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龙梅  巩晓芸  万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89-309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 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摄入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但在具体摄入剂量与发病风险方面仍存在争议。 目的 分析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位研究者分别单独对文献数据独立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316 20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OR=1.12,95%CI(1.10,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34%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34,95%CI(1.20,1.51),P<0.05〕,北美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1%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1,95%CI(1.09,1.14),P<0.05〕,大洋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8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82,95%CI(1.04,3.21),P<0.05〕,欧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8%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8,95%CI(1.02,1.36),P<0.05〕;未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43%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43,95%CI(1.21,1.69),P<0.05〕,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体质指数(BMI)正常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超重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7%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7,95%CI(1.00,1.38),P<0.05〕,肥胖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9%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9,95%CI(1.06,1.34),P<0.05〕。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OR=1.16,95%CI(1.13,1.18),P<0.05〕。文献的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Begg's检验(Z=0.23,P>0.05)和Egger's检验(t=1.46,P>0.05)显示无发表偏倚。 结论 含糖饮料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控制含糖量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自知力欠缺及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做好社区面访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定期面访患者本人,可以更好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目的了解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患者的面访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0—12月,利用2019年底江苏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建档管理的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档案及随访管理信息,分析当年度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规律面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7 778例研究对象,其规律面访率为81.08%(22 523/27 7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本地户籍〔OR(95%CI)=0.704(0.640,0.775)〕、年龄≤44岁〔OR(95%CI)=0.522(0.472,0.578)〕、学历为高中及以上〔高中/中专OR(95%CI)=0.493(0.446,0.545),大专及以上OR(95%CI)=0.470(0.415,0.532)〕、目前有正式工作〔OR(95%CI)=0.715(0.668,0.766)〕、未婚〔OR(95%CI)=0.746(0.665,0.838)〕、经济状况为非贫困〔OR(95%CI)=0.587(0.517,0.666)〕、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OR(95%CI)=0.491(0.440,0.548)〕、服药时长0~10年〔OR(95%CI)=0.881(0.778,0.998)〕、不是"以奖代补"监护补助对象〔OR(95%CI)=0.807(0.704,0.926)〕、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OR(95%CI)=0.844(0.716,0.996)〕是患者规律面访的消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关注非本地户籍、年龄≤4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目前有正式工作、未婚、经济非贫困、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服药时长0~10年、不是监护补助对象和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的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开展宣传教育、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加强患者社会支持等措施提高患者规律面访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慢性病的发生与高水平的尿酸值有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完成血液检查的4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9 022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结果 9 022例研究对象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 117例,其中男628例,女489例,总体患病率为12.38%,男性患病率为14.65%(628/4 287),女性患病率为10.33% (489/4 73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21(1.399,1.877)〕、高脂血症〔OR(95%CI)=1.465(1.245,1.724)〕、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801(0.687,0.934)〕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555(1.273,1.899)〕、高脂血症〔OR(95%CI)=1.510(1.203,1.895)〕、糖尿病〔OR(95%CI)=0.649(0.474,0.890)〕及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772(0.623,0.957)〕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96(1.363,2.111)〕及高脂血症〔OR(95%CI)=1.452(1.146,1.83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关联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需要针对高尿酸血症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焦点,早期评估、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或延缓DKD的发生。