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黎黎  吴冰陈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32-33,F0003
目的总结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1月~2007年2月经内镜和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论提高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认识,掌握其特点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43.75%的患者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腹泻(43.8%)、呕吐(43.8%)、腹水(31.3%)。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内镜检查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16例患者均予以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CT、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因胃肠受累部位不同、胃肠外受累脏器各异,多数无明确诱因且部分不伴外周嗜酸粒细胞增多,故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笔者于1995年10月-2007年5月共收治EG患者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贵祥 《四川医学》2001,22(8):741-741
患者 ,女 ,34岁。因腹痛、腹泻 1月于 2 0 0 0年 4月2 4日入院。患者于 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 ,以中腹部为甚 ,呈隐痛 ,伴腹泻 ,每天 3~ 5次黄绿色稀水样大便 ,无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感 ,无畏寒、发热、呕吐等症状。院外诊断肠炎 ,先后口服氟哌酸 ,静滴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 ,病情无好转。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消瘦 ,腹平软 ,中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肌紧张 ,移浊(- ) ,肠鸣音活跃 ,余 (- )。入院辅查 :血常规 :WBC8.5× 10 9/L,N0 .51,L0 .2 1,E0 .2 8。大便常规无特殊 ,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钡剂灌肠摄片无异常发现。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现将2年来收治的7例EG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EG误诊成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及临床诊断要点。结果本例患者因右下腹疼痛合并稀糊状腹泻就诊,经血液检验显示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升高,经B超可见右下腹低回声区以及游离液性暗区,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阑尾存在慢性炎症以及大网膜血管扩张合并广泛性出血,最终确诊为EG。结论 EG多见于20~50岁青中年人群,主要症状为腹痛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配合内镜检查或者细胞学检查有利于准确诊断,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 ,3 5岁 ,因反复阵发性脐周隐痛伴腹胀 7年 ,近半月复发 ,于 2 0 0 0年 2月 1 6日入院。患者于 7年前在劳累后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 ,伴恶心感及腹泻 ,为黄色稀便 ,4~5次 / d,排便与腹痛无关 ,并有持续性下腹坠胀感 ,无发热 ,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水”,经治疗后 (具体不详 )腹水消失 ,腹痛缓解。 4年前曾再发 ,治疗后亦好转。半月前劳累后腹痛腹胀再发 ,大便 1~ 2次 / d,尚成形。当地 B超示“升结肠肠壁增厚 ,升结肠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 ,盲肠末端管状回声 (提示阑尾炎 ) ,少量腹水”,经抗感染治疗后未见好转 ,遂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1年8月确诊的22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和治疗.结果 腹痛为主要症状,20例,占90.91%.血嗜酸粒细胞升高21例,占95.45%,为(3.18±0.97)× 109/L.腹水6例,为渗出液,腹水沉渣涂片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十二指肠为最常见受累部位,15例,占68.18%.内镜下主要突出表现为黏膜红斑.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所有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而对症治疗治疗2周,血嗜酸粒细胞无一例恢复正常;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有胃肠道症状及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患者,应行胃肠镜检查及在正常和异常部位多点活检.特别注意十二指肠部位活检.明确诊断EG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时间内使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黄云花  王克敏 《广西医学》2004,26(1):139-139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因不明 ,临床罕见 ,全世界仅报道 30 0多例。此病缺乏特异性表现 ,大多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 ,发作无规律性 ,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粪、腹泻、吸收不良、肠梗阻、腹水或胸水等。因此病少见 ,多数病人在诊断前多被误诊 ,  相似文献   

10.
蒋剑明  王向东  刘斌  梁浩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1):1067-1068,107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8年来我院确诊的2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胃肠道症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22例(81.4%),临床表现腹痛24例(88.8%)、腹泻13例(48.1%)、恶心、呕吐11例(40.7%)、腹水4例(14.9%),黏膜型21例(77.7%)。结论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2岁.因腹痛、腹泻1周,伴腹胀、尿检异常1 d于2008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疼痛,最初2 d为上腹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每次2~10 min,2次疼痛间隔20 min~1h,程度中等,屈曲体位及排便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6岁,因腹泻1周入院。病前1周因进食肉馅饺子而出现脐周疼痛,腹泻、水样便7~8次/d,无脓血,伴恶心,无呕吐、发热,于当地卫生所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先锋必)5 d(用量不详),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就诊。无寄生虫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腹软,脐周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1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0.14×10~9/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0.09,淋巴细胞0.06,嗜酸性粒细胞0.80;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200×10~9/L。粪便常规:白细胞1~2个/HP;便培养阴性。结肠镜检查示:降结肠黏膜皱襞粗大并有充血、水肿及片状浅糜烂。病理学检查示:黏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  相似文献   

13.
<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偶可累及胃肠道以外的器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病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5例EG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它以累及消化道各层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伴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常以腹痛发病,临床症状因细胞浸润消化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由于缺少对病因学和触发因子的认识,治疗上主要应用皮质激素,其他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也曾实验性地应用,但是效果尚不是很肯定.现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20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周于2003年2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腹痛为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等不适。饮食量少,大小便正常。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7℃,P 9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意识状态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呼吸困难,双侧胸部语颤增强,呼吸音减低。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17.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该病缺少特异性,临床中容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 1 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EG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首诊误诊率高达92.3%,有既往过敏史占65.3%,过敏诱因者占26.9%;腹痛23例,占88.5%;6例患者腹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G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无明显特异性,实验室及病理结果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诊断的关键,早期激素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opathies,EG)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现总结1例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现将2004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3例EG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例EG患者,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40岁,65岁;女性1例,年龄24岁;病程1 d~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