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光片骨痂定量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88年1月 ̄1993年12月,据975例骨折病人X光片的研究,提出了X光片骨痂定量判断的标准。从而将骨折临床愈合过程分为少量、中量、大量骨痂期及骨性愈合期。对利用此标准指导临床治疗的体会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前臂骨折后并发肩关节周围炎3例分析安徽省霍山县中医院(237200)叶万新,项昌盛【例1】沈某,女,56岁,农民。1993年7月10日以跌伤致右尺桡骨中段双骨折,行闭合整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6周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断端对位及愈合良好,即解...  相似文献   

3.
髋臼前柱和前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罕见、尚未见文献报道。我院1995年12月收治一例,虽得到及时处理,但半年后仍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下简称ANFH),本文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及股骨头坏死成因和处理做初步探讨。1 病例患者于某,男,39岁,工人。1995年12月因右髋部被挖掘机撞伤1小时急诊,主诉右髋剧痛,查体见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强迫体位,测血压11/7Kpa,右髋关节呈半屈曲、内收、内旋位畸形、局部压痛明显,髋关节功能丧失,测量患肢短缩约3cm,X光片示:右髋臼前柱、前壁骨折,臼内有碎骨片,…  相似文献   

4.
1高热刘某,女,32岁,1999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发热恶寒,咳嗽1周。查体:T39.8℃,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胸部X光片示双下肺感染。即给予氨基比林2ml肌注,静滴青霉素800万u加氨苄西林5g,日1次。治疗3d后,患  相似文献   

5.
浅谈骨折后患肢功能锻炼廖震,刘丽,林婉秀临床上患肢骨折整复固定后的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灵活地指导骨折伤者患肢的功能锻炼,能使其早日康复。反之,患肢功能则会延迟恢复,甚或造成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受限和僵硬)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相似文献   

6.
本人自1996年开始用皮肤牵引甩肩法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及肱骨上段1/3骨折病人1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4~51岁,伤后2~3d就诊。18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治疗时间为3~4周,随访6个月~2年。1.2牵引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位,不用麻醉。患手握0.5~2kg重锤,逐步伸直肘关节,保持伤肢自然下垂成中立位,然后制成10cm宽的皮牵引条,自伤肢外侧向下粘贴至患肢手指尖处安放扩张板,随即返折粘贴患肢内侧至腋窝,用绷带包缠好。其松…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3年至1997年3月应用折断式加压螺钉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1例中男24例,女37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内42例,3周至4周19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0例,经颈型28例,基底型23例;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33例,Ⅳ型20例。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伤肢持续皮牵引3~5天,待伤肢与健侧大致等长,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患者仰卧于X线台上,保持健侧下肢外展40~45°,患肢外展30°,在持续牵引下提起患肢膝关节使髋…  相似文献   

