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腹部无痛性包块12年,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33年前、23年前先后在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手术,14年前在当地县医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2年前在我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查体:下腹部可见正中切口,切口左侧可见大小10 cm×10 cm包块,切口右侧见30 cm×30 cm包块突起于腹壁,皮肤可见6cm×7 cm破溃,疝环约12  相似文献   

2.
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侧恶变并多发转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9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下腹部包块3 d于2004年6月13日入院.查体:左腹部可触及大小约20 cm×20 cm的实性肿物,固定,伴深触痛.B超示双肾实性占位,其中左肾2个肿块,大小分别为26 cm×21 cm,4 cm×3 cm,右肾肿块约3 cm ×3 cm.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11%,其发病常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增高和其他全身性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黄疸、肥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典型的切口疝诊断较容易,B超和CT有助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缺损大小。一、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应包括两部分:疝环缺损的大小和疝环缺损的部位。1.根据疝环缺损的大小分为:①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②中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5cm。③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5~10cm。④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0cm。2.根据疝环缺损的部位分为:①中线…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2 0 0 3年 8月 )  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约为 2 %~ 11% ,其发病常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增高和其他全身性因素如 :营养不良、黄疸、肥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典型的切口疝诊断较容易 ,B超和CT有助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缺损大小。一、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应包括两部分 :疝环缺损的大小和疝环缺损的部位。根据疝环缺损的大小分为 :(1)小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3cm ,(2 )中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 3~ 5cm ,(3)大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 5~ 10cm ;(4)巨大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80岁。14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003年因下腹壁切口嵌顿疝行疝松解术+坏死小肠切除术,术后自行用腹带保护。2008年9月因下腹可复性肿块疼痛1周收住院。入院体查:肥胖体型,腹部正中原切口瘢痕长约20cm,下段见一巨大膨出肿物,约20cm×15cm大小,质中,站立时明显,平卧后肿物缩小一半,腹壁缺损明显。2008年9月13日在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前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5岁,因“间断腹部胀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腹部胀痛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提示右下腹部局部小肠壁增厚,肠套叠(图1).为明确诊断及治疗,决定行单孔腹腔镜探查术.患者采取平卧位,行脐窝内切口,长约1 cm,置入10 mmTrocar作为观察孔,向下扩大脐部切口至3 cm,分别于两角处置入2枚5 mm Trocar(图2),置入无损伤肠钳,自回盲部交替钳夹探查小肠,距回盲部60 cm处见小肠套叠约10 cm,诊断为“肠套叠”.  相似文献   

7.
男,64岁.因上腹部疼痛2月伴呕鲜血2天入院.2月前感左上腹部疼痛,疼痛无规律性,无放射痛,近2天伴有恶心,继之呕咖啡色血3次约600ml.收住观察室后,20小时内呕鲜血3次,便血4次,总量约2500ml. 检查: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肿大,腹部未触及肿块.胃镜提示:贲门胃底后壁见到不规则溃疡隆起,约3×4cm,见有活动性出血.行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47岁,因"重症胰腺炎术后中腹部可复性包块2年余"收治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2年余前因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经腹腔开放、植皮手术而形成计划性切口疝。半年前因胰尾假性囊肿伴感染,行经皮穿刺外引流治疗后治愈。入院查体:腹软,腹部见多个手术瘢痕,站立位时可见植皮区有包块突出,大小约20 cm×13 cm×5 cm(图1A),质软,无压  相似文献   

