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4-6月对乌鲁木齐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 010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应急能力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应急能力与应急知识、应急态度的关系,并通过多元逐步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社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得分的M(P25,P75)为3.86(3.35,4.35)分。应急能力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防护能力、处置能力、综合能力、准备能力。社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与应急知识和应急态度呈正相关(P<0.01)。是否参加过应急培训、工作类型、工作年限、基本知识、法律责任、自我评价是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需要通过加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演练提高社区医护...  相似文献   

2.
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军 《中国医院》2009,13(8):44-47
总结我国以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教训、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我们必须作好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工作。在平时,医院应该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有关准备工作计划和预案以及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评估。建立特别是包括预案监测和应急救治体系在内的应急管理体系,评价的各项指标设定是否科学规范、合法合理,应急救治设施和设备等救援物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及自行设计的社区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7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78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现状,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调查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应急救援能力,进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国家以及社区居民带来的损失与伤亡。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现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建设得并不健全。本文主要从医院的角度,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对日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提供帮助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陈曦 《当代医学》2008,(18):157-1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曦 《当代医学》2008,(9):157-1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厦门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评价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方法 综合文献和专家咨询构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设置权重.应用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对厦门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指标体系筛选出5项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评测结果显示厦门市急救中心和三甲医院综合分数较高,农村医疗机构和私营医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 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厦门市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常规量化考核,现有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同时应加强私营医院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液净化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广西血液净化中心通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医疗队、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人员培训、物资准备等,并对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广西血液净化中心共参与处理当地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运用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成功抢救危重病人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应急处理系统必须把血液净化中心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许伟岚  陈力  张春娣  吴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25-4027
目的为开展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公共卫生医学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护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8名社区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60岁以上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培训前后对该10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社区护士应急处置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及处置能力。结果培训后该108名护士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与处置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92.59%(100/108)的护士表示战胜了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慌心理,83.33%(90/108)的护士应急处置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89.81%(97/108)的护士能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培训前后该108名护士对老年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对应对处理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P<0.05);该108人中,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政府需加强注重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投入,为社区护士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岗位培训内容应侧重掌握差的知识和需求程度高的知识,以促进社区护士发挥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基层医疗单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体系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重要保障。目的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侧重点、变化趋势,发现诊断政策体系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方法 选取2009-03-17至2020-08-30的35份国家层面颁布的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客体、应急管理生命周期3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35份政策文本经编码后共获得99个参考点。单维度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需求型政策工具、政府与政府部门、响应阶段分别在3个维度中占比最多(53.5%、44.4%、74.7%)。二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对政府部门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供给型政策工具,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街道或乡村使用较多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预防及准备阶段人力、物资供给型政策较少,响应及恢复阶段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多;政府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客体贯穿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而医疗工作者、社区街道或乡村等客体存在某阶段未涉及的情况。三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阶段及恢复阶段,各类政策工具整体使用次数较少,仅对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了少量的需求型或环境型政策工具;准备阶段,对于不同政策客体均为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响应阶段,对各客体使用的各类政策工具均显著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频率最高。结论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政策工具分布差异化显著,重需求型而轻供给型与环境型;政策客体分布不均衡,聚焦政府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忽视协同机构的参与;政策未能全面覆盖应急管理生命周期,重事发响应而忽视事前预防及事后恢复。因此,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特点,优化政策工具配比,均衡政策客体分布,强化预防和恢复阶段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评价和缓解能力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评价和缓解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4个省(市)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制的《省/地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6份,问卷回收率为90.91%。58%的地市(州)识别了当地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的地市(州)对所识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风险评价,8%的地市(州)对当地易发生事故的厂矿企业及大型设施进行了风险评价,10%的地市(州)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了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重点,10%的地市(州)针对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了专门预防策略,5%的地市(州)对当地居民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57%的地市(州)开展过或正在开展应对能力评价工作,4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评价和缓解能力的平均标准分为24.05,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18.32,29.77)。结论风险识别、评价和缓解工作在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应采取措施提高此方面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郭壹凡  朱先  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5):3190-3196
