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膳食干涉对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发展来看,肠道菌群有可能会成为研究饮食方式、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靶标。然而,肠道菌群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它和饮食干涉的关系对动物模型有高标准的要求,无菌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生物医学及人体疾病和健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是当前肠道菌群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动物模型。采用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是研究饮食、菌群与健康关系的常用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的研究应用及饮食干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然而,在猪的生命周期中,从食管到直肠的微生物分布与组成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促进猪的营养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原菌感染等功能。多种因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娩方式(经过产道或剖宫产)、幼龄时期饮食(母乳或配方饲料)、抗生素或抗生素样分子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定植、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从而加深肠道微生物对维护仔猪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肠-脑轴使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实现双向通信。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关,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脑卒中这一急性应激使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可能影响卒中预后。本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失调介导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证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人群中观察到的随着脑卒中发病而出现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这种改变与卒中后感染和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其机制包括肠道屏障破坏、产生内毒素、诱发免疫炎症反应、代谢产物异常等。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于高血压及认知障碍患者中,肠道菌群影响人体血压水平、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从而与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相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类中药调整肠道菌群对防治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以及认知障碍的关系、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在人体功能中承担着诸多功能,与几乎所有的人类细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宿主提供必要的生理功能。高血压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多环节且个体差异性较大的一种心血管综合症。经大量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和高血压之间有着较强相关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衡通过多条代谢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体肠道生存着大量细菌,其组成、菌群比例等变化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然而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主要有高脂饮食及高盐饮食。本文就饮食影响肠道菌群的机制及肠道菌群失调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数量巨大的动态种群合集,且在每个个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肠道菌群的定植从怀孕期间开始,分娩后受药物、饮食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个体的菌群差异,并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菌群结构保持稳定。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抑郁障碍有密切关联,该关联源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脑 (MGB)轴, MGB轴在维持大脑和肠道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物质、肠黏膜屏障和血脑屏障途径。基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如何逆转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肠道菌群干预治疗,即通过益生元、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MT)等方法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可能为抑郁症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对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和肠道菌群干预治疗抑郁症的初步尝试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探索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一种最常见的全球性慢性病,属于身体各系统出现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肾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有难以控制的恶性高血压发生,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及治疗仍然是全球性的一个热点难题。肠道菌群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体健康,包括影响宿主的代谢吸收能力、抗感染能力调节生理功能、抑制致病菌等等。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发育不良、菌群的失调与很多疾病存在关联性,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本文对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方面进行总结,探讨肠道菌群高血压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宿主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进而发挥减重作用。高蛋白饮食不仅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在肠道内还可被菌群进一步分解产生色氨酸、吲哚、5-羟色胺等一系列代谢产物,对人体的脑-肠轴及肠道黏膜免疫发挥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体重,并改善机体的慢性低度炎症与代谢状态,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菌群紊乱引起条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代谢产物增多,参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作为饮食干预方式之一,热量限制可明显改善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本文从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肠道菌群改变、热量限制对3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介导作用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慧  孙涛 《医学综述》2014,(3):468-471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并维持机体健康。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调的类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相关疾病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被定向破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在T1DM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将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防治T1DM的研究进展,探究SCFAs、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肠道菌群移植及中药治疗改善T1DM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进化,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直接或通过代谢产物间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人员根据肠道微生态与其他脏器间的相互关联,提出了“肠-脑轴”、“肠-肺轴”等学说,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得到广泛验证。长航人员容易发生肠道菌群紊乱,也经常出现其他健康问题。现阶段需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明确长航人员肠道菌群紊乱与健康状态的关系,探索合理的干预措施。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提高长航人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88-192
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明膳食纤维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动态平衡。膳食纤维为肠道菌群提供生长代谢底物,且优化了菌群代谢,肠道菌群通过酵解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参与机体多种信号调节机制,从而影响宿主生理病理改变。本文将对近段时间关于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有效利用膳食纤维,优化肠道菌群代谢,防治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庞大微生物群落。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发育、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肠-肺轴”的提出更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与肠-肺轴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黄连素、葛根素、多糖类等中药单体及参苓白术散、苍附导痰丸等中药复方均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生态结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或高雄激素血症,多方面、多机制干预PCOS,疗效独特,临床接受度高.而中医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之功,可改变...  相似文献   

18.
郑鹏  嵇武 《医学综述》2014,(24):4479-4481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