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美蕊 《河北医学》1996,2(5):515-516
先天性间日疟的临床护理(321400)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洪美蕊间日疟是感染间日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间歇性发热、寒战、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先天性间日疟是因母体怀孕时感染间日疟,疟原虫在胎盘滋生,引起胎盘病变从而传至胎儿;或在分娩时通过...  相似文献   

2.
间日疟为主要的疟疾类型之一,地理分布广,是现今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挑战之一。相关文献显示,无症状和亚显微镜检测密度带虫者比例高,间日疟更易于传播,不同地区间日疟遗传结构有差异、交叉感染和复发趋势明显,且能够引起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间日疟感染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综述了东南亚地区间日疟流行情况及其检测、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连云港市2017年报告的两例间日疟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风险评估,指导全市有效应对疟疾疫情。方法收集病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片及PCR核酸基因检测复核、疫点周边自然环境和当地媒介监测数据,并对疫点进行分类;对其中1例间日疟病例家属及四邻共40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结果 2例均为间日疟病例均在非洲有明确的生活史和疟疾病史,连云港市已经连续8年无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主动病例侦查显示: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rapid diagnostic test,RDT)和PCR检测40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例间日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连云港地区存在传疟媒介中华按蚊,要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防控,防止继发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散发性疟疾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 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12例疟区发病,3例非疟区发病,10例症状典型,5例症状不典型,经抗疟治疗后痊愈。结论 近年本地区间日疟流行多以散发形式发生,有少部分症状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血检疟原虫确诊的270例间日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具有间日疟典型症状者,仅占33.33%,强调在疟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无血检条件的特殊情况下,必须结合病史、症状及流行病学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于1980~1988年对南京市鼓楼区及江浦县经化验确诊的间日疟患者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结果表明,在低疟区自然感染的间日疟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的荧光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均随疟史之延长而逐渐下降。三年以上的疟史者中未发现荧光抗体阳性者。对本法在我国预防输血性疟疾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1980年冬,我院收治先天性间日疟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0天。湖北洪湖龙口公社高桥人。1980年12月8日入院,患婴11月30日午后突起惊哭不安,拒吸奶,持续2小时许渐好转。此后每隔日午后同样发作,维持时间渐延长,发作间歇时间无异常可见。入院时为第五次发作,疑间日疟,留院观察。婴母以往有间日疟史,分娩前1周内又有2  相似文献   

8.
儿童间日疟133例临床分析杨兆民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防疫站(726000)间日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由于儿童间日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延误治疗。现将作者1982~1990年经血检确诊的133例儿童间日疟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潜伏期间日疟,十三年前我们曾进行过一些研究,提示本地区有这种间日疟的存在。近几年,我区各县普遍反映在上半年患疟疾的病人中,一年内无疟史的发病者较多,约占40~50%,甚至90%。为进一步查明目前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发病情况,提供制订防治对策的依据,我们于1973年6月~1974年6月,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了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猴三日疟人工自动免疫试验基础上,探索了猴间日疟人工自动免疫试验,今年共进行了三次(第三次正在进行中),初步看出猴间日疟较猴三日疟有较好的免疫性,现将前两次试验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间日疟感染病人血象部分参数的改变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抽取我院近7年确诊为间日疟感染病人的静脉血,通过ABX MICROS 60血球分析仪进行参数分析.结果 间日疟对血细胞参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对确诊或多次疑为疟疾病人应重复多次进行血常规参数的分析,特别是来自少数民族高疟地区的病人,以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2.
间日疟在我省流行己久,但长潜伏期的间日疟尚未见报道。1985年,我们在韶关市发现输入性潜伏期长达329~352天的间日疟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PvMSP1-19用于检测间日疟患者抗体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His-tag亲和层析柱对间日疟原虫PvMSP1-19重组蛋白初步分离,再经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XK16/70 Superdex75预装柱进一步纯化和Western blot分析。用纯化后的PvMSP1-19重组蛋白包被ELISA板,检测间日疟现症患者、既往感染者和正常人血浆IgG1、IgG4、IgM、IgD、IgE抗体水平。结果间日疟现症患者血浆中抗PvMSP1-19 IgG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和正常人(t=5.535,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血浆中含有高水平的抗PvMSP1-19抗体Ig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苏省1997~2009年度疟疾发病的季节性,研究江苏省疟疾流行特征,为积极防治疟疾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管理系统中间日疟疫情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间日疟的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年份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5日,发病高峰日最早出现在1997年的7月14日,最晚出现在2006年的9月1日,二者之间相差了49d。结论江苏省间日疟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8月份:间日疟流行高峰期延长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5.
26例小儿非典型间日疟漏诊病例中,6例发生在冬季和早春,23例为热型不典型或因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而干扰了病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疟疾、并发肺炎或肾炎性疟疾以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疟疾更易漏诊,因而提高对以上并发症的认识是防止非典型间日疟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间日疟的潜伏期过去认为是9~20天(短潜伏期),从初发到再次复发的潜隐期长短不一,长期以来认为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是间日疟复发的根源,但从近年来动物实验的肝组织切片等的观察来看,此一学说已不能成立。在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会议上否定了上述学说,并提出了子孢子休眠学说。本世纪以来,国内外有许多长潜伏期间日疟的报告,有长达6个月以上至628天的。有不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探讨间日疟非典型发作是否与非同步发育的各批疟原虫有关,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作者自1982年以来,对经血检确诊,临床发作在二场以上的135例非典型发作和94例典型发作的间日疟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1106例间日疟患者,发现有特殊临床表现者39例。现将罕见的间日疟所致特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特殊临床表现1.1 荨麻疹伴尿频尿急疟疾性荨麻疹一般发作1至3次。本组3例荨麻疹反复发生4次,并伴有尿频、尿急。  相似文献   

19.
1985年9~12月间,在新丰县沙田区羊石乡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住宿学生中发生间日疟61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血液镜检,证实为一次间日疟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间日疟地理分布广,是现今疟疾控制和消除的最大挑战之一。本文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数据库,综述了间日疟控制和消除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进展。各类来源的研究资料显示间日疟更易于传播,媒介控制措施效果差;无症状和亚显微镜检测密度带虫者比例高,常规检测困难;磷酸伯氨喹啉(唯一根治药)安全性低。为应对这些挑战,现正在从传播阻断、实验诊断、抗疟药物和方案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