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行ESD治疗,护理方法包括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剥离病灶,其中术后延迟出血1例,予内镜下成功止血,术中穿孔1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加速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叶柳芽  夏云  楼奇峰  徐佳英  王蓉  杨莹   《护理与康复》2021,20(11):47-49
总结1例直肠覆膜金属支架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穿孔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重视管道固定,做好管道冲洗、引流,同时注重皮肤护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进行出院指导.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于住院16 d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胃肠息肉套扎治疗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科自2005-09开展了镜下肠息肉套扎治疗技术,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基底直径≥2cm)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21例行ESD治疗的直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ES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1例病变基底直径在2~4cm之间,其中2~3cm的15例,>3 cm的6例,位于距肛缘4~15 cm之间.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1例转外科手术,ESD治疗成功率95.2%.ESD治疗时间43~ 139 min(平均87 min).并发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ESD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4例,其中2例伴癌变,8例伴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术后所有患者定期随访(>6个月),无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ESD可切除范围广,局部复发率低,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侯煜  杨艳  李琳  周洁琛  丁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96-799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6-01-2009-10共完成80岁以上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6例,术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操作,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存在焦虑22例。46例患者总共顺利切除结直肠息肉65个,切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80岁以上结直肠息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护士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娴熟配合、术后细致观察有利于治疗更快、更安全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09-910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时间短,患者胃肠道、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快复发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护理.方法 对33例直肠类癌患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3例直肠类癌患者,肿瘤直径0.2~0.5 cm(平均0.35 cm),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病灶整块切除30例,分块切除3例.结论 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新方法,以往需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严密的病情观察,治疗前、中、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3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并发症的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纪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1011-1012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术后患者术后护理措施。方法65例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采取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并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病例临床治愈率为100%,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1例显微内镜下治疗C_(1、2)脱位术中损伤咽后壁(咽食管段)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方法.术后对患者咽后壁裂孔进行了修补,但修补后又再发裂孔和感染,经1个月多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护理要点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咽后壁裂孔和颈前路切口的观察和护理,长期留王胃管的护理,以及疼痛护理.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1例晚期食管破裂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肠外瘘特点,采用暴露瘘口周围皮肤,局部辅以药物及物理疗法,造瘘口近端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引流消化液并回输,使用床上支架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既保护了瘘口周围皮肤,又促进了营养液吸收,最终行手术治疗肠瘘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9例新生儿行危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术中重点观察患儿呼吸、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等的变化,加强全身麻醉的配合和药物的安全使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组6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心动过缓,5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术中急性心包填塞,外科紧急手术修补.经针对性的治疗及处理,18例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均稳定,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4.
总结1例先天性腰疝嵌顿肠穿孔后引起右侧腰背部感染并发肠瘘患儿的护理经验.采取局部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保护切口周围皮肤,实施正确的体位护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等措施,患儿腰背部创面愈合,住院34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肠型白塞病患儿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等,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得到控制,转至消化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巨大扁平病变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12月该科肠镜检查发现的25例直径>2 cm的直肠扁平病变进行ESD切除治疗的病例资料,总结ESD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切除治疗,2例术后当晚出现便血,予经内镜对症处理后血止.随访期(1~24个月)内除1例手术创面出现增生肉芽肿外,其余全部瘢痕愈合,无1例复发.所随访的患者术后复查肠镜示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随着ESD的不断开展及治疗器械和设备的不断改进,直肠巨大扁平病变可以得到1次、完整切除,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护士在ESD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配件的性能及熟练的操作,与医生配合默契,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例冠状切口面下掀翻术合并钛板鼻背修复治疗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并钛板鼻背修复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在于生命体征的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颅面部切口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全面、安全、有效、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格饮食控制,适当体育锻炼为主的行为干预,并给予心理支持,以控制肥胖和摄食过度;遵医嘱药物治疗;加强智能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患者住院34d后出院,出院2个月随诊,体重减轻,血压较前下降,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及做好各种抢救准备,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术后严密监侧生命体征及病情,早期发现失血性休克,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度过危险阶段,确保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治疗成功.出院后给予正确安胎指导及定期B超复查,以确保宫内胎儿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20.
Lee DW  Lee HS  Jung MK  Kim SK  Jeon SW 《Endoscopy》2012,44(3):293-296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s safe and effective, but a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SD has increased, so has the number of iatrogenic perforations. We describe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fter precutting (EMR-P) in a series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a macroperforation during ESD.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case series from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in an academic tertiary care center. The study involved 16 patients with macroperforation out of 117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D between November 2006 and January 2011. En bloc resection by EMR-P was achieved in 12 out of 16 patients (75%) and piecemeal resection in 4 (25%).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a mean hospital stay of 6.8 days without further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during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11.4 months. Macroperforation during ESD can be managed successfully by endoscopic closure, and EMR-P should the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