8.
无名异冲剂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及X线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组织学及X线图像定量角度研究无名异冲剂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用药组早期骨内外膜增生反应明显,骨小梁量多,成熟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骨痂中骨矿含量及增快速度,在骨折后3、4、5周用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名异冲剂能加速骨折愈合速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肌肉萎缩治验长春市按摩医院(130000)曲守诚【关键词】肌肉萎缩,电刺激,医案杜某,男,59岁,1993年4月5日初诊。因车祸使左侧股骨上1/3横段性骨折,经外科治疗后,3个月骨折愈合。此时患者感到患肢活动无力,行走困难,井伴有疼痛,尤以下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 ~ 64岁,中位数42.5岁;左侧9例,右侧7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均为B3型.均为摔伤所致,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均有腕关节疼痛症状,且腕关节背伸、掌屈受限,前臂处于旋前位.X线检查示桡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5个月,中位数1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3周,中位数12.5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背伸达60°~ 65°,掌屈达60°~ 70°;前臂旋前达80°~ 90°,旋后达70°~ 80°.依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无切口感染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患肢拇指、食指、中指掌侧及环指桡侧皮肤麻木1例,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复位良好,可恢复桡腕关节的稳定性,缓解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提按升降手法整复、肩--肱--胸外固定术,配合中药调治及功能锻炼,治疗锁骨外1/3骨折20例。结果复位均1次成功,全部病例达骨性愈合,无合并症发生。认为本法治疗可以减少骨折再移位发生和骨折不愈合,具有操作简单、患者舒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12例,术后服用补血益气、接骨续筋之剂,常规使用抗菌素3~5d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指导其功能锻炼,4~6周扶拐下床渐负重行走。结果:术后X线片示近解剖复位4例,8例功能复位。切口愈合时间12~14天,全部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8个月~1年取出内固定。经随访8~24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患肢骨骼发育未见异常,内固定取出后无1例再骨折。结论:微创复位钢板固定是该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段来宝  杨茂清 《中医正骨》2012,24(5):55-56,59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治疗不稳定型踝部骨折脱位60例临床疗效,分析其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踝部骨折脱位的病例,全部运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经皮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定期随访,通过定期的X线片观察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并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脱位均达准确复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8周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报告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LISS对该类骨折复位及愈合的影响 。方法:2005年5月~2007年4月通过对56例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其中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2例,股骨远端骨折24例;骨折按AO分型:A型12例,B型20例,C型24例)进行小切口、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术,于术后4周、8周、12周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1年摄X线片显示骨痂生成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4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痂生成,骨痂生成量增多、骨折对位及力线均可,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LISS钢板具备角度稳定性,具有手术切口小、骨折固定可靠、无需外固定、骨痂生成快、骨性愈合快、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翻转型肱骨外髁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高且困难。笔者1993~1998年共收治翻转型肱骨外髁骨折18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15岁,均为学生。左侧5例,右侧13例。受伤时间最短30min,最长3天。均有明显外伤史。患处疼痛,功能受限,X线摄片确诊为肱骨外髁骨折,骨折块严重翻转移位。2 治疗方法2-1 徒手复位 患者仰卧床上,患肢外展35°。臂丛神经麻醉成功后,术者右手在患肢肘窝摸清骨折块,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制定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从疼痛、被动牵拉试验、桡动脉搏动、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感觉及手指运动8个方面对2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患肢情况进行评分,观察评分异常或较差患儿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5例患儿,评分良好197例、异常14例、差4例。患肢评分异常的14例患儿,及时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治疗后,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患肢评分为差的4例患儿,2例急诊行血管探查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2例行急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中应用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可客观反映患肢的血液循环等病情变化,避免护理人员遗漏观察项目,便于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恒古骨伤愈合剂组32例、桃红四物汤组33例。2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后第1天开始,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患者予以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每次25 mL,每2日1次;桃红四物汤组患者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每日1剂,每日早晚各1次;共服用4周。记录术后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肢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检测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carboxy 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ⅠCP)含量。术后12个月,参照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后治疗;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术后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桃红四物汤组[(15.03±2.29)d,(18.52±3.51)d,t=-4.722,P=0.000;(19.09±2.96)d,(24.09±3.23)d,t=-6.497,P=0.000;(22.47±3.32)周,(26.79±2.89)周,t=-5.597,P=0.000]。服药前,2组患者患肢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5,P=0.324);服药4周后,2组患者患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服药前降低[(7.28±0.77)分,(2.75±0.76)分,t=26.070,P=0.000;(7.06±0.99)分,(3.18±0.85)分,t=17.913,P=0.000],且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患肢疼痛VAS评分低于桃红四物汤组(t=-2.160,P=0.035)。服药前,2组患者血清ALP、BGP、PⅠC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4,P=0.732;t=0.653,P=0.561;t=0.283,P=0.778);服药4周后,2组患者血清ALP、BGP含量较服药前增加、PⅠCP含量较服药前降低[恒古骨伤愈合剂组:(74.88±6.43)单位·L~(-1),(128.91±10.10)单位·L~(-1),t=-26.581,P=0.000;(2.26±0.39)μg·L~(-1),(3.76±0.50)μg·L~(-1),t=-11.789,P=0.000;(121.06±10.49)μg·L~(-1),(67.13±6.23)μg·L~(-1),t=23.366,P=0.000;桃红四物汤组:(75.45±7.12)单位·L~(-1),(112.33±7.86)单位·L~(-1),t=-20.542,P=0.000;(2.20±0.37)μg·L~(-1),(3.15±0.49)μg·L~(-1),t=-9.010,P=0.000;(120.27±11.90)μg·L~(-1),(77.33±7.74)μg·L~(-1),t=16.951,P=0.000],且恒古骨伤愈合剂组血清ALP、BGP含量高于桃红四物汤组(t=7.395,P=0.000;t=4.987,P=0.000)、PⅠCP含量低于桃红四物汤组(t=-5.844,P=0.000)。术后12个月参照上述疗效评价标准,恒古骨伤愈合剂组优19例、良11例、可2例,桃红四物汤组优16例、良9例、可8例,恒古骨伤愈合剂组的综合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组(Z=-6.377,P=0.000)。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术后治疗,可缓解患肢疼痛,促进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瘀斑消失及骨折愈合,综合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中ALP、BGP含量、降低血清中PⅠCP含量,调节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髓内钉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髓内钉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4~56岁,中位数36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股骨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9例,中下段骨折6例。简单骨折2例,复杂骨折19例。横断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2例,螺旋形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12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钢板断裂时间为钢板内固定术后8~40周,中位数15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内固定再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1例。结论:采用髓内钉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龄3~16岁,中位数8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左侧48例,右侧72例。受伤至治疗时间30 min至7 d,中位数2 d。随访观察患者疼痛改善、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复位情况良好,84例达到解剖复位,36例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骨折畸形愈合。6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处理后痊愈。治疗结束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8±0.71)分]较治疗前[(8.49±0.74)分]下降。患侧手握力治疗前达健侧的(14.63±2.67)%,治疗结束后1周达健侧的(87.28±3.89)%。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肢屈肘和伸肘肌力均达健侧的80%。按照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疗效,优111例、良9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痊愈111例、好转9例。结论: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病案举例 裘某,24岁,因臀部汽车挤压伤,伤后未能排尿,X线摄片示骨盆骨折,故以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伴急性尿潴留收入院。查:血压正常,但脉簿较快(110次/min)。予保留导尿,同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5d后因血肿感染引起持续高热,经用复达欣治疗,7d后感染控制,4 N后拔除导尿管,排尿较为正常而出院。1月后X线片承骨折已经愈合. 2月后因无举阳而找余诊治。诊见:贫血貌,自诉动则易出汗,纳差,怕冷,下肢不温,时有少腹胀痛。因已与女友订婚,出神压力非常大。血常规示中度贫血,勃起试验仅见阴茎胀大,无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