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伊玢  孟晓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59-1963
目的 探讨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2例,Wagner分级均为0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足底压力及静态冲量监测,治疗组患者根据足底压力监测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平衡足底压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不采取个性化足底压力平衡改善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稳定曲线、足溃疡发生率、冲量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第三、四、五跖骨(M3、M4、M5)底部压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组治疗后,而第一跖骨(M1)、第二跖骨(M2)、第一脚趾(T1)、足跟(H)区域的压力则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步态平衡曲线有明显波动,压力重心分布曲线稍欠平滑即步态稳定性欠佳;而治疗组患者步态平衡曲线未见明显波动,足底压力分布较均衡.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足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14.3%(3/21),冲量>65%者比例分别为42.9%(9/12)和14.3%(3/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足底压力的改变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积极有效的平衡足底压力的措施,可降低足溃疡发生率,从源头上减少截肢率,保障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20%将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增高和异常分布是足溃疡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表明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是足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高达70%~90%[2]。为了充分评估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风险,早期检测患者静态站立和动态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分布都是非常必要的[3]。1足底压力测量方法及原理按足底压力测量系统的原理可以将测量系统分为足印技术、直接形象化技术、力板测试技术、多负载单元测试技术、压力鞋与…  相似文献   

3.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情况,探讨影响足底压力的各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Wagner分级法处于0级糖尿病足的335例患者,应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仪进行足底压力异常的筛查,同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踝肱指数、10 g纤维丝及胼胝分布情况.结果 左足底冲量为(594.89±260.32)N·S,右足底冲量为(570.77±222.02)N·S.足底压力与周围神经病变(β=1.866)、血管病变(β=2.319)、胼胝体(β=2.185)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年龄(β=-0.065)呈负相关(P值<0.05).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左、右足的足底压力冲量值均显著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值均<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足底胼胝体、下肢血管病变及年龄增大可导致足底压力的异常.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定期检测足底压力,可以及时筛查出高危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 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及步态相关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DC组相比,DPN组左足第3、4跖骨的峰值压力降低[(13.15±4.22)N/cm2 vs(11.96±3.94) N/cm2,P <0.05;(10.21±4.22) N/cm2 vs(9.14±3.66) N/cm2,P<0.05],右足第1、2、3跖骨峰值压力降低[(6.02±2.79) N/cm2vs(5.04±2.87) N/cm2,P< 0.05;(9.95±2.69) N/cm2 vs(9.18±2.77) N/cm2,P <0.05;(10.90±3.23)N/cm2vs(9.93±3.09)N/cm2,P<0.05],其余区域峰值压力、总应力、总接触面积、总应力-时间积分、各区域压力-时间积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PN组右足的整足接触阶段[56.8%(50.22%~62.45%) vs 59.5%(54.25%~64.15%),P<0.05]延长,离地阶段[31.25% (25.475% ~ 35.775%)vs 29%(24.95% ~33.65%),P<0.05]缩短,总时间[(858±12)ms vs(900±127)ms,P<0.05]延长,步行速度[(2.58±0.67) km/h vs(2.28±0.66) km/h,P<0.05]减慢.步行速度与多个区域的足底压强呈正相关(P<0.05),支撑相中的整足接触阶段与峰值压力呈负相关(P<0.05),离地阶段与峰值压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未见升高,步行速度减慢,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步行速度及步态进行矫正,使用压力-时间积分指标更能反映足底承受压力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的足底压力指标,总结其特征,评价其脊柱冠状位平衡与足底压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的44名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影像学检查包括Cobb角、骶骨中垂线(CSVL)和第7颈椎中垂线(C7PL)之间的偏移(也称为颈7侧方偏移)、主弯顶点侧方偏移(AT)和冠状位骨盆倾斜度(LPT)。对研究对象进行静态的足底压力测试,对双足接触面积和负荷比(相对双足的整体负荷)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AIS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结果 前足接触面积明显大于后足(均P<0.05),前足的负荷比明显小于后足(均P<0.05)。主弯侧颈7侧方偏移与前足接触面积(r=0.357,P=0.019)和负荷比(r=0.400,P=0.008)均呈正相关,主弯侧主弯顶点侧方偏移与前足的负荷比也呈正相关(r=0.331,P=0.030),但与接触面积无相关性。 结论 在脊柱侧弯中,冠状位平衡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颈7侧方偏移代表了总体冠状位平衡(GCB),主弯顶点侧方偏移(AT)代表局部冠状位平衡,这2个指标最能反应冠状位平衡状态。在主弯侧,颈7侧方偏移与前足接触面积和负荷比均呈正相关,主弯顶点侧方偏移与前足的负荷比也呈正相关。这表明,2个冠状位平衡特征均与足底压力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或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的评估,国内常常依据各类疼痛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术后的转移能力、步行能力等来判断,而国外则利用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来获得患者的足底压力中心、各区域压力峰值、分布等足底压力参数,通过与正常人的足底压力数据比较,或者纵向比较患者数据,从而判断术后的步态恢复及康复干预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分布特点。方法:使用比利时RS-SCAN2米压力平板,检测63例正常人(NC组)、61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及6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N组)的足底各部位动态压力。结果:三组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DN组的年龄长于DM组(P〈0.05)。本研究发现DM组与正常组相比,M3峰值压力升高(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组以下各部位动态压力与正常组及DM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左足M3、M5,压力增高,MF压力降低,右足M3、M5,压力增高,MF压力降低。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足底压力与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程中,部分区域足底压力逐渐发生变化,使整个足底受力失衡,最终导致某区域压力异常增高或降低,异常增高的区域可能使足底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去除前后局部压力变化。方法对13例有足底胼胝的糖尿病患者检查身高、体重,以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2 m板检查其胼胝去除前后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局部压力、局部冲量。结果胼胝去除后,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局部压力、局部冲量等指标分别下降了13%、11%、18%和18%,与胼胝去除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去除足底胼胝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足部压力,减少形成溃疡的机会,对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冬梅  张友梅 《当代医学》2014,(19):130-131
