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波和上海两地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的流行优势型和毒力等.方法:用PCR快速筛检与GB法相结合方法分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用血清学和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群和基因分型;用PCR方法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从3 740份海产品中分离出1 50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0.29%,其中宁波地区检出率为41.42%,上海地区检出率为21.86%;菌株的生化反应典型,5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0个血清群,有30株VP未被分型,分型率为95.06%,3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29个PFGE型;49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株带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tr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41%.结论:宁波、上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率较高,是诱发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原因食品.菌株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其流行优势群与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相关性不明显;菌株带tdh和trh毒力基因较低,与病人分离株有明显差别,根据该特征,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便于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2.
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与毒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为海洋性细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底及海产品(鱼、虾、贝类、梭子蟹等)中,是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解本省沿海城市海产品中该菌的污染状况,防止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于2004年6~11月对启东市100份海产品进行了检测,并对检出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小白鼠毒力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厦门市思明区2014-2016年5-10月份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4-2016年5-10月份自思明区农贸市场与超市采集海产品样品分离副溶血弧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 结果 180份样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146株,检出率为81.11%,各类海产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月份检出率均较5月份高。分离菌株血清群分布广泛,呈多样化状况,且以O2(27.27%)、O1(22.60%)、O4(15.75%)、O3(10.96%)为主。所有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曲松等16种抗生素敏感。仅检出一株菌株携带tdh毒力基因,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68%。 结论 2014-2016年厦门市思明区5-10月份海产品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株血清型以O2、O1、O4、O3为主,呈多样性;毒力基因携带率不高;分离株均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改良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 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以评估2种增菌液和2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C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tl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所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l基因。[结论] 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毒力与药物敏感性。方法自农贸市场与饭店采取海产品样品,参考国标法(GB/T4789-2008)对样品进行检测,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紫红色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神奈川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96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7株,检出率为80.1%,其中冷冻与保鲜海鱼类检出率为96.4%,贝壳类产品检出率为80.8%,鲜活鱼虾类检出率为6.7%,鲜海带类检出率为40.9%,海蜇类检出率为66.7%。VP种属特异性的基因tlh的PCR鉴定与显色培养基的鉴定结果一致;237株VP神奈川试验阳性69株;常用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完全不耐药的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美满霉素、奥复星、麦迪霉素、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丙氟哌酸、复达欣等。结论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菌株含毒力占29.1%,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显色培养基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该菌也是北京市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解北京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2006年7~8月对市场出售的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共52件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北京市各大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的随机抽检样品。包括鲜活和冷冻的虾、鱼、贝等海产品共计52件。1.2材料3.5%NaC…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孤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培养基(TCBS),以评估两种增菌液和两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G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tI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I基因。[结论]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桐乡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风险评估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分型;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 tlh、tdh 和 trh。结果 2015年-2018年总检出率为42.24%(49、116)不同年份(x2=25.71)、不同季度(x2=25.09)和不同地点(x2=6.24)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x2=5.45)、不同采样场所(x2=4.98)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血清型分型以O3:KUT(32.65%)、O4:KUT(26.53%)、O1∶KUT(20.41%)为主;毒力基因阳性率tlh100.00%(49/49)、tdh0.00%(0/49)和trh2.04%(1/49,来自三文鱼)。结论 桐乡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建议应加强对该菌的食源性主动监测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用API20E检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I细菌鉴定系统为国际公认标准鉴定系统 ,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API2 0 E是肠杆菌科和其它 G-杆菌的标准鉴定系统。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细菌 ,海产品中带菌较多 ,为了食用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 ,在每年夏季按照国家标准 GB- 4 789.7检验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本文首次应用 API2 0 E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 ,检验结果快速、准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鲜活和冷冻的虾、蟹、鱼、贝等海产品采自本市各大商场、宾馆、饭店 ,共 2 9件。1.2 培养基与试剂  API2 0 E试剂条 ,…  相似文献   

10.
