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nm23-H1和nm23-H2mRNA在47例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发现nm23-H1和nm23-H2mRNA在颊癌原发灶、癌旁粘膜、正常颊粘膜、颌下腺、白斑、正常淋巴结和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m23-H1在肿瘤转移组颊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P<0.05),nm23-H2在颊癌有、无转移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nm23-H1和nm23-H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关(P>0.05)。结果提示:nm23-H1mRNA表达下降与颊癌转移关系密切,而nm23-H2mRNA表达与颊癌转移无关;通过Q-RT-PCR检测nm23-H1mRNA的表达水平可为临床预测颊癌的转移提供有价值的指标。Q-RT-PCR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少量组织提取的总RNA即可检测nm2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颊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32-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nm23-H1mRNA经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  相似文献   

3.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11例有转移颊癌患者中有9例(81.8%)为nm23-H1低表达;而19例无转移颊癌,有15例(78.9%)为高表达(P<0.05)。nm23-H2mRNA表达在有无转移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颊癌的转移过程中,nm23-H1比nm23-H2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H1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有无颊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韬  赖钦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92-294,I024
目的 研究nm23-H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X^2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较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2检验发现,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3年组和大于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Cox模型  相似文献   

5.
nm23是引人注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分为nm23-H1和nm23-H2两个亚型,编码具有NDPK活性的蛋白。nm23基因的mRNA、蛋白质表达下降,等位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的高转移潜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酶谱法对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与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粘膜及血浆中均存在MMP-2,而OSCC癌组织及血浆中MMP-2含量升高与OSCC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OSCC癌组织中MMP-2含量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结论:MMP-2可判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nm2 3是近年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nm2 3包括nm2 3 H1和nm2 3 H2 两个亚型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鳞癌nm2 3 H1基因的存在状态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30例口腔鳞癌标本及7例正常对照标本均来自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鳞癌组织学根据Broder分级分为 4级。口腔鳞癌转移癌细胞系GNM及舌鳞癌细胞系Tscca由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2 .PCR扩增nm2 3 H1基因 :引物设计 :正义链 5′GGCTCGAAATGGCCAACT GTGAGCG3′,反义链…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和蛋白明胶酶谱法对40例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血浆中(MMP-2)的表达和含量进行研究,并与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黏膜中均表达MMP-2,而OSCC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呈过量表达,MMP-2表达升高和活性增加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但与口腔鳞癌颈淋韦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MMP-2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了人主要组织相容抗原DR(HLA-DR)抗原分子在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改变。方法 应用HLA-DR特异性单抗和HLA-DRβ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从蛋白及转录水平检测了32例人口腔鳞癌原发灶、1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和26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标本内HLA-DR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原发灶内HLA-DR的表达显著性的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P< 0·05);淋巴结转移灶的HLA-DR表达与原发灶和正常粘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于HLA-DR表达的检测具有一致性。结论 HLA-DR在口腔鳞癌中存在有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但与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GF-B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2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B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中均表达TGF-B1、TGF-B2、TGF-B3,但程度不同。TGF-B1、TGF-B2在口腔鳞癌中呈过表达。口腔鳞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与TGF-B1、 TGF-B2过表达有关,与TGF-B3的表达无关。结论:TGF-B1和TGF-B2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过程,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nm2 3 H1 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 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nm2 3 H1 蛋白染色 ,利用 χ2 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χ2 检验发现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 3年组和大于 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 ;多因素Cox分析未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结论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不是影响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nm2 3 H1 蛋白可能通过对转移的作用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在正常口腔粘膜 (NM)、口腔粘膜白斑 (LK)及口腔粘膜鳞癌 (OSCC)中的不同表达 ,分析其在OSCC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其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m2 3 -H1在 8例NM、12例LK及 5 8例OSCC中的不同表达 ,用x2 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2 3 -H1在NM及LK中多数为高染 ,分别占 87 2 5 %和 83 3% ,而在OSCC中低染率为 5 6 90 % ,与前两者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 (p<0 0 5 ) ;nm2 3 H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 ,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是判断肿瘤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其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扩增了30例入口腔鳞癌,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3-H1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组细胞株nm23-H1mRNA水平,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口腔鳞癌外,所有标本均无nm23-H1结构变化。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7例nm23-H1mRNA表达阴性,而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5例表达阴性,且GNM nm23-H1阳性率低于TSCCa(41.2%对63.1%),nm23-H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nm23-H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nm23-H1 m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nm23-H1基因产物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YK(L)对OS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K(L)在27例OSCC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采用14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探讨其与OSC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OSCC组织中SYK(L)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牙龈组织(P<0.01),同一患者癌组织中SYK(L)表达量比癌旁组织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SYK(L)表达量普遍低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 SYK(L)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作为抑癌基因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7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80例颈淋巴结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TG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u-PA系统的主要成分(u-PA、PA1-1及PAI-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口腔鳞癌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u-PA系统各因子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u-PA系统各因子表达阴性,而在口腔鳞癌组织中u-PA系统表达则呈不均质性;在40例肿瘤中PAI-2阳性表达2例,u-PA系统u-PA和PAI-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在21例Ⅰ、Ⅱ期口腔鳞癌中u-PA、PAI-1呈低水平表达,19例Ⅲ、Ⅳ期口腔鳞癌中则呈高水平表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中u-PA系统和PAI-1呈高水平,而在无转移组中则呈低水平表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u-PA与PAI-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PA系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和抑癌基因nm23-H1的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OSCC60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VEGFR-3和nm23-H1的表达,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s density,LVD),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SCC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58.3%,LVD为(8.43±2.64)个/高倍镜下和nm23-H。阳性表达,三者均明显差异于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P〈0.05),VEGF-C表达和LVD、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nm23-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在OSCC淋巴转移中VEGF-C、VEGFR-3高表达和nm23-H1蛋白缺失起重要作用,三者的检测结果对深入探讨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