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防治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法,分析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结果 27例为脂肪液化,占69.2%。3例切口感染,占7.7%。9例血肿,占23.1%。39例病人中18例合并贫血、营养不良,占病例的46%。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推广围术期用药,提高操作技能,可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3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病灶多见于盆腔,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临床上切口疤痕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膜异症。现将我院1995年6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3例腹壁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 22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1例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腿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的5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使用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我院及外院2004年3月~2014年3月10年来共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结果20例患者均有剖宫产病史,且均为下腹横切口,下腹切口处可触及触痛性包块,在月经期均感切口处疼痛,包块增大,月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2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术后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寻求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措施。方法分析2004年11月~2012年5月本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02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1例,占随访病例的10.8%,其中皮缘小范围坏死7例、皮缘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钢板部分外露3例;对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寻求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措施。结果经过换药等治疗后,9例切口瘢痕愈合,1例钢板外露伴感染经过换药后采用拆除内固定钢板,再经换药,创面愈合,1例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痊愈。结论为防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需要注意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技巧,正规操作,防止血运进一步破坏,预防切口感染,纠正全身不良情况,提高机体抗手术打击能力,是可以有效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剖宫产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缝合子宫可吸收线不做其他组织缝合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切口一旦感染 ,脂肪液化或皮下组织出血 ,则切口难以愈合 ,增加工作量 ,延长住院日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2年来我们针对科室 13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 ,采用了清创后局部蝶形胶布牵拉对合切口的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当发现患者切口感染、渗出、液化、皮下出血时 ,应拆除缝线进行清创 ,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后以雷夫奴尔纱条局间填塞尤其对于出血者更要较紧的填塞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12~ 2 4 h后视切口局部的情况 ,一般脂肪液化及出血换药 1~ 2次 ,感染切口一般 2~ 3次最多 …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高危因素,病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市8所医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间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有发生出血的高危因素,12例均再次手术治疗,死亡3例,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败血症)、风心病。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是可以预防的,发生血肿后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现今最常用的手术之一。1907年Frank完成了最早的腹膜外剖宫产。本院开展腹膜外剖宫产已有十余年历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新式剖宫产术的一些方法应用于腹膜外剖宫产术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观察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经腹超声检测389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其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切口愈合良好365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4例,子宫切口憩室2例。结论超声能够无创、实时的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体征较明显,诊断不难,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规范的手术操作是伤口愈合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田德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1):79-79
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是罕见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常常不易及时发现和确诊,故应重视对本病的认识。近7年来发生在我院2例、院外会诊1例.共3例罹患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伴失血性休克。经及时发现,再次手术,病人恢复良好。临床病例例1:陆某,26岁,G2P0,孕39 。因妊娠合并先心病,ICP行剖宫产术。术后24小时开始出现胸闷、心悸、出冷汗,腹部胀气明显,宫底触不清,阴道恶露少,测Bp12/8kPa,Hr112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SMⅢ.按内科会诊抗心律失常治疗。抢救2小时后发现血压下降.最低时为9.3/6.7kPa,腹壁触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9年收治的19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外约5mm组织,手术后病检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纤维素及出血成分,其中2例镜下仅见少许内膜阃质细胞.手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剖宫产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赵学英等专家的意见一致,认为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直接种植理论不能解释所有腹壁内异症的发生,但是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引发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11例患者病灶位于皮下,8例患者病灶位于腹直肌筋膜前鞘、6例位于肌层、2例侵犯腹膜、2例子宫切口瘢痕.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患者体征为主来进行诊断,B超协助诊断.手术切除为治疗最有效手段,对剖宫产术时腹壁切口的保护,避免子宫内膜种植,是预防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9年收治的19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外约5mm组织,手术后病检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纤维素及出血成分,其中2例镜下仅见少许内膜间质细胞。手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赵学英等专家的意见一致,认为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直接种植理论不能解释所有腹壁内异症的发生,但是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