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莉  杨榕青  刘映霞  杨丽贞  孟娟  周泱  谢靖婧 《医学信息》2010,23(13):2127-212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2例,耳神经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6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萎缩1例。17例血清TRUST及TPPA均为阳性,CSF-VDRL阳性者12例。7例在治疗后1~6月复查脑脊液的各项指标,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下降或转阴,而CSF-VDRL试验仅1例转阴。结论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各指标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主要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等。结果28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上升,3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稍有上升(P<0.05);基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存在重叠情况。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病症,利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ELISA检测梅毒IgM抗体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确诊的67例早期梅毒、3例早期神经梅毒,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患者与26名非梅毒对照。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脑脊液的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同时作RPR及TPPA检测,结果表明,ELISA,RPR及TPP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8.5%和100%;ELISA法对于早期梅毒的敏感性(95.5%)高于RPR和TPPA(均为83.6%),而在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血清和3例早期神经梅毒脑脊液中,ELISA各检出2例阳性,提示ELISA法检测Tp-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优于RPR和TPPA,对早期神经梅毒和不定期潜伏梅毒的诊断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间质性梅毒占60%,CT/MRI表现以多发散在病灶多见,脑脊液检查50%病人细胞数升高,所有患者蛋白升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异常,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 ),60%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EEG异常率为100%,而ERP的P300、VEP、BAEP亦有较高的异常率。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性,实验室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提供临床及临床下损害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重视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危害性和早期诊断.方法分析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脏器损害发生情况及治疗、随访.结果除1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余4例存活并随访.于6个月时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转阴,于1w岁时各脏器损害恢复正常,但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持续阳性.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诊断,正规青霉素治疗及保护脏器功能,支持疗法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在协助儿童乙型流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14例乙型流感组患儿和106例对照组儿童的SAA、CRP、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计数水平,计算SAA/CRP比值.分析两组间白细胞(WBC)计数、SAA、CRP、SAA/CRP比值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在判断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方面的诊断效能.结果 乙型流感组SAA、SAA/CRP、WBC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流感组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乙型流感组SAA、SAA/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P<0.01),灵敏度分别为85.10%、73.70%,特异性分别为80.20%、92.50%.结论 SAA、SAA/CRP比值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指标,可以协助早期诊断儿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对开展早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首次确诊入院但未经治疗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糖定量、氯定量、白细胞计数、腺苷脱氨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单核细胞数降低与病程无相关性(P>0.05)。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与意识障碍有相关性(P<0.05)。结论:深入分析脑脊液各项指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方法对神经梅毒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男性,56岁,头痛半年伴右侧肢体无力半个月,收住神经外科。MRI示左顶叶可见环状强化的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大小1.3 cm×1.5 cm,脑膜瘤或转移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左顶叶脑内,边界清,质硬。镜下见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弥漫或围血管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多处可见凝固性坏死、炎性肉芽组织及脓肿形成。特殊染色(包括两次Warthin-Starry染色)均阴性。初步病理诊断:"左顶叶"脑组织重度急慢性炎,伴淋巴、浆细胞高度增生(以浆细胞增生为主)。患者10天后门诊检查,血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收住皮肤科。脑脊液梅毒血清确认试验(凝集法)阳性。对左顶叶手术标本再次行Warthin-Starry染色,经反复寻找找到梅毒螺旋体。最终病理诊断:"左顶叶"神经梅毒(树胶肿型)。结论梅毒感染早期的神经梅毒罕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误治(误诊率高达72%)。神经梅毒的基本病理改变是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病变及小动脉的血管内膜炎,诊断需结合病史(输血史、性伴侣感染史及吸毒史等)、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并应用Warthin-Starry特殊染色找到梅毒螺旋体,为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任建宇 《医学信息》2008,21(1):102-105
目的 研究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急性细菌性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像,血糖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糖的检测结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外周血像上很难鉴别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但当脑脊液的糖<1.7mmol/L、脑脊液白细胞总数>2000×106/L、中性粒细胞数>1000×106/L、蛋白>2.0g/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35时应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两者的敏感性依序为: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脑脊液糖、蛋白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结论 上述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降低误诊率. 别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像,血糖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糖的检测结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外周血像上很难鉴别急性细茵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但当脑脊液的糖<1.7mmol/L、脑脊液白细胞总数>2000×106/L、中性粒细胞数>1000×106/L、蛋白>2.0g/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35时应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两者的敏感 依序为: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脑脊液糖、蛋白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结论 上述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降低误诊率. 别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像,血糖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Ig、脑脊液Ig及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相关抗体检测在首发认知和精神行为异常的A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56例AE患者为试验组,5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IgM、血清IgG、脑脊液IgG水平,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IgG指数及血清、脑脊液AE相关抗体检出情况。试验组均予以激素、Ig等系统治疗,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gM、血清IgG、脑脊液IgG水平,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及IgG指数。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IgM、血清IgG、脑脊液IgG水平,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IgG指数及IgG指数0.7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抗N-甲基-D-天冬氨酸(anti-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抗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ion 1 protein,LGI1)抗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gM、血清IgG、脑脊液IgG水平,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及IgG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提示首发认知和精神行为异常的AE患者血清、脑脊液Ig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不同类型AE相关抗体,血清、脑脊液Ig水平也与疾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