9.
单孔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性,75岁。因发现下腹部可复性肿物3个月于2009-09-09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饱满,于下腹正中可见一长约20cm手术瘢痕,切口下可触及一大小为5cm×4cm的腹壁缺损,站立位时可见一肿物突出。经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因间断性左腰部疼痛3个月于2010年8月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左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浊音.B超检查左肾大小约8.5cm× 4.7 cm×3.0 cm,轮廓欠清,集合系统分离约4.0 cm.IVU示右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右侧输尿管引流通畅,左肾显影延迟,形态欠清.CT检查右肾大小正常,肾实质密度均匀,左肾实质受压变薄,左肾重度积水.左侧逆行造影检查示左肾积水,考虑异位血管压迫所致.同位素肾图检查左肾GFR 6.5 ml/min,右肾GFR 64.2ml/min.诊断为左肾重度积水,左肾萎缩.全麻后取俯卧位,将胸廓及骨盆垫高.于腋后线髂嵴上3 cm做长约3 cm皮肤切口(图1).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腰背筋膜下进入后腹腔,经皮肤切口放入乳胶球囊扩张管,充气约600 ml,维持5 min后放气取出.置入自制的单孔多通道套管,3个5 mm套管分别放置30°腹腔镜和可弯曲的操作器械.气腹压力为1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1.
胆囊管胃黏膜组织异位症临床罕见.本院肝胆外科曾术中意外发现1例,现结合文献,介绍如下.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18年、加重2年"来院.患者自诉8岁开始并反复有右上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感恶心.进油腻食物或腹部受凉时加重.诉口服"奥美拉唑胶囊"、"茴三硫"等药物后症状稍能缓解.近2年来发作次数增多,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查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大小约3.7 cm×0.8 cm,胆囊外形模糊,壁厚0.3cm,囊内透声差.胆总管内径0.4 cm,肝脏形态正常,肝内胆管无扩张.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脾肋间厚度约4 cm,形态正常.上腹部CT,提示胆囊萎缩并胆囊多发结石可能.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7岁.因胃穿孔修补术后切口疼痛、红肿,伴少量分泌物渗出反复发作2年,于2010年7月12日人院.既往因糖尿病(空腹血糖13.7 mmol/L),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年,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无遗传病史.查体:腹部平坦,上腹正中可见一长约10 cm纵行手术瘢痕,瘢痕上可见数个直径约0.3~0.5 cm红肿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切口左侧稍硬,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于腰硬麻醉下行腹壁清创瘢痕切除术.手术沿原切口瘢痕梭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腹白线.将可见线结彻底清除,探查发现切口下端腹白线与腹膜间有窦道.切开窦道后,发现切口左缘的腹白线坚硬,行锐性游离,见腹白线呈骨性改变,质硬,边界清.将骨性改变的组织完整游离出.骨组织长约12 cm,宽约1.0cm,厚约0.4cm,状似肋骨(图1).周围组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2岁,主因腹壁肿物切除术后3年,切口下发现包块2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腹壁肿物"在外院行腹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肿物.2年前再次在手术部位出现相同性质肿物,肿物逐渐形增大.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癍痕下方可触及12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5岁,入院8h前突发左腹部疼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无明显变化,无发热、寒战、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2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腹部膨隆,左中腹部明显,右下腹可见一长约5 cm的陈旧性麦氏切口手术瘢痕,左中腹部充实饱满、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未触及明确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腹部CT示:肠系膜扭转(图1).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中腹部有一20 cm×20 cm × 15 cm的巨大包块.沿外露空肠向近端探查,发现大部分空肠及部分回肠嵌顿于腹膜后,外露空肠肠壁粉红色,蠕动良好,可见肠系膜血管搏动.疝囊颈口位于小肠系膜根部左侧2 cm、横结肠系膜根部下3 cm处,约4cm×2cm,疝囊前壁为降结肠系膜,后壁为腹后壁,上界为胰腺下缘,下界为大骨盆入口处,外侧壁为降结肠及其系膜.将嵌顿小肠回纳入腹腔,行腹内疝修补术,用丝线缝合关闭疝囊颈口,观察回纳小肠无坏死,术闭.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Uncut-Roux-en-Y吻合方式顺序为:在距Treitz韧带约20 cm处的空肠对系膜缘侧打开0.5 cm切口,在残胃大弯侧残端打开0.5 cm切口,切口分别置入切割闭合器"分支"行侧侧吻合,共同开口再行切割闭合器闭合(胃肠吻合);距胃肠吻合口近端7~8 cm处及远端约30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处分别打开0.5 cm切口,分别置入切割闭合器"分支"行侧侧吻合,共同开口再行切割闭合器闭合(空肠侧侧吻合-Braun吻合);最后在距胃肠吻合口近端2~3 cm空肠处用no cut闭合器闭合的方法闭合输入袢空肠(输入袢阻断)。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0岁,未婚.因"CT发现肝占位3年余,反复呕吐1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由于一次轻微腹部外伤后曾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有一12 cm大小占位性病变,当时患者无症状,未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26岁,因"原剖腹产切口处肿块2年"入院,查体:腹平软,下腹术痕偏右可触及一约10 cm×9 cm肿物,腹部CT考虑腹壁硬纤维瘤。入院诊断:腹壁肿物硬纤维瘤?行全麻下腹壁肿物切除+腹壁缺损补片修补术。术中见肿物大小约9 cm×7 cm,于深筋膜前游离皮瓣至肿物边缘3 cm,切开腹壁肌筋膜,将肿物和周围组织切除,冰冻病理示(:腹壁肿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80岁.因"上腹胀半年,B超发现上腹腔囊性包块6 d"入院.半年前出现腹胀,渐加重.自觉腹部渐增大、隆起,并出现食欲下降.B超示上腹部囊性包块,肝内胆管扩张.查体:神志清,精神状况一般.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膨出,中上腹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30 cm×38 cm.肿块下至脐水平线,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部包块伴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伴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患者2年前因急性阑尾炎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体检腹部见三孔法阑尾切除术的切口疤痕,右侧腹平脐水平约1 cm切口疤痕,下方有约8 cm×3 cm包块,压痛,边界不清,不活动。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侧腹部腹壁下方(约平脐水平)见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符合感染表现。结合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治疗直肠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70例(A组)和传统Miles术71例(B组)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腹部切口至造口平均距离、切口感染率、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结果 A、B两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为(5.5±0.5)cm和(15.0±2.0)cm,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