背景 目前家庭医生团队在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守门人”的功效上仍然面临着重重阻碍,但目前较缺乏针对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现实困境的研究。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的现实困境,为保障其高效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2020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其一线医务人员(每家机构抽取2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2月至调查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线开展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应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同时选取部分愿意配合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25家机构中,19家机构停止(过)部分或全部公共卫生专线,6家机构没有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运通道和能力,24家机构启动应急预案,10家机构开设健康教育专线,9家机构未开放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专线,10家机构未开设发热门诊,11家机构的所有门诊一直正常开放。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显示,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面临着内部后勤保障不到位、外部沟通协作不顺畅、监测预警功能发挥不完全、健康教育工作不深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应急基础设施不健全、应急专业人才缺口大、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应急物资采购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结论 建议优先破除阻碍开展基本工作的困境,再深入优化解决辅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社区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坚实堡垒,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任依  刘艳丽  马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183-118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起到“网底”的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有利于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发热诊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及时上报”,从而控制疫情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对其建设标准和职能有了初步的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最低标准应包括建设布局、硬件和软件配置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人员培训与工作督导、建设便捷通畅的信息网络,规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并实施持续性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发热哨点诊室的作用,使之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现实,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准备工作是各级医疗卫生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根据近10年来本单位参与的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反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编制和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如预案设计和更新、与其他部门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院内救治预案体系及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应急培训演练与应急卫生评价和科研等问题,以及存在经费困难、急救专业队伍不稳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并就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准备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科学决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23家医疗卫生机构25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估。结果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8,χ2=57.03,P〈0.01),疾控卫监、二甲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能力与医务人员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6,χ2=10.02,P〉0.05);应对能力与学历水平有关,学历越高应对能力越强,差异统计学意义(v=4,χ2=11.88,P〈0.05);应对能力与执业类别有关,医师〉护士〉其它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4,χ2=27.97,P〈0.01);应对能力与管理分级有关,管理层明显高于一般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χ2=40.07,P〈0.01)。结论应建立与完善基层培训机制,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的现状,为提高深圳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10个区级疾控中心和12个街道预防保健所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基层疾控应急人员占比不到50%。两级机构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0,P<0.05;χ^2=89.94,P<0.05),但组织体系制度建设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级应急机构应急管理以其他科室为主(区50.0%及街道75.0%)。两级机构演练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5),区疾控以全面演练为主(54.7%),街道所以桌面推演为主(43.3%)。多数疫情通过主动监测发现,风险评估能力薄弱。应急人员知识调查及格率偏低(68.0%),应急识别和现场处置得分率不高,需要加强定期培训。实验室检测能力仍不成熟,对5种病原体和8种毒素无检测能力,对9种病原体无分离鉴定能力。有一定的消杀能力,但未重视防护培训。结论深圳市基层疾控机构应急能力仍有许多不足,应及早弥补短板,提升其卫生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方法从河北省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手,探讨系统建设的业务功能的实现。结果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结论以信息化方式构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实现卫生应急资源信息集中存储、共享、统一调配,为决策者能够及时、科学、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成效,当前针对社区卫生应急人员的核心应急能力及提升需求的研究尚少。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应对COVID-19的核心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能力提升需求。方法2020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浙江省6个县(区)抽取社区卫生应急人员749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参考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问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应急能力量表、能力提升需求问卷三部分。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99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3.3%)。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得分为(118.38±27.60)分,得分率为62.3%;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预防能力(66.4%)、准备能力(63.7%)、救援能力(62.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学历(b=4.55)、身体素质胜任应急工作情况(b=9.26)、COVID-19知识培训次数(b=4.29)、参加应急预案/技术方案编写情况(b=6.43)、参加应急拉练情况(b=6.35)、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情况(b=4.62)、现场应急处置经验(b=5.32)及疫情防控工作参与项目数(b=1.16)是社区卫生应急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能力提升需求调查显示,需求最高的是卫生应急响应与处理知识,得分为(4.09±0.86)分;现场指导和短期集中培训分别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方式,得分分别为(4.17±0.84)、(3.93±0.92)分。结论浙江省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对能力提升需求较大,管理者应结合其实际需求,加强现场实践类型的培训,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以提升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核心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德诚  韦波  陈发钦  周阳  韦辉  冯启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67-2569,2573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广西边境地区的11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医疗救治专家组情况、应急预案、卫生人力资源调配、病床及相关设施、应急资源储备、应急设备获得、疾病的院内治疗指导方案等,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广西边境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有一定能力,在病床及相关设施扩充方面的能力有限,对应急资源具有一定储备,多数医院不能从其他部门获得应急资源。结论广西边境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已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治能力,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