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明显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MRI是一有效而无创的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就目前MRI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MRI参数 ,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teepestslope ,SS)、增强峰值 (peakheight,PH)、增强后第 1、2、4分钟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 、E4)等 ,分析各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强化形态学表现 ,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 8例肺癌微血管密度均数为 (5 6 .0 7± 2 2 .6 1)条 /0 .74mm2 。其中鳞癌 (2 6例 )为 (4 4 .4 1± 16 .2 8)条 /0 .74mm2 ,腺癌 (2 2例 )为 (6 9.86± 2 1.4 7)条 /0 .74mm2 条 /0 .74mm2 ,MVD计数腺癌高于鳞癌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6 ,P <0 .0 1)。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 、E4与肺癌MVD呈正相关 ,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 (r=0 874 ,P <0 .0 1)。结论 肺癌的微血管密度是其在动态增强MRI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生成及影像学在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是当前肿瘤防治研究中的热点。影像学的发展,为判断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必将在肿瘤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及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肿瘤血管的特点,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机制及其优势。介绍了影像学在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明显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 ,对肿瘤新生血管定位越来越重要 ,以便将新生血管同正常存在的血管区别开 ,指导临床对肿瘤的治疗和监测。MRI、CT、US(ultrasound)都是可用于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方法 ,但MRI成像方式多 ,更重要的是MRI对血管床 (水和红细胞 )和对比剂敏感[1,2 ] ,更能反映血管的结构、生理及功能的改变 ,因而实验研究及临床主张应用MRI对肿瘤血管生成状况进行定性。本文就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原理肿瘤血管是肿瘤生…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影像学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人们在基因、分子及细胞层面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药物干预和基因治疗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有些动物试验更是取得了相当乐观的结果,与此同时,它的影像学评价方法也日臻完善,作用日益突出.在此,本文将介绍各种成像方法的应用现状,展望各种成像方法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与动态增强MRI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 ,分析其MR动态增强的最大强化斜率 (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 (TTP)。将Smax和TTP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化结果 (MVD、VEGF)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1)腺癌的Smax高于鳞癌 ,而TTP则低于鳞癌 ,它们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max :t=3 .2 2 ,Ρ <0 .0 1和TTP :Z =-2 .795 ,Ρ <0 .0 5 ) ;(2 )腺癌的MVD和VEGF阳性数均高于鳞癌 ,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 :t=6.3 4,P <0 .0 0 1;VEGF :Ρ =0 .0 15 <0 .0 5 )。结论 MR动态增强的Smax和TTP ,可以反映NSCLC的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肿瘤血管的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9.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4d行DCE-MRI、DWI及常规MRI扫描,动态观察信号最大上升斜率(MSI)、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各类表观扩散系数值等参数的变化,分别于第3、4天MRI扫描结束后各处死10只行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并与MRI各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Ktrans及Kep值逐渐增加,ADC3b及ADC10b值逐渐减低(P<0.05).Ktrans、Kep、MSI及ADCperf 4个参数间相互存在正相关性;而Ktrans分别与ADC3b及ADC10b之间存在负相关性.Ktrans、Kep、MSI及ADCperf值分别与MVD计数及VEGF强度表达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其中以Ktrans与MVD计数相关性最强(r=0.715,P=0.000).结论:DCE-MRI及DWI技术获得的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可以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无创性的评价肿瘤血管的生长,其中DCE-MRI中定量参数Ktrans、Kep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星形细胞瘤常规MRI增强程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常规MRI增强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术前对32例星形细胞瘤行常规钆-喷替葡甲胺剂量(Gd-DTPA, 0. 1mmol·kg-1 )增强MRI检查, T1WI观察肿瘤增强情况。与脑室内脉络丛比较,肿瘤增强情况分为无/轻微、中等及明显强化3组。