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护理对车祸伤致右股骨颈骨折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从单纯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向的需要。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对疾病的护理范围,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和理念使得护理工作由单一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对患者心身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方式及其意义。方法 总结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5例中风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分析中风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因素对医护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的心理护理方式。结果 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整体观念,正确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功能康复的同时,注重心理康复,可以使中风患者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结论 心理护理是中风病人治疗的重要内容;加强重视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芳贤 《家庭护士》2008,6(3):253-253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我院自2004年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体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始终,针对骨折病人在心理、体位、清洁、着衣、护理操作、疼痛、病房环境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让病人感觉舒适,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经2年对300例股骨颈骨折住院病人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我国护理发展现状看,正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它使千头万绪的护理工作变得有条理性、计划性和可靠性。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程序就是按照科学的护理模式进行,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人的心理需求、心理反应、心理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心理问题的解答及效果评价,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旦云  成志琴  邹美琴 《全科护理》2012,(35):3281-3282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纤维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行咽喉镜检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互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插镜时间、镜检时间、检查前心理状态及对检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插镜时间、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护理模式运用于纤维喉镜检查中可缩短病人检查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心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人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灵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江西省某肿瘤医院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人护理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12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肺癌化疗病人的生存质量总分为(83.85±8.17)分、灵性水平总分为(28.85±6.97)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人护理模式在提高肺癌化疗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灵性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现代医学模式向全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许曦微  武娟 《护理研究》2006,20(3):797-79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目标,以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导向,除了常规的疾病护理外,强调护理人员要运用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对病人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内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于2005年9月-2005年11月对46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柳春霞 《护理研究》2012,26(9):843-844
现代双心医学认为,心脏病是病人心脏和心理的共同病变,心脏的器质性病变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衰退,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价[1].在老年病科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老年冠心病病人住院期间不同心理变化的细致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各科心理护理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美  段慧君 《护理研究》2006,20(5):1404-1405
随着新型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临床护理模式与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适应,这一模式将病人看作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人。在过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认为只有精神科病人才需要心理护理,而忽视了临床各科室病人的多种心理需求。在强调整体护理的今天,对临床新老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专业教学和临床学习中,比较重视生物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而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造成了临床护理工作,重躯体轻心理的状况。我们需要从病人切身需要和临床工作的切实可行性两方面入手,努力搞好对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体现医疗人文关怀,帮助病人更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迅猛增加 ,护理模式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更加重视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的新的护理模式。实践证明 ,根据不同病人术前、术中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预防并发症 ,促进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已成为手术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 收集资料 ,确定护理问题病人在接受手术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 ,怕得不到满意的治疗和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行为理论(KAP)模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自制的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评价表进行评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除常规教育外还应用KAP模式护理干预。半年后对两组人群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经过KAP模式护理干预,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平稳,遵医行为及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P〈0.05)。结论KAP模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有显著影响,对高血压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方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手术前后访视在增进病人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适应这种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对于手术室工作而言,增加手术前后的访视便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手术病人术前及术后访视,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考虑病人的需求,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顺利康复。该文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与ICU护理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照兰 《护理研究》2006,20(9):2516-2517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医护人员和广大病人认可。ICU病房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为了解经心理学培训的ICU护士对ICU的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我院急诊ICU病房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罗伊(Roy)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3例AMI病人实施Roy适应模式,根据对病人的三级评估,找出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个方面所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评价疗效。结果:实施Roy适应模式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及Zung焦虑量表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病人的满意度、相关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Roy适应模式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心理焦虑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病人多合并烦躁、抑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1-3]。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同时对病人的康复和预后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病人产生轻生等后果[4]。"双心护理"模式是在注重病人心血管疾病整体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的现代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2年3月—2012年8月心内科720例住院病人进行"双心护理",现将实施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叶继平 《现代护理》1999,5(10):47-4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正在我国展开,这是一种以先进的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护理工作改革,代表着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趋与方向。我科从1997年12月创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通过六个月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1实施方案1.1转变护理观念过去的功能制护理只是以疾病为中心,护士围着医嘱和常现转,忽略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病人看作是有多层次需要的社会的、文化的、生物的、心理变化的人,护土要围着病人转…  相似文献   

18.
周丽英 《家庭护士》2007,5(6):65-6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2月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病人手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并针对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咨询,使老年病人在术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神经症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神经症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根据护理评估,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辅以心理护理,将两组病人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是神经症病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芳 《现代护理》2005,11(9):709-709
目的 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A、B2组,A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B组采用功能制护理模式。比较2组术前晚失眠、术中诉害怕、颤栗、需加用镇静剂及术后出现并发症例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满意评分。结果 A组病人围术期心理反应较平衡,并发症少,恢复抉,满意度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