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7例椎体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专用穿刺装置直接或在成形后向椎体病变中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从而达到增加椎体强度或恢复形状、缓解疼痛及灭活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介入治疗新技术,已经在治疗脊柱病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3月~2004年10月作者对37例患者52个椎体肿瘤施行了59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93-1494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椎体强度,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临床常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自2006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魏宁  祖茂衡  徐浩  李国均  张庆桥  许伟  刘洪涛 《临床医学》2006,26(11):55-57,F0003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椎体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对6例共10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术后1d内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复发,无椎体变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评价CT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血管瘤及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等183例241个椎体操作经验,并与其他文献对比。结果 操作全部按计划完成,准确率100%,无失败和损伤,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准确、痛苦小,疗效佳,为应用前景广泛的非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4例57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肿瘤性病变32例44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前先行椎体内静脉造影,然后于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57个椎体成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折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2±1.3)ml,而肿瘤患者为(5.1±1.2)ml,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2%(41/44)。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1.7±0.7)小于肿瘤患者(2.6±1.4)(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10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加固病变椎体,止痛效果满意。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用量无关而与病变性质有关:对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优于肿瘤患者。合理使用穿刺技术,注射骨水泥前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掌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并于透视监控下注射骨水泥是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 脊柱转移瘤分形: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 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对15例椎体转移瘤患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指导患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在术后6~48h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1例患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患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瘤具有止痛效果明显,加固椎体,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18个椎体的良恶性肿瘤病变,其中转移性肿瘤9例12个椎体、血管瘤6例6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2—7ml)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对各种椎体病变镇痛有效率达97%,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PVP术后未有椎体塌陷加重或新的压缩发生,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技术安全可行,对胸腰椎等多数椎体行PVP只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即可,PMMA使用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症并骨折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由于骨量的减少、骨强度的降低,使得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常见的骨折发生部位有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脊柱.作者自2001年8月至2003年9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治疗骨质疏松症并骨折3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共36个椎体行PVP,年龄46~98岁,平均60岁。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影像增强器向矢状面足侧成角10°~15°,椎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椎体的中外1/3处,将穿刺针、X线管、椎弓根成一直线进针,穿刺成功后行椎体静脉造影,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按粉液比3:2(g/ml)混合成糊状,在透视下用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椎体。如骨水泥弥散不良再行对侧穿刺。术后CT检查注射椎体,随访病情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了PVP,单侧穿刺28个椎体(胸椎4个,腰椎24个),双侧穿刺8个椎体(胸椎6个,腰椎2个)。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2.5ml,腰椎3.7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随访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11例,1例无效;CT、X线随访骨水泥术后形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有止痛和支撑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适当的病例选择,熟练掌握穿刺方法,椎体静脉造影和调配骨水泥在适宜状态注射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原因、补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后效果不佳,仅轻微缓解疼痛26例,溶骨性骨肿瘤无效或轻微缓解6例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方面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再次椎体成形术补充注射骨水泥,延长卧床时间,佩带护腰或者腰背支具,局部物理治疗,辅助放、化疗等措施.结果:经过2个月~5年随访,平均2年9个月.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效果不佳26例,CR(完全缓解)20例,PR(部分缓解)6例.溶骨性骨肿瘤椎体成形术后效果不佳6例,CR(完全缓解)2例,PR(部分缓解)2例,死亡2例.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和椎体溶骨性骨肿瘤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效果不佳病例,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51例患者共101个椎体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前及随访终点使用PI-NRS疼痛评估系统(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严重的疼痛)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减低至少2分认为临床有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9个月(平均3.6个月),51例患者中48例(94%)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38例患者(75%)停用镇痛药治疗.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经MRI明确诊断为慢性VCF的患者行PVP治疗,手术前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手术前后VAS变化的差异,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随访2个月至2年,术前VAS平均为(7.44±1.11)分,随访时为(3.1±0.96)分;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MRI对于VCF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慢性VCF采用PVP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95个椎体。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5~6.5 ml,平均4.30±0.66 ml。术后1和3个月随访。采用患者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满意。VRS疼痛评分术前3.56±0.43分,术后1月下降为1.22±0.17分,术后3月下降为1.19±0.15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伤椎复位满意,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和变形,骨水泥分布均匀。其中有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椎间隙渗漏3椎,椎体前缘渗漏3椎,椎体侧方渗漏3椎,椎体后方渗漏2椎。渗漏原因与患者的选择、术者操作规范程度、手术技巧及骨水泥注入时机等有关。所有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医源性椎管狭窄。结论:PKP治疗OVCF安全、疗效满意,但要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须严格掌握适应征,把握骨水泥的合适粘度、注入剂量、注入方法及精确的术中定位等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5.
CT导引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 自2001年8月以来在CT导引下对18例23个椎体共行26侧PVP治疗,其中溶骨性转移瘤7例、骨髓瘤2例、血管瘤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熟练掌握PVP的穿刺定位技术,熟悉骨水泥的性状和使用方法的前提下,PVP技术为椎体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颈椎管狭窄症治疗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机制。提出颈椎“椎管内软组织力学适应机制”的概念,确立颈背肩脚部软组织损害与颈椎节段性不稳之间的联系及在本病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临床上应依据不同病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疗法,而非手术治疗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的差异。结果 127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179个,涉及358个终板及341个椎间盘。有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征象的骨水泥邻近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57.73%(56/97)、60.98%(25/41)、35.91%(51/142)、55.56%(20/36),均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P均<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26.67%(16/60)、42.86%(51/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为31.19%(34/109),低于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性别、年龄、手术椎体部位对邻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MRI能有效预测PVA术中骨水泥向邻近椎间盘渗漏,选择PKP及控制骨水泥注入量等方式可以降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局麻下单侧或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近期、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OVCF患者共117例(126个椎体)资料。117例均采用局麻下PVP治疗,分为单侧PVP组及双侧PVP组。最短随访时间2年,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近期及短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PVP组与双侧PVP组在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VAS、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疗效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渗漏率及其他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侧PVP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比双侧PVP组减少(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老年OVCF的短期、长期效果肯定,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具有时间短、射线暴露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髓核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自1998年6月~2009年6月,选择4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CT和DSA引导下行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后随访2~9年(平均5年)。结果:采用William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7例、良119例、可62例、差7例,优良率85.47%。结论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臂引导下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G臂X光机透视下采用单侧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38例。结果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均缓解,影像学X光正、侧位片示后凸畸形减轻,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手术病例未发生1例并发症,随访3~12个月,X光正、侧位片示未发生椎体继续塌陷,亦未发现相邻椎体骨折。结论G臂引导下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对近期疼痛止痛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