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了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包括营养方法;术前饮食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护理;术后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认为加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能纠正术前营养不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时发现营养支持是否有效及相关并发症,减少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为营养支持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利于肝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胃癌术后的患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28例)、肠外营养(25例),对照组(19例)营养支持,平均年龄(54.23±13.12)岁,按体重每天供给热能125 kJ/kg和蛋白质1.25 g/kg,通过治疗前后对照各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经治疗,EN组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和PN组(P均<0.05).对照组、PN组术后7d体重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EN组TSF与对照组、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N组Hb、TP、A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N组总胆汁酸明显高于EN组(P均<0.05).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对肿瘤患者有明显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观察胃肠并发症及高血糖、二重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多,易发生高血糖、二重感染及胃肠功能衰竭。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少。能有效保护胃肠功能,降低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论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实施肠内加肠外营养,不仅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外瘘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43例结肠一期或二期吻合术病员的诊治情况、结肠吻合术后肠外瘘的原因及其防治。结果肠外瘘原因包括:1例是术前、术中诊断不明确,盲目行肠肿块切除、肠吻合术;1例在腹腔感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肠管损伤严重水肿明显时强行做一期吻合,吻合的肠管无法愈合而致肠瘘;1例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内有大量粪便、肠管水肿情况下强行做一期吻合。治疗或预防则根据以上原因进行。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恰当的营养,是结肠吻合口瘘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血糖控制、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成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组(30kcal/kg/d)、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30kcal/kg/d)、允许性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组(20kcal/kg/d)及允许性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组(20kcal/kg/d),监测各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IgA等,并观察有无感染发生现象。结论 术后短期的允许性低能量摄入并不妨碍患者肠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的恢复及改善,而在此基础上的允许性低能量肠内营养支持依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给予保守治疗,5例分别行肠造口、肠切除吻合加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即肠内营养治疗的5例45 d后恢复正常饮食,5例手术加营养治疗的患者最终行确定性手术后45 d渐次恢复正常饮食,10例患者体重均较治疗前增加,血清白蛋白等亦较前增加.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下的手术治疗是放射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