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对杜仲的认识 杜仲的保健功效,为人们所认知已逾千年。《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可强筋骨、益腰膝、补肝肾。《本草纲目》中记载:昔有名曰杜仲者,修道山野,日采山树叶皮为茶,久饮津液、鹤发童颜、肢体硬朗、得道成仙,故以其名冠以此树,曰“杜仲树”。  相似文献   

2.
楚宫腰细     
此典故在《韩非子》、《墨子》、《管子》、《荀子》、《尸子》等多种书籍中出现过,基本意思大体上是一致的。如《韩非子·二柄》中说:“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所以“楚腰”、“细腰”、“纤腰”、“楚宫腰”、“楚宫衣”等成了那一时代美女子的代表,有时也多少带点刻意取宠的贬意。在历代诗人中,李商隐写此事最多,什么“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等,抒怀之中也多少反映出点作者的审美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黑芝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别巨胜。”《本草衍义》曰:“胡麻,止是今脂麻也,更无他义”,《得配本草》又载“芝麻即胡麻,一名巨胜。甘平、入足三阴血分,补精髓、润五脏,通经络,滑肌肤,敷诸毒不合,并阴痒生疮。”《本草纲目》名胡麻。李时珍曰:“胡麻即今油麻……油麻、脂麻滑其多脂油也。”又指出:“胡麻即脂麻  相似文献   

4.
桂枝为樟科肉桂的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本经疏注》“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合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本草求真》“行痹,其是有因风、因湿、因痰、因寒、因瘀、因虚之瘀,需用桂枝以为向导”。《大同药物学》“合麻黄能发汗,合五味能降冲,合茯苓能利水,合桃仁能消瘀,合芍药饴糖能建中”。张寿颐曰:“桂枝,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痛。宣通经络,上达肩痹。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水,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下面就《伤寒论》中桂枝的六大功用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拙作《“仪节”辨》,区区168个汉字的一词一议,竞能引出《“仪节”再辨》《《医古文知识》1998年第一期,作者一君下称“君文”),感到十分高兴。抛砖引玉,百花齐放,物越辩越清,理越辨越明。  相似文献   

6.
马蜂窝,中医称其为蜂房。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异腹胡蜂的巢。全国均有,南方尤多,秋冬二季采集。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晒干。生用或炒用。有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之效。历代医家对其功用多有精辟的见解。《神农本草经》:“主惊痫瘼癜、寒热邪气、癫疾、肠痔。”《名医别录》云其“疗蜂毒、毒肿”。《日华子本草》曰:“治乳痈、恶疮,煎水漱牙齿痛、痢疾。”《本草纲目》曰:“露蜂房外科齿科及它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本草汇言》解其能“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现仅就(内经》中的“能”字探析如下。据初步统计,“能”字在《索问》八十一篇中有156处,《灵枢)}八十一篇中有138处。其用法和含义是多样的。“能”字读音为neng,象形字,本义为传说中似熊的一种兽。《康熙字典》引《说文》曰;“能,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者称能杰也。”熊乃兽中猛兽,因其体态强壮、力大无比而被喻为力量的象征,借此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时,其本义发生了转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引申义,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且用作名词“能”字作名词用,根…  相似文献   

8.
六版《医古文》教材中,《养生论》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榖于旱苗者也。”查《说文》:“榖,楮也。从木,qiao声。”《汉语大字典》:“榖,木名。又称‘楮’,即构树。”知“榖”是树木的名称。如此,“望嘉榖于旱苗”则不易理解了,故疑“榖”为“穀”之误。  相似文献   

9.
张颖 《养生大世界》2007,(10):16-16
《三国演义》里的小乔,《水浒传》里的李师师,《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西游记》里的怜怜,这些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里“倾国倾城”千娇百媚的美丽女子,从“笔下”、从书上跨越时空,活灵活现地走入人们的视线,是由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美丽女人,她的名字叫何晴。19岁出道至今,何晴用二十几年的时间演绎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内经》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基础,后经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实人们在藏象学说发展过程中对“藏”和“象”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争论颇多,目前比较公认的:“藏”的内涵有二:一提指“藏器”,即为实质器官,可以属于“形藏”;  相似文献   

