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探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23例(23眼),13眼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体眼,10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破裂或外伤性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用巩膜缝线固定晶体襻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随访3-16个月(平均8.3个月),视力在4.7(0.5)以上者21眼,5.0(1.0)以上者13眼,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囊膜破损程度不同的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根据外伤性白内障的后囊膜破损程度,对60例病例分别采用常规植入法,一点固定法,二点固定法,四点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观察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5者36例,占60%;小于0.5者18例,占30%;小于0.1者6例,占10%,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例,球内出血4例,高眼压2例,虹膜炎5例,人工晶体脱位3例,后囊膜混浊5例。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常规植入术与各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法固定术使外伤性白内障的病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成为可能,从而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视力。但是,在手术方式、进针位置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无后囊无晶状体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AMOZ900折叠人工晶状体,对无后囊或后囊破损严重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者36例(36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曲率、眼压的情况。结果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眼压升高2眼,玻璃体少量积血1眼,黄斑水肿2眼,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以上者占41.67%,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3以上者分为47.22%,80.56%和86.11%。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后囊支撑眼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睫状环前端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无后囊膜支撑的对眼内组织损伤较小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自行设计经睫状环前端穿透巩膜缝线固定植入无足够晶状体后囊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预期28例(28眼)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0.5—2a,视力恢复>0.5者18例(64%)。结论经睫状环前端巩膜缝线固定无后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方法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4例(24眼)无晶状体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其中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3例(13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1例(11眼)。结果24例(24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1~12月,视力≥0.3者20例占83.33%;0.1~0.2者4例(4眼)占16.67%。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但1周内都能恢复。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源性及外源性葡萄膜炎导致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更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 对26例(26眼)葡萄膜炎并发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8者5眼,占19.23%;〉0.5者9眼,占34.62%;〉0.25者12眼,占46.15%。瞳孔均圆或椭圆,术后葡萄膜炎复发4眼,2眼术后明显瞳孔区渗出,并形成纤维膜。结论 小瞳孔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只要方法得当,有选择性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抑或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新型弹性开放襻)植入56例,Ⅰ期植入29例,Ⅱ期植入2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大C型襻,两根缝线睫状沟固定)30例,Ⅰ期植入14例,Ⅱ期植入16例。结果术后随访1~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40例,占71.4%;缝线固定组27例,占90.0%。矫正视力≥1.0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2例,占39.3%;缝线固定组14例,占46.7%。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均不失为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年龄较大、眼前段(角膜、虹膜和前房角)条件较好,而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差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则适用于年龄较小、眼前段条件较差而眼后段条件较好者。  相似文献   

8.
前瞻性研究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在实验基础上,临床对39眼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0.1,其中0.5以上者22眼,占56.4%。术中并发症以后囊破裂稍多见;术后并发症以虹膜炎、角膜水肿最常见。重点讨论了手术时间及开罐截囊方法。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无晶体限矫正屈光不正的合理方法,可迅速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22只眼)因外伤性白内障、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囊破裂、白内障囊内摘除等手术后无后囊支撑的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左右视力基本稳定,绝大部分患者视力能达到0.3以上。其影响视力的主要并发症是虹膜或睫状体出血,特别是位于瞳孔区的积血。其它并发症如角膜损伤、葡萄膜炎等虽然发病率较高,但经药物治疗后均能予以控制。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远期效果令人满意,不需特殊设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无晶体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二)北京三○四医院眼科周朝辉综述四、并发症无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术的并发症包括全部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仅除外后囊膜混浊及后发性白内障,缝线固定并不能改变大多数并发症,这里仅讨论不同点.(一)缝线...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10031)梁敦崔桂兰霍爱玲孙秀艳晶体囊内摘除术后,囊外术后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懈,以及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等无法按常规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此我们采取巩膜缝线固定法行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剂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手术效果。方法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16例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人工晶体的位置、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50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3例(81.3%);人工晶体位置稳定。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剂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42例(43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晶体囊内摘除术后、囊外术中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解、以及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体囊膜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间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42例(43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2.因严重外伤或晶体囊内摘除术后而无晶体后囊者,施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35例(36眼)。结果随访4~54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复查时矫正视力最佳1.2,最低0.2,视力在0.6以上者22眼(占53.6%),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4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松解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主。结果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日本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  相似文献   

15.
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用外路法巩膜瓣下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在睫状沟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的矫正视力≥0.5的占82.8%,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支撑时矫正白内障无晶状性屈光不正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只眼)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13例),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5例),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及晶体表面渗出者占40%。结论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患者,在破损的范围不能确定或范围过大时,主张选择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8例22只眼自内障术中后囊膜不完整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例8只眼,晶体脱位(含白内障)5例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只眼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并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随访6~36个月,视力≥0.5者18只眼(81.8%),视力<0.5者与原发疾病有关。结论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方法简便.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120眼)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15眼,观察术后第1天及第1个月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85眼(70.8%),≥0.5者70眼(58.3%);术后后囊破裂2眼(1.7%),角膜水肿22眼(18.3%)。结论 该手术投资少、易掌握、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无晶体后囊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对21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进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入工晶体位置全部正常,无偏斜,随访2~20个月,无并发症,视力增进。结论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晶体不易倾斜和偏位的优点,是治疗无晶体后囊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5例患者采用非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将上下襻分别位于9点和3点的水平位置,并至睫状沟内。术后观察眼前节情况、人工晶体位置及视力等,随访3-6个月、9-18个月、术后1.5年对25例患者测人工晶体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的距离和视力。结果 植入25例人工晶体无前后向倾斜,无钟摆现象,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视力为≥0.5者22眼,占73.3%,≥0.3者7眼,占23.3%,≤0.3者1眼,占0.03%;瞳孔保持正中圆形24例,瞳孔上移1例。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后房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首选。它适应于各种年龄的白内障摘除术,因其具有可以减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