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彬  叶凤青 《广西医学》2005,27(12):2002-2003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但对麻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从2001年开展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以来,成功施行412例,其麻醉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陈霞(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麻醉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浅低温;心脏;体外循环我院自1993年以来在体外循环下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3例,效果良好,就其体外循环管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总结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经验。方法:在鼻咽温32±1℃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畸形矫正。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室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体外循环时间25~81(29.8±11.2)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于时间短、比较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4年11月引进了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今共完成各类心内直视手术麻醉2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报告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2月期间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0例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不同于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它的优点在于体外循环不降温、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而保持冠脉灌注。有效避免了心脏的缺血缺氧导致的损害和再灌注损害。  相似文献   

7.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林  杨晋平  母存富  张熠 《四川医学》2006,27(12):1294-1295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空气栓塞的预防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998年10月至2006年1月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1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浅低温,维持鼻咽温度(31±1)℃,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维持心室率在40~60次/min的窦性慢心率,在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需升压、强心药物维持,无手术死亡,无低心排、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症状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肌保护直接影响手术成败和心功能的恢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不阻断主动脉,心肌冠脉血流不中断、心脏处于无负荷的空跳状态,比较接近生理状态,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常温麻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3 0例 ,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 ,术后心电图S T段改变轻微 ,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 ,心肌酶改变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常温麻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 ,前者对心肌酶的影响轻微 ,并可缩短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  相似文献   

9.
黄耀联 《广西医学》2011,33(6):772-773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6.8±12.5)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住院时间11 d,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心脏手术方式。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我院胸心外科对14例心脏病人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项目。由于不停跳时心肌供血、供氧充分,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之不停搏时应用常温或浅低温下体外循环(CPB),故患者心脏手术后恢复快,但由此对CPB的转流技术和配合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的要求提高。我科从1998年来共施行不停搏心内直视...  相似文献   

1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28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止进行探讨。方法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体环境,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无层级排气装置防止空气栓塞;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阻断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血供。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心肌保护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93年至 2 0 0 2年 1 1月 1 0 9例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种分类、术前心功能、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全组体外转流时间 1 2~ 1 30 m in,平均 37min,多巴胺用量 0~ 5 μg/ kg· h- 1 ,术后辅助呼吸 4~ 2 4 h,平均 1 2 .8h,发生并发症 1 5例次 ,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为 0 .91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术中心肌始终有氧合血灌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无血及再灌注损害 ,浅低温状态有利于降低全身代谢耗氧 ,进一步完善了术中心肌保护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发生 ;同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及不需漫长的降升温过程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易行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心脏不停跳的方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特点。方法:对1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浅低温不停跳、高流量的体外循环转流。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停机,无低心排及脑部并发症,无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的重点是预防术中发生心室纤颤。  相似文献   

15.
莫安胜  林辉  何巍  冯旭 《广西医学》2005,27(6):795-798
目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停辅助呼吸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心内手术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实验组的心内直视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两组病人术后送回ICU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设定为体重(kg)×12mL,频率为12次/min,氧饱和度为100%,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停CPB后2h、3h、4h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不停呼吸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肺的损伤,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监护3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莉红 《华夏医学》2002,15(5):613-6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已有40多年历史,术中温度在25~28℃,并在心脏停跳中施行手术.我院自1992~2000年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5例,术后进行ICU监护,密切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特别是术后1~4h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7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阻断腔静脉时间均较常规体外循环缩短 ,无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 ,术后均未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病人 ,且手术效果良好 ,但对于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应慎重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心内畸形修复和瓣膜替换格后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本组1000例接受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格胆诊断明确,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外科682例,瓣膜病变318例,术后常规住监护室。重点分析其术后的监护特点和护理体会。结果:早期死亡17例(死亡率1.7%),无脑气栓发生,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或护理意外。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配合合理的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及持续逆灌心肌保护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鼻咽温度控制在(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鼻咽温度控制在27~28℃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低温组的病例在鼻咽温度降至30~27℃的范围内出现室颤性停搏。结果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