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范畴.一份调查[1]显示,在经CT诊断的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比例在1.67:1和2.44:1之间,证实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l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ogi5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o.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I。一C均高于复发组(P〈O.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O.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率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 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急性期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最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经络为主,且均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结论: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针灸治疗应根据其证型,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4.
朱敏姿  徐彬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54-855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畅通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及营养脑组织等基本的药物治疗,其中对于脑梗死面积较大、脑水肿较明显患者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治疗组加服三七通舒胶囊,1次1粒,1日3次,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为82.00%;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也没有发生1例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的。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系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供血区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1].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治疗以急性期为关键,西医以溶栓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溶栓后并发症较多.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静红 《河南中医》2011,31(2):188-1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1周、2周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2周时NI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1),Barthel指数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阻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程度,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前言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以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1]。如果临床以突发眩晕、或复视、或步履不稳、或肢体抖动等表现,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于中风的范畴。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2]。所以,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治疗上以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为主。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系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供血区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治疗以急性期为关键,西医以溶栓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及溶栓后并发症较多。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即栓塞性脑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多见。该病主要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笔者自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脑梗死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OD、MDA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A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干预;B组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1周期前后SOD、bID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后SOD、MD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SOD、MDA具有良性干预作用,本疗法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四大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发病率中的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IC),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中医学将缺血性脑卒中归于"中风"的范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有着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有文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密切相关,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报道很少。我们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其各自的相关性以及发病情况,特别是下肢动脉与脑梗死的关系,以便于早期干预,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34-137
目的: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改变。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6、IL-1β、IL-4、IL-10、ICAM-1、CD11a、MCP-1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NOX、4-HNE、PC、8-OHdG、HO-1的含量。结果: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给药3天能够有效减小缺血部位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ICAM-1、CD11a、MCP-1的含量;同时抑制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NOX、4-HNE、PC、8-OHdG含量,升高HO-1的含量。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中炎症及氧化应激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强  鹿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27-127
脑血管疾病依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深入,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但其疗效相差较大。笔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遭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范畴,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又称脑梗死。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深入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寻求其病因,提前预防,减少该病的发生,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中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840例脑卒中患者中的5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在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类型和病灶部位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结果: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83.3%)发生率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16.7%);癫痫发作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性为主;病灶部位皮质部位的病变(59.1%)多于皮质下部位的病变(40.9%)。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以早期常见,皮质部位为主,其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相关,根据临床发病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急性脑梗死具有“三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脑梗死急性期住院必需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实质上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两大类.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更多见(约占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中年即可起病.由于脑血管闭塞、缺血,导致脑梗死,细胞肿胀、坏死、软化,脑功能受损,由此造成瘫痪、失语.若不及时救治,容易致残,大块坏死肿胀病灶也可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