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药典(1977)收载中成药制剂270个品种,其中丸剂占58.8%。丸剂在中成药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对中药丸剂近十年来有关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药理研究和质量标准等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药片剂崩解度有很多因素,有原药材成分性质因素,也有辅料因素及工艺因素。本文介绍了中药片剂崩解机制及常用崩解辅料。一步制粒工艺能缩短崩解时间,并提出中药片剂崩解方法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药在基础理论、药物功效、品种来源三疗面存在着作用原理解释不清,作用规律概括不确,性味归经标记不准,药物功效失真、不全、不规范,品种混乱,命名欠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正误方法。在基础理论方面,中药理论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科学地解释药物作用。准确地概括作用规律。在药物功效方面,应注意功效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化。在药物品种方面,应以植物学和古本草学为依据,确定主流品种和药材来源,慎重使用相同药名。  相似文献   

4.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制剂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中药的发现与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创造了医药”。我国古代人民在原野里寻找食物,有时误吃了一些有剧烈药理作用的植物而引起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或昏迷等,因而发现了有毒植物,当时就把这些有毒植物叫做“毒”或“毒药”,这种在生活斗争中的偶然遭遇,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由於中药的服用不便,年来对於中药剂型改良问题,已引起一般人所注意。但中药剂型的改良,必须在不失掉或减少原有药效的原则下来进行。因此在生药的选择上,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像药典上对每一种药所规定的名称、产地、性状以及大、小颜色和气味等,都要加以鉴别和检查。然后再应用合理适当的制药方法制造出来,才能合乎上述的要求。现在我把有关改良剂型的方法,介绍在下面以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现就当前中成药开发中的品类、剂型、配方、工艺、剂量及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如下。一、品类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合剂)在中成药中占有相当比重,仅人参蜂王浆类的生产厂就有数百家(甚至有食品厂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药毒性的肤浅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永春  李辉 《河北中医》2005,27(4):281-281,299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9.
有关中药毒性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某些片面地宣传误导以及中药毒副反应研究不足等原因,使人误以为“中药绝无毒副作用”或“中药毒副反应少”。其实则不然,据互联网上记述,在1 856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就有792种,占了42.7%。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该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于中药相关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最近8年中就达2 546例。中药有康复保健和治疗等作用,所含成分各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成分起到康复保健和治疗作用,也有的成分起到反作用和其他作用等。为此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1中药毒性的范围与涵义首先要搞清楚的…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中药毒性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某些片面的宣传误导以及中药毒副反应研究不足等原因,使人误以为“中药绝无毒副作用”或“中药毒副反应少”。其实则不然,据互联网上记述,在1 1 65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就有460种,占了39.48%。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该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与中药有关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最近8年中就达2 5 4 6例。中药有康复保健和治疗等作用,所含成分各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成分起到康复保健和治疗作用,也有的成分起到反作用和其它作用等。为此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1 中药毒性的范围与涵义首先…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于1992年3月18日下达了《关于药品审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现将有关中药方面的规定摘录如下。一、新药的保护问题在新药的保护期内,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此期间,若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对已批准新药的工艺进行了有成效的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典》中需去皮的中药甚多,但中药是否应去皮仍存在诸多争议。首先,关于去皮问题的现代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大多研究仅着手于化学成分、药效学评价中的一或两部分内容,未能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研究、药效学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统筹考虑,使很多关于去皮的争议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其次,关于去皮问题的关键评价指标尚未明确,当化学成分、药效或安全性三者研究结果相矛盾时,应首先考虑哪一方面?另外,关于去皮问题没有按临床应用分类考虑。不同的临床应用(如药用部位不同)应该对应不同的加工采收方法,去皮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对此,笔者对今后研究中药去皮问题的提出以下建议:1首先,应对该药材进行本草考证,整理医史文献,明确该药材去皮问题在历代医家著作中记载情况。2应重点考虑去皮与否与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本文整理的文献中除大毒中药外,其他药材毒性研究较少,仅部分药材有微量元素含量的报道。3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合的研究是必要的,特别是活性成分含量及药效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4应尽可能考虑药材采收加工炮制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方便快捷。5同一药材,如果有不同的临床应用应该对应不同的加工采收方法,所以同一药材可以按临床应用选择是否去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标准化的进程中方法学上的有关问题。并通过实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讨了中药注射制作的应有程序,提出规则、方法和产品标准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古云霞,先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已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一现象已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注意,纷纷进行案例报道,从而为深入研究中药的临床效用,探索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开展对中药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料。一份信息全面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往往是识别一种新的药源性疾病,或暴露....  相似文献   

15.
作者针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并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操作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綦巧玉 《光明中医》2013,(11):2417-2418
随着中药在临床应用增多,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由于中药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化学药物的复杂性,特殊性,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表现也多种多样,且涉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也很多.我们有必要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及预防进行总结思考,增加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更好更安全的使用中药积累经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红梅 《中医药导报》2020,26(2):112-114
通过对中药概念与内涵的分析,认为中药剂型的更新不等同于中药西制,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的应用不等同于中药西用,而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认识对研究开发现代化中药新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文献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统计分析了国内文献中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ADR的各种类型和引起死亡的情况,并将ADR特征图应用于中药ADR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客观、正确地评价中药的安全性是中医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谭世斌  谭麟 《河南中医》2004,24(7):81-81
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革,是在实现中医现代化,甚至是中医药在“适者生存”这条自然法则面前进退存亡的关键之一。所以研制中药剂型和改革给药途径,是当前振兴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继承发掘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锭、煎等外,还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工艺,将中药制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剂型片、膜、胶囊、合剂、冲剂、栓剂、霜剂、针剂、大输液剂、气雾剂等,加上多途径给药,特别是静脉给药,弥补了传统剂型的部分不足,使疗效及给药速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新药的研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突出中药特色,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新药审批办法》已对新药审批有关问题和技术要求作了规定,使新药研制工作逐步沿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