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并用VIII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对手术标本进行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微血管记数(MVC)评定肿瘤血管生成。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增强程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 32例星形细胞瘤中,术前常规增强MRT1WI上, 13例明显强化, 12例中等强化, 7例无/轻微强化。32例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MVC7~113个,平均(46. 1±14. 3)个。其中明显强化组MVC为(56. 0±10. 7)个;中等强化组(38. 3±11. 9)个;无/轻微强化组(12. 5±6. 3)个。统计学相关分析表明:星形细胞瘤常规增强MRI增强程度与MVC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3,Ρ<0. 01)。结论 星形细胞瘤常规MRI增强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常规MRI增强扫描可能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MRI对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4列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部位、信号强度等MRI表现。结果 13例良性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肌肉内血管瘤2例,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球瘤、血管瘤病各1例,瘤血管成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肿瘤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结论 良性血管瘤MRI检查可以确诊,血管外皮细胞瘤符合恶性肿瘤表现,但无法进行组织学判断。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影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病理学和影像学手段在监控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讨论了影像学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新生血管在肿瘤现有血管基础上形成的过程。研究证实,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的支持,实体组织中的肿瘤生长直径不会超过2mm。Rak等在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的实验中发现,在原位癌向浸润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生血管生成的开始。随后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恶变、转移,以及肿瘤病人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各种抗血管生成药物现已进入各期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7.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软组织VX2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有关兔软组织VX2肿瘤血管生成的2个病理学指标,即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MR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所测血流量(BF)值的相关性.方法 将VX2肿瘤接种于18只新西兰兔右侧后腿肌肉内,3~4周后对实验兔行ASL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被传输到一台独立的计算机进行处理,生成BF参数图,测量在肿瘤内所选2~4个ROI的BF值.随后处死实验用兔,获取肿瘤标本,在与ASL灌注图像上的ROI相对应的非坏死部分进行取材,对所获肿瘤组织行CD31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测量其MVD和VEG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VX2肿瘤组织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与BF值的相关性.结果 BF参数图显示存活肿瘤组织与肌肉相比呈明显的高BF值,部分肿瘤内可见血流灌注缺失区.显微镜下,CD31抗体标记染色的微小血管呈棕黄色染色区域;VEGF染色阳性者则表现为胞质内出现棕红色的区域.共分析了39块VX2肿瘤组织,其BF(M值为6.4 ml·100 g-1·min-1)与肿瘤的MVD(M值为6.8条/个视野)呈显著正相关(r=0.906,P<0.01),与VEGF表达水平(M值为8%)无明显相关(r=0.116,P=0.483).结论 BF值通过反映肿瘤的MVD可用于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帮助判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重要抗癌策略之一。为了正确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需要一种敏感且特异的方式显示肿瘤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变化。目前多种成像方法(CT、MRI、PET、超声以及光学成像)已用于监测肿瘤血管,但是由于核医学辐射性较大和分辨率较低,光学成像的低穿透性以及超声成像分辨率较低,其实际应用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内皮抑素对小鼠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1周后筛选成瘤均匀的32只随机分成内皮抑素(ES)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6 mg/(kg*d)和0.2 ml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注射14 d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形态,并比较首次增强斜率(Sfirst)的差异及其与MVD、VEGF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ES组TIC呈缓慢上升型,而NS组呈速升缓降型.NS组的Sfirst为(4.92±1.03) unit/s,ES组为(3.17±0.91) unit/s,NS组的Sfirst明显高于ES组 (P<0.05).ES组VEGF表达水平较NS组降低、MVD分布也较稀疏.Sfirst与VEGF及Ⅷ因子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较准确评价内皮抑素对小鼠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比剂增强MRI可提高检查肝脏病变的敏感性。除已经大量应用的非特异性细胞外液间隙分布的对比剂,例如Gd-DTPA之外,目前各个厂商还正在研究或已推出肝脏特异性的网状内皮系统对比剂,肝细胞直接作用对比剂以及肝血池性对比剂。除由钆制成的对比剂外,还有用铁或者用锰为元素制成的对比剂,本文将这对这些对比剂及其用途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