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利拉鲁肽0.6 mg皮下注射,1次/d,1周后增加至1.2 mg,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功能,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血脂水平。结果:16周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均<0.05),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谱,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和BMI。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BMI、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10.26%(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改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储辉  赵美华 《当代医学》2016,(26):121-12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FBG、2h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 FBG、2hPG 和 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腰围和 BMI 治疗后均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腰围和 BMI 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后,患者血糖显著下降,达到与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在患者体重控制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小囡  李可心  张英 《吉林医学》2012,(34):7476-7477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时期住院,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6周后的BMI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经"生活方式干预+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和/或胰岛素联合治疗"效果不理想2型糖尿病病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观察期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血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HbA1c、FBG、PPG、血脂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经饮食运动疗法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56例经饮食运动治疗失败后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吡嗪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随访一年,收集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数据。结果:治疗6月、12月后两组FPG、2hPG、HbA1c、血脂、BMI等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除能有效改善FPG、2hPG、HbA1c水平外,还能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组,50例)和门冬胰岛素30(B组,46例)强化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FPG达标率、静脉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2hP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HbAl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治疗12w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两组FPG、2hPG及2hPG达标率、HbAlc和HbAlc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FPG达标率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3%、25.1%,B组有可记录到的夜间低血糖发生。A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BMI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在控制夜间低血糖发生和体质量增加方面,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方案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5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与格列美脲组,每组各29例,分别给予艾塞那肽和格列美脲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 A1c)、血脂、尿素(blood urea,BUN)、肌酐(creatinine,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变化。结果 24周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艾塞那肽组体重、BMI、SBP较治疗前降低(P0.05),24周治疗后,艾塞那肽组UACR、TGF-β1、SBP、体重、BMI较格列美脲组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通过降低血糖、血压,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排泄及抗纤维化作用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期住院,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 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6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不达标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15例,将原治疗方案中的胰岛素改为艾塞那肽,疗程12周,期间根据血糖水平微量调整口服药物用量。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胰高血糖素(GC)、生长抑素(SS)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艾塞那肽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BMI、2hPG、HbA1C、TG、TC、GC均明显降低(t=2.54~6.61,P<0.05),SS、餐后2hC肽明显升高(t=7.44、2.62,P<0.05),FPG呈下降趋势,空腹C肽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艾塞那肽可有效降低糖血、控制体质量、改善脂代谢、降低低糖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糖、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 方法 T2DM合并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艾塞那肽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10 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0.2 U/kg或6~10 U。治疗12周,观察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HDL、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酶学指标(ALT、AST)及血清chemerin水平,B超定量肝脏脂肪含量(LFC)变化。 结果 治疗12周后,艾塞那肽组BW、BMI、腰臀比(WHR)、HbA1c、FPG、TG,2hPG、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 P<0.01),FINS、HOMA-IR及chemerin水平亦降低(P<0.01),LFC减少(P<0.01)。对照组的HbA1c、FPG较治疗前降低(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MI、TG、HOMA-IR、chemerin与LFC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TG的下降纳入回归方程,是LFC下降的独立影响因子(β值分别为1.614、 1.360, P<0.05)。 结论 艾塞那肽能够改善糖脂代谢、肝功能,同时减轻体质量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chemerin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T2DM合并NAFLD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59例初诊糖尿病,空腹血糖(FPG)高于10mmol/L患者单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1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A组,n=20)和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组(B组,n=18),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FPG、2hPG、HbA1c、体重指数(BMI),观察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同期的FPG、2hPG、HbA1c、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徐欢  胡欣  温玉洁  莫子韶 《广西医学》2015,37(3):341-343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raglutide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T2DM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iraglutide,治疗16周。观察Liraglutide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Liraglutide治疗后T2DM患者HbA1c、FPG、2hPG和BM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S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iraglutide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Liraglutide治疗T2DM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治疗前、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清nesfatin-1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LFC)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对15例应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FC和nesfatin-1水平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定量测定LFC.结果 与基线水平比较,加用艾塞那肽后体质量、2hPG、HbA1c、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FBG、HOMA-IR、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nesfatin-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32±0.47 vs 0.92±0.62,P<0.05),LF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10(7.90% ~21.20%)%vs 7.60(5.30%~ 15.6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和BMI的下降为LFC下降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具有提高nesfatin-1水平及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该药有望成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洁  王扬天  许一新  陈晔  王坚  彭丽 《重庆医学》2013,42(14):1630-1632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中加用艾塞那肽(Exendin-4)的疗效。方法对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0例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5μg,治疗1个月后改为10μg,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血脂及体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后血糖、HbA1c、胰岛功能、血脂、体质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质量,改善血脂水平和胰β细胞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是T2DM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联合口服瑞格列奈(1mg,tid,po)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低血糖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12周仅有3例轻度低血糖出现),C肽水平较前有所升高.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适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失效后,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筛选68例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21:30)加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14周,比较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结果加用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4周后,患者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h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未见低血糖发生,体重指数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需及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