观察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3年1月来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n=45)。常规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常规护理及足底穴位按摩。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5.8d,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1.9d;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患者实施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有足外翻表现的脑瘫患儿步行时的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有足外翻的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20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应用JPD1600型足底压力测试仪对足底的5个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取得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将正常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足外翻患儿的足底压力特征。结果在自然行走时,正常足与外翻足足底各区域接触面积占全掌的百分比、着地时相、足底各区域所受冲量占全掌比例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足外翻对患儿行走时的步态有不良影响,需尽早规范治疗以改善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峰值、分布情况,及与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胼胝、穿鞋习惯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38人,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糖尿病。所有受试者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分为10个区域:第1趾,第2趾,第3~5趾,第1、2、3、4、5跖骨头,足弓,足跟。计算5次测量的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结果】MPP值为(385.0±90.2)kPa。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男女之间MPP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第1跖骨头和第1趾区域压力高于女性。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MPP不相关,但与某些足底压力相关。有胼胝者足底压力较无胼胝者高。【结论】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质量和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综合视听觉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 and Yahr分级1.5-3级),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 ± 11)岁?每位受试者在综合视听觉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月后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定,统计分析其特点及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双侧静态足底压力训练前排序为:8区>7区>4区>5区>3区>6区>1区>2区,训练1周后及3月后变化为: 8区>7区>4区>5区>6区>3区>1区>2区,且症状较重侧拇趾部及第5中足骨部压力显著下降,身体重心向后调整,症状较重侧足中心漂移范围显著减小(P < 0.05);动态足底压力测定中,训练前症状较重侧足跟着地期占支撑期0.3%, 训练1周后及3月后分别上升为2.2%和5.8%,即患者步行状态下重心后移,足跟着地期在整个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 < 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为重心前移且两侧漂移范围大,行走时足跟着地不明显?综合视听觉训练可改善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使重心稳定且后移,强化了步行中足跟落地,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足底操干预在0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足底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足底压力水平、神经损害[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足背动脉血流速度(DAMV)、踝肱指数(ABI)水平、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双侧足跟外侧、足跟内侧、第1跖骨头、第2~4跖骨头、第5跖骨头、足弓、拇指及第2~5趾压力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等TC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AMV、AB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底操干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可降低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底压力水平和神经损害评分,提高DAMV水平、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足底操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配合足底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洗配合足底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足底按摩治疗糖尿病足对改善患者餐后血糖、下肢血液循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励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08-1809
已知足底压力升高是足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两者相关性高达70%~90%。足底压力异常增高由于机械压力直接破坏组织、使足底毛细血管闭塞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破坏、反复持续的机械压力使组织发生无菌性、酶性自溶,从而导致足溃疡。所以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徐新智 《医学争鸣》2001,22(11):990-990
0 引言 足底压力的大小与分布能反映人体腿、足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信息 .测试、分析足底应力 ,对临床诊断、疾患程度测定和术后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1 ] .目前常采用的压力鞋、压力板方法除材料要求高、精度易受影响外 ,存在着难以反映足底压力分布状态的缺陷 ,同时对不同年龄、不同足长和不同足部疾患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1 ] .我们设计制作了动态视频图像足底压力测试分析系统 ,并在骨科多项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1 方法 将直接形象化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 ,建立动态足底压力图像分析系统 ,实验拟合压力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易筋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睁眼、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功能及足底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在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及针刺治疗等,1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采用F-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60例志愿者行走的足底压力静力性分部参数,统 计分析足底压力数据和重力分部数据;分析身高、性别、体质量、踝臂指数(ankle arm index, AAI)、峰值血糖浓度、BMI等因素对足底压力 分布的影响并与正常中国人的足底压力数据比较。结果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34例)前外侧足的足底瞬时峰值压力与平均峰值压力较正常人 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26例)显著增高(P<0.05)。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各项中心分部参数最优,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则 最差。性别、峰值血糖浓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较小,身高、体质量、BMI、AAI与足底压力相关性弱,身高、体质量、BMI与静态站立时接触面 积呈强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改变糖尿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可为临床防治糖 尿病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与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使用Footscan SCSI 0.5米平板系统对68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70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1.前足及后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5);中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1)。2.B组左足M5及左足HM的峰值压强(PP)高于A组,P<0.01;B组左足MF的PP低于A组,P<0.01。3.DM患者双足足底各区域的PP分布无明显差异,大致为:M3>M4>HM>M2,HL>M5>M1>T1>MF>T2-5。结论 DPN患者与DM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存在差异。足底压力检测是早期发现DM人群足部物理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