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项队列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标准化均数差(SMD)=0.34,95%CI(0.23,0.46)〕、男性〔比值比(OR)=1.51,95%CI(1.20,1.90)〕、吸烟〔OR=1.64,95%CI(1.30,2.07)〕、高血压〔OR=2.01,95%CI(1.73,2.34)〕、收缩压升高〔SMD=0.37,95%CI(0.12,0.6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SMD=0.41,95%CI(0.02,0.80)〕、总胆固醇水平升高〔SMD=0.14,95%CI(0.06,0.22)〕、血肌酐水平升高〔SMD=0.73,95%CI(0.39,1.07)〕、维生素D缺乏〔OR=4.06,95%CI(2.11,7.7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2.15,95%CI(1.39,3.32)〕、合并视网膜病变〔OR=2.16,95%CI(1.55,3.01)〕及胰岛素治疗〔OR=2.63,95%CI(1.79,3.8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SMD=-0.44,95%CI(-0.54,-0.34)〕、HDL-C水平升高〔SMD=-0.20,95%CI(-0.30,-0.10)〕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男性、高龄、吸烟、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躯体因素(升高的总胆固醇、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维生素D缺乏)及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樊刚  王忠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 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罗婧  刘瑶  罗玉茹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75-2083
背景 据联合国人口司最新公布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从1980年的8.5%上升到2017年的12.7%,预计到2050年此数量将再增加1倍,而中国地区2017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2%,预计2050年将达到35.1%,老龄化形式十分严峻。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我国提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丰富成熟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及内容建设尚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目的 通过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评价其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果,以期为“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的探索及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等数据库。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结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灰色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7-12-30,纳入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的RCT。由两名评价者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共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 958例研究对象。根据Cochrane评估工具,2篇为B级,13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生理机能(PF)评分、生理职能(RP)评分、躯体疼痛(BP)评分、一般健康状况(GH)评分、精力(VT)评分、社会功能(SF)评分、情感职能(RE)评分、精神健康(MH)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7.07,95%CI(4.89,9.25),P<0.000 01;MD=11.73,95%CI(6.98,16.48),P<0.000 01;MD=6.69,95%CI(0.26,13.12),P=0.04;MD=6.38,95%CI(3.13,9.62),P=0.000 1;MD=6.51,95%CI(3.62,9.40),P<0.000 01;MD=6.59,95%CI(4.08,9.10),P<0.000 01;MD=6.64,95%CI(2.19,11.09),P=0.003;MD=5.21,95%CI(1.35,9.08),P=0.008;MD=1.95,95%CI(0.16,3.73),P=0.03〕。试验组和对照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0.93,95%CI(-3.07,1.21),P=0.40;MD=0.18,95%CI(-0.55,0.92),P=0.63〕。通过改变Meta分析效应量模型,以及删除高权重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比较稳定,未发生变化。结论 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证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在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上较常规照护模式更有效,但鉴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现有研究质量不高以及样本量较小等,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慧  杨薇  魏丹  周紫娟  邹海欧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651-2660
背景 认知障碍(CI)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综述。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ESRD患者CI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ESRD患者CI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满足2002年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标准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的ESRD患者,或已经接受腹膜透析(PD)或者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且为中国人群。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4篇文献,包括42 172例患者。