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提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优化提取方案。结果回收率为100.3%,RSD=1.54%。各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倍量。结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1.5 h/次,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枫香槲寄生总黄酮吸附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 AB-8型树脂对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2.55 mg·ml-1,上样液pH为3,吸附流速为3 BV·h-1,洗脱剂为60%乙醇.结论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在所确立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纯度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3.
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燕军 《中药材》1998,21(1):22-23
从枫香槲寄生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2个结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晶Ⅰ为5-羟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7-methoxychromone),晶Ⅱ为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二者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枫香槲寄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波长:λS=520nm,λR=700nm。结果:齐敦果酸在0.621-4.96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RSD=2.09%)。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枫香槲寄生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槲寄生属植物(Viscum)作为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性平、味苦,归肝、肾经。它主要寄生在槲、榆、梨、杨、桦、苹果、枫杨、枫香、赤杨及椴属植物上。2005年版《中国药典》仅收载槲寄生Viscum coloratura(Kom)Nakai一种。枫香槲寄生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来源于桑寄生科(Lorantheceae)槲寄生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丰富。槲寄生主含黄酮苷类、三萜类,皂苷以及槲寄生毒肽、壳多糖结合蛋白、多糖等成分。槲寄生作为抗癌天然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它可用于治疗宫颈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和结肠癌等,在欧洲多种槲寄生制  相似文献   

6.
委陵菜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刘普  段宏泉  潘勤  张彦文  姚智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75-1879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素(α-amyrin,1),β-香树素(β-amyrin,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蔷薇酸(euscaphic acid,5),坡模酸(pomolic acid,6),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9),积雪草酸(asiatic acid,10),24-羟基委陵菜酸(24-hydroxy tormentic acid,11),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myrianthic acid,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14),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5)。结论:化合物1,2,4~15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和15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4和9抗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槲寄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孙艳秋  刘珂  王守愚  徐淑卿 《中草药》2000,31(6):471-474
对近年来有关槲寄生植物学,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一些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的药源情况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综述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槲寄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寄生中除了黄酮、生物碱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多糖等高分子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槲寄生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辅助用药等。结论:我国槲寄生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艳秋  刘珂  张振学 《中药材》2000,23(1):29-30
从槲寄生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单体,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紫丁香甙、齐墩果酸、β-乙酰香树酯醇及圣高草素-7-β-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0.
岭南山竹子叶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岭南山竹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三萜类成分,其结构分别是:5 (6)-gluten-3α-ol(1),24-Methylenecycloart-3-one(2),木栓酮(3),表木栓醇(4),熊果酸(5).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栀子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化学方法对栀子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19α-羟基-3-乙酰乌苏酸(2),isotaraxerol(3),铁冬青酸(4),barbinervic acid(5),clethric acid(6),myrianthic acid(7)。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五指那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ubsp. intermedia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五指那藤茎的60%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酮酸(2)、白桦脂酸(3)、3-表-白桦脂酸(4)、木通种酸(5)、24-O-乙酰木通种酸(6)、3-O-α-L-阿拉伯糖基-30-去甲常春藤皂苷元-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7)、Stauntoside A(8)、刺楸皂苷A(9)、刺楸皂苷J(10)、Kizuta saponin K10(11)、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β-D-木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2)、刺楸皂苷B(13)、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4)、sieboldianoside A(15)、septemoside A(16)、刺楸皂苷K(17)、刺楸皂苷 Ⅰ(18)、3-O-α-L-阿拉伯糖基(1→2)-O-β-D-葡萄糖醛酸基-常春藤皂苷元(19)。其中 4,6,10,12,14,16~19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且 6 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β-甲氧基羊毛甾-9(11)-烯-27-醇(1),3β-羟基羊毛脂- 9(11)-烯(2),(24S)-3β-甲氧基羊毛甾-9(11),25-二烯-24-醇(3),8-羟基-新薄荷醇(4),(2E)-3,7-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5),(+)-香茅醇(6),7-羟基薄荷醇(7)和十九烷酸乙酯(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胡疆  张兰春  赵勤实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969-1974
目的 对刮筋板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纯化,并利用1 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刮筋板全草70%丙酮水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8-trans-4,5,9-trihydroxy-3,3',9'-trimethoxy-7 -O-5',8-O-4'-neolignan(1),7,8-trans -4,5,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7-O-5',8-O-4'-neolignan (2),malloapelin C (3),syringaresinol(4),2α,3β,24-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5),11-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6),6-hydroxy-20 (29) -lupen-3-one (7),isolupenyl acetate (8),kaempferol(9),quercetin (10),apigenin( 11),catechin( 12),kamepferol-3 -O-β-D-galactopyranoside( 13),catechin(6-→8) catechin (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他化合物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乌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失眠(脏腑虚损、精血不足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乌灵胶囊,3粒/次,3次/d。观察组服用参乌健脑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SDS和S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乌健脑胶囊治疗老年失眠(脏腑虚损、精血不足证)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TNF-α水平和降低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贵州产穗花南蛇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穗花南蛇藤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用薄层色谱,硅胶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香树酯醇(2)、β-香树酯醇乙酸酯(3)、30-hydroxylup-20(29)-en-3-one(4)、3-oxolup-20-(29)-en-30-al(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瑛  袁怡  崔保松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8):1019-1023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苞水柏枝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yricarin A(1),myncarin B(2),3α-羟基-14-taraxeren-28酸(3),myricadiol(4),trans-fendic acid 22-hydroxydoco-sanoic acid ester(5),docosy1-3,4-dihydroxy-trans-cinnamate(6),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8),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M(9),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11),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12),香草醛(13),丁香醛(14),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结论:化合物5,6,12,13,14,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新疆藁本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藁本内酯(1),1,3-二亚油酸甘油酯(2),松柏醛(3),肉豆蔻醚(4),豆甾醇(5),β-谷甾醇(6),香草醛(7),孕烯醇酮(8),佛手柑内酯(9),花椒毒素(10),吲哚-3-甲酸甲酯(11),阿魏酸(12),(E)-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醇(13),对羟基苯甲醛(14),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乙酰苯(15),α-乙氧甲基-4-羟基-苄醇(16).化合物15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3,10,11,14,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传统中药白花地胆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花地胆草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经结构鉴定分别为2-deethoxy-2β-hydroxyphantomolin(1),2β-hydr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2),2β-methoxy-2-deethoxyphantomolin(3),2β-meth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 (4),白花地胆草亭(5),柔毛地胆宁(6),苜蓿素(7),木犀草素(8),槲皮素(9),表无羁萜醇(10),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4),xylogranatinin (15),byzantionoside B (16),邻羟基肉桂醛(17),咖啡酸乙酯(18).结论:其中化合物9,11,14~18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缅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Rp-C18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7S,8R-赤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7R,8R-苏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2),polystachyol(3),(-)-马尾松树脂醇(4),angustanoic acid F(5),反式水合蒎醇(6),(3S,6R)-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7),(3S,6S)-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8),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0),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1),香草酸甲酯(12),莽草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除化合物 14 外,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缅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