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远期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将肺栓塞病人18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A组11例,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B组7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疗效并于6个月后复查肺功、X线胸片、心动超声,判定肺栓塞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和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形成等改变、结果 A组有效率为88.1%,6个月后复查肺功正常,无慢性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形成;B组有效率为65.7%,6个月后复查肺弥散功能降低28.3%,无慢性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形成。结论 溶栓加抗凝疗法治疗PE优于单纯抗凝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以期达到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给予脑钠肽、D-二聚体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14例,给予心电图、胸片、心超、血气分析检查及外院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确诊时间(14.1±1.8h)和病死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5h、35.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能够有效的缩短确诊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38例肺栓塞临床诊治体会,说明正确认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肺栓塞的发生,男、女发病率的几乎为1:1,随年龄和危险因素的增加,PE的发病率也随着增加。是一种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容易误诊和漏诊。本组病人的初诊误诊率为34.2%。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在70%的病人中出现。放射性核素肺扫描、肺血管造影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螺旋CT诊断肺栓塞有逐渐取代肺血管造影一金指标趋势,D二聚体有排除诊断价值。本组病人,溶栓治疗死亡率5.6%,单纯抗凝治疗死亡率18.6%,对症治疗死亡率50%,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中90%在12-48h内症状改善、血氧明显增加,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早期积极的溶栓或抗凝治疗,尤其是对栓塞面积大、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病人予以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误诊原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肺栓塞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单用抗凝组和溶栓加抗凝组。对症治疗组仅用吸氧、抗感染、纠正心衰、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溶栓加抗凝组和单用抗凝组分别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结果:溶栓抗凝组优于单用抗凝组,单用抗凝组和溶栓抗凝组均明显优于对症治疗组。结论:对急性肺栓塞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李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80-7481
目的认识D-二聚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所有肺栓塞(PE),减少该病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第六医院确诊的PE患者中初诊时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10例,记录并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本组PE患者诊断周期长(平均确诊时间为24.2d),容易漏诊、误诊。病程长、曾使用抗凝药以及某些急性PE患者初诊时D-二聚体可能为阴性。结论首次D-二聚体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PE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肺部增强CT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15例患者行血清D-二聚体检查均为阳性.1例猝死,未行治疗死亡.13例行持续吸氧、抗凝、溶栓等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溶栓后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D-二聚体检查结合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溶栓抗凝治疗能减轻肺血管阻塞,是挽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多样,血气分析、心电图、肺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用尿激酶溶栓及肝素抗凝。结论: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 2001年 1月~ 11月间急诊明确诊断的 12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使急诊医生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掌握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结果肺栓塞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易漏诊、误诊;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 100%, D- dimer大于 500 ng/dl者占 83. 3%, UCG呈典型改变者占 66. 7%,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至少一个肺段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91. 7%.结论床旁 EKG、血气分析、 D- dimer、 UCG检查可作为急诊肺栓塞的初筛检查;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肺栓塞,床旁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急诊溶栓治疗可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18例急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004~2007年期间急诊由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呼吸困难11例(61%),"肺梗死三联征"患者仅1例(6%);低氧血症8例(44%),SⅠQⅢTⅢ 6例(33%),血浆D-二聚体>500 μg/L 15例(83%),CT肺动脉造影示栓子累及46支肺动脉;8例接受溶栓治疗,10例接受抗凝治疗;死亡2例.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溶栓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确诊的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50~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60%,D-二聚体>500μg/L占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100%,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敏感性为100%。接受溶栓治疗8例,抗凝治疗12例,死亡1例,退出1例,14例患者已随访3个月,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2~3之间)。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7例疑似PE患者的肺动脉CTA检查资料,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依据,对67例疑似 PE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的CTA 影像特征、误诊情况及其栓子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7例疑似PE患者,经肺动脉CTA诊断出PE患者63例,经病理学确诊62例 PE患者,误诊率仅为15.8%,不存在漏诊的情况。