纳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横断面研究质量均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OR=1.17,95%CI(1.13,1.22),P<0.001〕、透析龄长〔OR=1.02,95%CI(1.00,1.03),P=0.008〕、高血压〔OR=2.02,95%CI(1.06,3.86),P=0.032〕、脑卒中〔OR=1.93,95%CI(1.33,2.80),P=0.001〕、糖尿病〔OR=1.99,95%CI(1.62,2.44),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OR=5.28,95%CI(1.48,18.82),P=0.010〕、抑郁〔OR=2.46,95%CI(1.61,3.77),P<0.001〕、高甲状旁腺激素(PTH)〔OR=1.02,95%CI(1.00,1.04),P=0.034〕、高C反应蛋白(CRP)〔OR=1.20,95%CI(1.01,1.42),P=0.040〕、高同型半胱氨酸(Hcy)〔OR=3.34,95%CI(2.06,5.42),P<0.001〕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5,95%CI(0.37,0.82),P=0.003〕、教育程度高〔OR=0.45,95%CI(0.37,0.55),P<0.001〕、高血红蛋白(Hb)〔OR=0.91,95%CI(0.86,0.95),P<0.001〕、高血清白蛋白(ALB)〔OR=0.77,95%CI(0.63,0.94),P=0.009〕、高血清肌酐(Cr)〔OR=0.997,95%CI(0.995,0.999),P=0.003〕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 结论 当前证据证明,年龄高、透析龄长、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抑郁、高PTH、高CRP、高Hcy是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教育程度高、高Hb、高ALB、高Cr是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衰弱在肿瘤患者中高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然而,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肿瘤患者衰弱干预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9篇横断面研究,2篇队列研究,包括2 898例肿瘤患者,其中衰弱患者1 025例,涉及影响因素12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4%〔95%CI(23%,45%)〕,其中肺癌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1%〔95%CI(25%,36%)〕,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2%〔95%CI(26%,59%)〕,其他类型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2%〔95%CI(9%,16%)〕。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6,95%CI(1.05,1.27)〕、合并其他疾病〔OR=1.46,95%CI(1.28,1.67)〕、体质指数(BMI)高〔OR=1.13,95%CI(1.05,1.21)〕、营养状况差〔OR=2.77,95%CI(1.27,6.06)〕、症状群评分高〔OR=1.07,95%CI(1.04,1.09)〕、合并抑郁〔OR=1.27,95%CI(1.12,1.44)〕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68,0.90)〕、白蛋白≥35 g/L〔OR=0.33,95%CI(0.12,0.90)〕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OR=0.50,95%CI(0.42,0.59)〕是其保护因素(P<0.05)。采用Egger's检验对11篇文献衰弱发生率的发表偏倚进行检验并绘制漏斗图,经Egger's检验(t=-4.12,P=0.003),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结论 现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合并其他疾病、BMI、白蛋白、营养状况、症状群、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临床需要关注高龄、文化程度低、合并其他疾病、BMI高、白蛋白<35 g/L,营养状况差、伴有症状群、合并抑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的肿瘤患者,进而预防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露  路云  曹乾  常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28-432
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的数据,选取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居民,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有9 988人纳入本研究。以是否接受过预防保健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民族、受教育水平、年人均收入、医疗保险、自评健康情况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疾病史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 988中有421人接受了预防保健服务,接受预防保健服务率为4.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年人均收入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疾病史的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252,95%CI(1.023,1.531)〕、年龄〔OR=1.386,95%CI(1.013,1.897)〕、受教育水平〔OR=1.702,95%CI(1.258,2.303);OR=1.696,95%CI(1.283,2.242)〕、医疗保险〔OR=1.572,95%CI(1.105,2.236)〕、收入水平〔OR=1.696,95%CI(1.338,2.149);OR=1.391,95%CI(1.090,1.774)〕及糖尿病病史〔OR=2.137,95%CI(1.235,3.697)〕对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不足,而且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险、收入及糖尿病病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女性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样本量、水肿测量方式、水肿程度、随访时间、BCRL相关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情况、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化疗情况、放疗情况)〕、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BCRL患者共2 618例,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9,95%CI(1.95,3.45),P<0.000 01〕、体质指数〔OR=2.33,95%CI(1.91,2.85),P<0.000 01〕、高血压情况〔OR=4.76,95%CI(2.53,8.94),P<0.000 01〕、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OR=1.22,95%CI(1.06,1.39),P=0.005〕、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OR=2.30,95%CI(1.88,2.81),P<0.000 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8.29,95%CI(2.32,29.60),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OR=1.12,95%CI(1.06,1.19),P<0.000 1〕、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OR=4.11,95%CI(3.26,5.17),P<0.000 01〕、化疗情况〔OR=3.17,95%CI(2.16,4.63),P<0.000 01〕、放疗情况〔OR=2.69,95%CI(2.32,3.13),P<0.000 01〕是BCRL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体质指数≥24 kg/m2、高血压、淋巴结转移阳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愈合并发症、化疗、放疗是BCRL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为5 459 975例,胃癌患者数为5 581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数为962 192例。Meta分析结果:(1)8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6(0.71,0.81),P<0.01〕。6项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88(0.82,0.95),P<0.01〕。