应用筛检方法快速检测小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筛检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方法,提高检出率和检测速度。方法:用PCR快速筛检,GB法寻找目标菌,以生化分步筛检作出初步确定,再经系统生化鉴定确认之。结果:356份海产品经筛检检出副溶血弧菌141株,检出率为39.61%,其中PCR一次性检出了141株副溶血性弧菌阳性基因,GB法分离到115株副溶血性弧菌,26株通过二次增菌才分离到,生化筛检与系统特殊化一致率达100%,检出带TD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5株,未检出TRH毒力基因。结论:应用发现PCR、GB和典型生化分步联合的筛检方法,可用于筛检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具有快捷、大容量、方便的优点,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多病原污染物监测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间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方法:采集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检测腹泻病例样品5590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99株,检出率为4.99%。检出高峰7月-9月份;年龄分布4岁~81岁,男女比例接近1∶1;以临海的东部地区居多。血清分型方面,共分出8个血清群,30个血清型,其中O3:K6型检出186件,占62.21%,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99.33%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4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基本摸清了浦东新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特点、血清型、耐药性,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象山地产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象山地产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其与食物中毒的相关性,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监测数据。方法按不同季节分批从本地水产销售市场采集鱼类、甲壳类、贝类样品,采用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检测,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全年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54.2%,最高含量≥24000MPN/100g;检出率及污染量以第3季度为最高;各类海产品中以贝类受污染程度最严重;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以O11、O4、O5为主,其中3株携带TDH基因。结论象山地产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本地食物中毒的发生相一致,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魏爱旺  马智龙  杨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63-1964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为预防控制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利用血清凝聚试验进行分群,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毒素(TRH)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株水产品分离株分布于O4、O3、O2、O11、O5、O1共6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TDH与TRH毒力基因均阴性。22株食品中毒分离株分布于O3、O4、O1共3个血清群,以O3群为主,占81.8%,TDH阳性率77.3%,TRH阳性率13.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抗生素部分耐药或完全耐药,对其他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与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分离菌株对多种常用药物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制适合各层次实验室使用的,快速、准确地检测鉴定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gyras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扩增后的特异片断制成阳性模板,绘制标准曲线。以副溶血弧菌菌株8株及同源、非同源参考菌株24株,做特异性检测;将阳性污染菌按梯度加入阴性样品为模拟样本,做敏感性检测。同时使用PE7000型定量PCR仪和国产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检测。结果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8株副溶血弧菌结果均为阳性,而其它24株菌株均为阴性(其中8株是弧菌科,16株分别来自不同的菌属);该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阳性模板浓度与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9871。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其检测低限为10cfuml。对32个模拟样本直接进行定量检测,则检测低限在102cfug;经过24小时增菌培养,检测低限可达2cfug。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能避免常规PCR方法易污染的缺陷,在国产仪器上测试同样取得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便于基层实验室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起农村婚丧宴引起食物中毒案例,为预防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留样食物样品、患者呕吐物、排泻物、肛拭子,厨师肛拭子检测分析。结果本次事件报告发病39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牛肉脯为可能食品,在6份患者肛拭子和牛肉脯及素鸡剩余食品中分离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起事件为居民家中聚餐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金玉娟  甘丽萍  陈应坚  杨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15-16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起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WS271-2007等标准对10名病人的肛拭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份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样本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在92.9%~100%之间,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K8和O3:K6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剩余食物、病人粪便等样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Sensititre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鉴定板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从15份样品中分离到氧化酶阳性菌株,鉴定结果证明所分离的菌株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同一霍乱带菌者中分离的2种血清型霍乱弧菌开展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药敏纸片法、PCR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试验对两株菌开展研究。结果:两株菌的血清型、噬菌体生物型均不同,耐药性、毒力基因结果相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带型高度相似。结论:两株菌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非常小,应为同源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内陆地区污染状况,揭示其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科学有效地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荆州市市售水产品及其环境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rh、tdh、ureC和T3SS2(vsC2、vcrD2)等基因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360份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2.50%(81/360),其中海产品的检出率最高,为31.28%(56/179),淡水产品检出率16.42%(1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