例耐药,不规律者5例。【结果】4例行后正中入路手术患者于术后第18~22个月再次出现椎旁大量脓肿并伴有25%~35%矫正角度(Cobb角)丢失;12例行肋一横突入路手术患者,术后规律抗结核大于8个月者于术后第24~32个月均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脊柱后凸畸形,其中2例耐药者还伴有椎旁大量脓肿形成;术后抗结核不规律或周期少于4个月者于术后第20~26个月再次形成大量椎旁脓肿、中、重度后凸畸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不当、病灶清除不彻底、内固定方式选择不理想、植骨材料或植骨位置选择欠佳、抗结核化疗不正规、结核杆菌耐药、制动不严格及术后未行佩戴支具治疗是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未愈或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In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HCT), myelosuppression and mucosal damage are more severe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because of high-dose chemotherapy, but the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is shorter due to stem cell rescue.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febrile neutropenia (FN) and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in 20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ir first autologous HCT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2007 and 2019. They were compared to those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ensive chemo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130 induction/salvage and 191 consolidation).ResultsThe median neutropenic period in autologous HCT, AML induction/salvage and consolidation was 9, 26.5, and 19 days,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FN was 93.8%, 92.3%, and 81.7%, and that of BSI in initial FN was 7.2%, 7.5% and 26.3%,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oral mucositis (≥ grade 2) was 63.1%, 9.2% and 12.2%, and that of diarrhea (≥ grade 2) was 53.3%, 9.2% and 6.4%,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shaking chills, the degree of fever and the value of CRP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BSI in initial FN of AML chemotherapy, no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or predictive factors for BSI were identified in autologous HCT.ConclusionsThe profil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autologous HC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incidence of FN maybe due to mucosal dam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cidence of BSI was lower compared to that in AML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CAP患者100例,其中重症CAP患者50例为重症组,非重症C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重症加强监护病房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 BS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老年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患者384例,其中BSI患者8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BS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年龄≥70岁、高血糖、意识障碍、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7分和血清白蛋白<40g/L患者的BSI发生率分别为32.02%、40.96%、43.33%、27.31%、34.67%,均高于年龄<70岁、无高血糖、无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17分及血清白蛋白≥40g/L患者的15.53%、18.27%、17.01%、17.86%、20.13%;静脉置管的284例患者中,行股静脉置管、置管次数≥2次和留置时间≥7d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24%、34.88%、42.19%,均高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置管次数1次及留置时间<7d患者的27.14%、20.29%、18.6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糖、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穿刺部位、置管次数、留置时间均为BSI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加强对老年患者重症加强监护病房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并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或避免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并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HP抗体谱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院就诊的CHD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524例,分别设为CHD组(疾病组)296例与非CHD组(对照组)228例,采用血清HP抗体进行检测,筛选CHD并发HP感染患者,另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相应的炎性因子和HP血清抗体谱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人群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 在两组人群中疾病组的HP抗体阳性率(52.03%,154/296)高于对照组(35.09%,80/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P<0.05),疾病组各炎性因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419.96,P<0.05); 疾病组并发HP感染与对照组的抗体谱分析发现,VacA-95KD,VacA-91KD,UreA-66KD和UreB-30KD抗体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49,P>0.05),而疾病组并发HP感染患者血清CagA-116KD抗体阳性率(76.62%,118/154)高于对照组中HP感染者(62.5%,50/8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疾病组中并发HP感染者血清I型阳性率(76.62%,118/154)高于对照组并发HP感染者(62.5%,50/8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疾病组按照HP感染血清型间及与非感染患者血清因子间比较发现,I型血清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高于II型血清型,且II型血清型hs-CRP,TNF-α,IL-6和Hcy的含量高于非HP感染CHD患者,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24.82 829.29,P<0.05)。结论该文对于CHD患者并发HP感染的血清学特征进行调查,验证了CHD发生于HP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积累了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CHD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液培养阳性患者(血培养阳性组)与5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阴性组)WBC、PCT和CRP测定结果,比较两组及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3项指标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作用大小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579、0.746和0.62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仅PCT对预测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者联合预测诊断的阳性率为71.4%。结论三者均可作为BSI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较WBC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孝感地区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高病毒载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尿液标本行CMV-DNA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计算感染率。根据定量PCR检测病毒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高病毒DNA载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率约为7.0%(172/2 448)。两组在孕妇居住地、羊水有无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居住在农村、羊水异常增加了高危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后高病毒DNA载量的风险(均P<0.05)。结论 孝感地区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区域孕期保健管理及分娩后CMV筛查,尤其是农村孕妇,羊水异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