11.
《素问》书名来自《道德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考查“素”字语意的古今变化、各家对于《道德经》的注解以及《素问》与《道德经》在内容、观点上的联系,提出:《素问》可能得名于《道德经》的“见素抱朴”;“素”与“朴”一样,有指代“本”、“质”的意义,是“道”本体概念的一种指称。这一判断印证了黄老哲学对中国医学影响的深远,也符合中国古代哲人“为先圣继绝学”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从6个方面对月经作了论述,理气和血,调和肝脾,甘温益气,和胃通阳,清补肝肾、通补奇经,根据病情,随证变法,其立法配方,严谨有度,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3.
鹅血治癌由来已久,在我国明清的医籍中已不乏记载。如《本草纲目》中称鹅血治“噎膈反胃”;《续名医类案》载“血膈症,饮生鹅血,当吐血块而愈”。清代《张氏医通》中还记述:王仲君患噎隔,“虽极糜烂之稀饭,人喉即呕出。用生鹅血热饮之,一服便安,是夜小试糜粥,竞不吐出。其后从少至多,能食米谷,遂安。”  相似文献   

14.
罗成  叶远航  柯佳 《河北中医》2023,(7):1185-1187+1191
壮火食气源自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历代医家对此各抒己见,而对于壮火,我们认为药物峻猛、药物剂量、服用量多等但凡能伤害人体正气的都可称为壮火。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微汗法深受《内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内经》壮火食气和汗法的继承,更是进行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整理和讨论张仲景运用“微汗法”预防“壮火食气”的诸多细节,以期可更好地将这一治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盛誉 “北方人参,南方海马”——海马又名水马、虾姑、马头鱼、龙落子鱼.在中药里属于比较名贵的补品。《本草纲目》对它的描述很是温隋:“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如蛤阶、郎君子之功也。”中国古代医家都是出色的文字_T作者.常常把人类疾患和药物习性做暖融融的连类比附。《本草新编》把海马归为虾的一种,说它“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也”。还说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大力推介海马的药效。  相似文献   

16.
《医古文》教材中有三处对“时”、“不时”的注解,①《史记·扁鹊传》;“太子病血不时。”五版、六版注:不时,不按时(运行)。②《左传·泰医缓和》:“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五版注:不时,不按时,指不分昼夜晦明.③《吕氏春秋·尽数》:“食能以时,身必无灾。”五版注:以时,按时。以上(下文简称为例1、例2、例3)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仔细分析以上工住,皆欠准确。“时”作副词时,具有“按时”义,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其后面的动词,如“秋水时至”、“学而时司之”。但当官后面没有动词时,则其意义和语法作用都有了变…  相似文献   

17.
白正学 《中医杂志》2006,47(5):338-338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补虚。《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能疗“闪挫”。笔者在临床重用仙鹤草45~60g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例,疗效较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以来盛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封建社会中,自唐兴科学以来,仕途就成为儒士的主要出路。从仕无望,退则为医也不失一条出路。自清末废科举以后,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名医也是形势所致。此时,还有一些儒士虽不以医为业,但却熟读《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也能为人诊病开方,疗效居然甚佳。当然,对他们来说,医药只是一门学问,为人诊病也不过是‘游于艺”罢了。  相似文献   

19.
桑叶与芝麻,实属农村常见之物,取用极便,但用作中药却有延寿美容之功。桑叶,味甘性寒,入肝肺二经,祛风清热,凉血明目;芝麻,又称胡麻、脂麻、巨胜、狗虱,苦甘性平,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润五脏。据《寿世保元》载,相国袁郡八十八岁翁介溪得一胡僧的秘方:采嗽桑数十斤,洗以长流水,摘去蒂,曝于日中,以干为度;复取巨  相似文献   

20.
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称蜜香,青木香。《本草经集注》载:“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唐本草》载:“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西湖来者不善,叶为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结果黄黑。”《本草图经》云:“今惟广州舶上来,他无所出。”可见历史上木香有进口和国产,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的称为“广木香”;原产阿拉伯国家、50年代我国成功引种云南,故称“云木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