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检测4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值明显增加,与化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化疗后可使患者这种微循环障碍加重。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以作为肿瘤血瘀证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50例健康人、100例恶性肿瘤病人及100例心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病人及心脑血管病病人甲襞微循环均有明显异常,而恶性肿瘤病人甲襞微循环异常的程度比心脑血管病病人严重,二组病人甲襞微循环异常的指标既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  相似文献   

3.
霍琳  徐章 《中国微循环》1998,2(4):236-23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时甲襞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LWB-Ⅰ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相关指标。结果:AMI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及病理动态变化均有显著上升。结论: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动态变化能客观反映AMI患者外周微血管状态,为临床观察病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41例恶性肿瘤患者与98例健康老年人及98例老年常见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甲襞微循环障碍,这种障碍较之增龄及老年常见病所致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更为突出,提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微循环功能状态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郭林气功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114例恶性肿瘤患者练郭林新气功不同阶段的甲襞微循环,旨在探索恶性肿瘤患者练功前后的微循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练功前的甲襞管袢数增多、管袢长度增长、异形管袢发生率高、红细胞聚集、血液速度慢。经练郭林气功后,微循环改善:红细胞聚集减轻,流速加快,管袢长度变短、血管运动性及汗腺导管的出现率降低。练功时间长者,甲襞微循环状态的好转较明显。说明郭林新气功确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检测118例治疗前,87例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人甲襞微循环。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治疗一月以后而且已达完全缓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三组比较,通过F及X2检验p<0.0001。针对肿瘤患者高粘、高凝、高聚血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抗癌治疗的同时加用降粘、抗凝、解聚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对提高肿瘤的疗效可能有协同作用。甲襞微循环对指导治疗,估计预后与其他检查配合具有互为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波  邓有安 《中国微循环》1998,2(4):244-24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甲襞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WIS-Ⅱ型血流测速仪,对65例再障患者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再障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上述各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慢性再障;肾阴虚型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最高,肾阴阳两虚次之,肾阳虚最轻;证型转化时甲襞微循环也随之变化;再障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外周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再障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中西医分型、病情变化、外周血细胞数、药物疗效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抗帕颗粒”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检测。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帕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左、右足甲襞微循环异同点,为足甲襞微循环检测在临床上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60例健康儿童分别检测左、右足拇趾甲襞微循环19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左足甲襞微循环形态、血液流态、血管周围状态各项指标与右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健康儿童双足间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检测微循环对,可任意选择左足或右足拇趾甲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肌钙蛋白T阳性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 ,分析心肌微循环障碍与外周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肌钙蛋白T阳性的患者 ,检测其甲襞微循环并根据田牛微循环评分标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外周形态、流态及袢周形态积分值与正常对照组比均有明显增加 (P均 <0 .0 1)。结论 :心肌微循环障碍与外周微循环障碍呈平行关系 ,这为临床早期预防疾病、诊断病情 ,提供了一项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中药 912液对其影响。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服中药 912液 2 0 0ml/日 ,对照组服温开水 2 0 0ml/日 ,共 7天。用XTW Ⅲ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第 1、 3、 7天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急性感染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89.1%异常 ,其轻、中、重分别为 39.1%、 2 9.7%、 2 0 .3%。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流态积分明显增加 ,且与APACHE Ⅲ值呈明显相关 ,其值大于 30分时 ,形态与袢周积分也增高。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流态积分明显降低 ,其APACHE Ⅲ值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感染性患者末梢微循环以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积分增高异常为主 ,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中药 912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患者微循环 ,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冷刺激对青年人甲襞微循环及微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33例青年人(包括男12例、女21例)冷刺激后3min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以及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后甲襞微循环由实验前的线流或线粒流变为粒线流或粒流,流速变慢,总积分值增大;微区血流量减少(由5.51±1.18mv减少为5.16±1.38mv,P<0.05)。结论:冷刺激可造成甲襞微循环障碍与甲襞微区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同期对64例过敏原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以螨、蟑螂、屋尘、豕草、霉菌等阳性率较高)及50例健康人甲襞微循环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患者组较健康组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P<0.01)。将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其甲襞微循环、过敏原皮试的相关性作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病情程度与其甲襞微循环改变相关非常显著(P<0.0001);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程度有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雷诺现象患者的区域血流量及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崩漏辨证论治及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漏既是妇女的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给妇女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主,所以准确的辨证是治疗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临床78例崩漏患者进行了辨证论治,并应用微循环为检测手段,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7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7~46岁,其中未婚17例,已婚未育20例,已育39例,出血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经门诊妇科内诊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生殖器有器质性病变。1.2 观察方法采用徐州光学仪器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检测有氧运动前后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氧运动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9.
观察151例恶性肿瘤(MT)患者甲襞微循环(NFM)16项指标中,12项异常率及四项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食道癌的NFM形态学及襻周状态改变最显著,流态学改变突出是肺癌和肝癌的特征。转移者流态异常比无转移者增高显著(P<0.01)。患者NFM改变的机理与其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关。微循环障碍可促进MT的生长及转移。认为NFM的检测对了解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微循环的改善,有助于延缓肿瘤生长及转移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