(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67,1.07),P=0.17〕。(3)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合并后,11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7(0.72,0.82),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并不明确,需严格且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高表达与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建库至2015年11月公开发表的骨肉瘤相关临床研究,语种限定为中英文。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MMP-2高表达与骨肉瘤预后关系的OR(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0篇临床研究、1 180例受试者,其中包括MMP-2阳性骨肉瘤658例和MMP-2阴性骨肉瘤284例,MMP-2阳性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旁组织45例,MMP-2阴性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旁组织1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合并OR值为27.07〔95%CI(8.12,90.31),P=0.001〕;MMP-2高表达与骨肉瘤高外科Ennecking分期、肺转移、软组织浸润相关,合并OR值分别为7.54〔95%CI(4.38,13.00),P<0.001〕、4.78〔95%CI(2.02,11.34),P<0.001〕、5.74〔95%CI(2.58,12.80),P<0.001〕;MMP-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合并OR值分别为1.06〔95%CI(0.90,1.24),P=0.955〕、1.54〔95%CI(0.97,2.43),P=0.915〕、1.30〔95%CI(0.86,1.95),P=0.955〕、1.22〔95%CI(0.56,2.65),P=0.885〕。敏感性分析提示各项统计结果可信。结论 MMP-2高表达与骨肉瘤高外科Ennecking分期、肺转移和软组织浸润有关,是骨肉瘤预后重要不利因素。进一步大型临床试验有助于证实本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杨明  李雪峰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00-1405
背景 雷芬那辛是第一个仅需一天给药一次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维持治疗的抗毒蕈碱类药物,国内尚未见其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雷芬那辛治疗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收集雷芬那辛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记录第一作者、发表时间、NCT编号、国家地区、干预措施、样本例数、性别、年龄、种族、疗程、疗效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谷值(trough 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峰值(peak FEV1)、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应答率〕及安全性指标(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2 175例,文献质量总体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芬那辛组改善trough FEV1效果优于安慰剂组〔MD=146.78,95%CI(133.52,160.05),P<0.000 01〕,peak FEV1〔MD=129.50,95%CI(115.69,143.31),P<0.000 01〕、SGRQ应答率低于安慰剂组〔OR=1.60,95%CI(1.29,1.98),P<0.000 1〕。雷芬那辛组严重不良反应〔OR=0.93,95%CI(0.44,1.94),P=0.84〕、上呼吸道感染〔OR=1.42,95%CI(0.72,2.82),P=0.31〕、头痛〔OR=0.88,95%CI(0.49,1.58),P=0.66〕、咳嗽〔OR=1.06,95%CI(0.62,1.82),P=0.82〕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芬那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0.54,95%CI(0.33,0.87),P=0.01〕。结论 雷芬那辛治疗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世界范围最为流行的肝脏疾病,并且NAFLD很可能成为终末期肝病最主要的原因。但遗憾的是,NAFLD对健康的危害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尽管有研究尝试阐述睡眠与NAFLD的关系,但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目的 评价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NAFLD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短睡眠时间(≤6 h)增加18%的NAFLD发病风险〔OR=1.18,95%CI(1.04,1.33),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5 h增加28%的NAFLD发病风险〔OR=1.28,95%CI(1.11,1.48),P<0.01〕。长睡眠时间(>6 h)与NAFLD发病风险无关〔OR=0.98,95%CI(0.78,1.23),P=0.8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8 h增加22%的NAFLD发病风险〔OR=1.22,95%CI(1.08,1.36),P<0.01〕,男性的长睡眠时间(>6 h)降低了17%的NAFLD发病风险〔OR=0.83,95%CI(0.74,0.94),P<0.01〕。睡眠质量差与NAFLD发病风险无关〔OR=1.06,95%CI(0.94,1.20),P=0.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睡眠质量差增加29%的NAFLD发病风险〔OR=1.29,95%CI(1.12,1.48),P<0.01〕。结论 短睡眠时间(≤6 h)可能增加NAFLD发病风险,且睡眠时间越短NAFLD发病风险可能越高;睡眠时间>8 h可能增加NAFLD发病风险;长睡眠时间(>6 h)可能使男性NAFLD发病风险降低;女性睡眠质量差可能增加NAFLD发病风险。未来仍需要更多大型的队列研究以及相关试验进一步验证本Meta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明确指出,需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最终确定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但关于PSCI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PSCI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含8 677例患者,其中PSCI患者4 322例,非PSCI患者4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0 01〕、受教育程度〔OR=0.82,95%CI(0.78,0.85),P<0.000 01〕、高血压〔OR=2.69,95%CI(1.90,3.81),P<0.000 01〕、糖尿病〔OR=1.95,95%CI(1.58,2.39),P<0.000 01〕、心房颤动〔OR=2.92,95%CI(1.92,4.45),P<0.000 01〕、卒中史〔OR=2.68,95%CI(1.95,3.68),P<0.000 01〕、Fazakas评分〔OR=1.86,95%CI(1.57,2.21),P<0.000 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4,95%CI(1.17,1.77),P=0.000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95%CI(1.02,1.14),P=0.006〕、饮酒〔OR=2.85,95%CI(2.00,4.04),P<0.000 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史、Fazaka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减少PS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