62例PE患者,其中9例为肺动脉主干、叶、段肺动脉多部位栓塞,累及主肺动脉12例、右肺动脉19例、左肺动脉22例。通过肺动脉CTA扫描62例PE患者共检查出78个栓子,包括59个血栓,脂肪栓11个,空气栓5个,其他3个。血栓来源广泛,其中来至于盆腔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为24个和19个。【结论】肺动脉CTA在诊断PE时不仅可直接显示出栓子的位置、形状、病程时间及其间接征象,同时还可诊断同PE具有相似病症的疾病,误诊和漏诊率低,且可协助寻找栓子的来源,为患者的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现状,探讨提高诊断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3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其诊断依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单纯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做出诊断的占23%,结合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的占28.2%,结合影像学结果做出诊断的占38.5%,病理诊断占10.3%。结论:目前临床表现仍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主要依据,选择何种辅助检查常由医生根据个人经验而定,因而误诊、漏诊率仍很高。临床医生只有提高诊断意识、充分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的作用,并根据诊断步骤正确选用才能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曾俊杰  钟栩  王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07-2209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肺部常规增强和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常规增强CT扫描发现而临床未拟诊肺栓塞病例13例,对原始数据采用MPR技术常规三雏重建;两天内进行肺血管CT血管成像(CTA),对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常规增强CT发现13例肺栓塞,栓塞动脉107支;CTPA确诊9例,栓塞动脉139支。【结论】CTpA相对常规增强CT灵敏性更高,但后者仍有较高临床价值,CTPA确诊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4.
52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诊断程序.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发病情况、辅助检查以及易患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栓塞最典型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11.5%.检测D-二聚体>500μg/L者为100%,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占94.2%,心电图呈典型SⅠQⅢTⅢ(Ⅰ导联出现S波、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占13.6%,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占82.5%,右心室扩大占38.5%.初诊确诊率为82.7%.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围手术期患者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后,特别是对有晕厥史者,应及早床旁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提高初诊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也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有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螺旋CT中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是通过螺旋CT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计算的一种临床指标。本文就PAOI与APE危险分层,PaO2,PaCO2,P(A-a)O2,SaO2,RVd/LVd,MPAd,SVCd,肺动脉高压,D-二聚体等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共17例。所有病例均行256层动态容积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和方法显示肺动脉以及栓子位置、形态、数量等特点。同时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特征性影像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可见栓塞共299支,其中偏心型126支、中央型80支、闭塞型78支、附壁环形型15支。肺动脉增粗(5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0例),局限肺梗死(2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细腻、直观、快捷的显示肺动脉血管图像及肺动脉栓塞情况,为临床提供确诊的依据,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影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拣选17例怀疑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并接受介入治疗,观察CT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漏诊和误诊率,此外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肺动脉造影检查后准确率为100%,CT诊断后准确率94.8%,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疾病采取CT影响诊断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较低,并且在介入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疼痛反应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的82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栓塞7例,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25例。周围血管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和(或)髂静脉内血栓39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急性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是急诊情况下重要、实用、及时的诊断方法,对临床决策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恶性肿瘤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中,128例(64.6%)为恶性肿瘤术后1个月内并肺栓塞;58例(29.3%)在肿瘤化、放疗期间或化、放疗结束后并肺栓塞;12例(6.1%)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恶性肿瘤。接受治疗的171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23例,无效3例,恶化(死亡)32例。结论恶性肿瘤并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己发生肺栓塞患者应尽快诊断,积极救治;对手术、化疗、放疗或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及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探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8例Wells评分在2分以上,且临床疑诊为PE的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外理.结果 18例均确诊为PE.PE的直接征象:18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1)中央性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3例;2)偏侧性充盈缺损9例;3)附壁性充盈缺损3例;4)完全性阻塞3例.部分患者可见PE的间接征象:1)肺梗死4例;2)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3)胸腔积液10例;4)右室功能不全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能清晰显示PE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是临床明确PE诊断及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