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何燕 《吉林医学》2011,32(22):4618-46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资料。结果:47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7例,内部微钙化33例,后方伴回声衰减20例;血流丰富(Ⅱ~Ⅲ级)31例,血流阻力指数0.67~0.99,2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但对较小的IDC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恶性肿块61例,超声声像图上大多数有典型恶性特征,但也有肿块小、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伴有钙化及丰富的血流信号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其血流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脉冲多普勒频谱呈现高阻力指数.结论:利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特有表现,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1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检查提示浸润性导管癌65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乳腺脂肪坏死2例,乳腺增生病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5%(65/71).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伴微钙化、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围高回声晕、以及肿瘤后方回声衰减为浸润性导管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 超声检查在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B型超声仪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9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瑛  何瑞莹 《当代医学》2009,15(6):139-14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23例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22例,内部微钙化20例,后方回声衰减18例;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血流信号Ⅱ级20例,Ⅲ级17例。33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cm/s,RI〉07),16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燕满 《中外医疗》2013,32(16):175-176
目的深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又称IDC)的超声图像、声音特征,发现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际临床优势,以此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40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的分析,发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的特征,总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的规律。结果 40例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团块型结果(20例);第二类,结节型结果(10例);第三类,囊实型结果(10例)。出现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为20例,其中圆形肿块患者为16例,卵圆形肿块患者为4例,这些患者均出现乳腺钙化和丰富的血流信号,属于浸润性导管癌特征。39例患者出现低回声现象,1例患者出现等回声现象。29例患者出现乳腺钙化现象,11例患者无钙化现象;19例患者伴有回声衰减现象,回声不变患者为11例;10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特征,30例患者出现肿块内血流信号。结论 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方面属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确诊率,对医师制定有效的临床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02-103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测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中41例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2例周边出现高回声晕,42例内部有微钙化,45例后方回声衰减;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图像均有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表现,其中47例肿块内部测得高速高阻血流[Ps〉17cm/s,RI平均为(0.77±0.23)];27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声像网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辅助诊断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肿块大小及血流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变化趋势,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组织学分级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征象中的毛刺征、周边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及微小钙化灶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关系密切,肿块的超声征象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类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139个肿块)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病理证实的139个乳腺恶性肿块中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结节型14个,超声提示恶性10个,病理诊断以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为主.团块型104个,超声提示恶性101个(97.12%),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导管型8个,超声提示恶性2个,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囊肿型6个,超声提示恶性3个.弥漫型5个,超声提示恶性2个,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未见局灶性肿块者2个,超声未予分型及提示良恶性.超声各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团块型符合率最高.(2)超声共显示有钙化者67个(48.20%),其中导管癌106个中61个出现钙化,而小叶癌17个中仅2个出现钙化,两种病理类型的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超声声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分型有一定关系,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可以帮助判断组织学类型,微小钙化灶可作为诊断乳腺导管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对66例经手术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较高,声像图表现浸润状边界、微小钙化灶、穿入型血流均为其特征。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是临床诊断乳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夏萍  郑言言  穆仲平  韦丹琼  左志祥 《安徽医学》2013,34(12):1832-1835
目的 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并探讨超声征象与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和钼靶X线结果,比较两者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并将这些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超声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9例乳腺癌的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87% (71/79),钼靶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73.42%(58/79),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2.41%(73/79).超声征象中肿块后方伴有回声衰减者和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者(血流信号Ⅱ~Ⅲ级)P53基因阳性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者P53基因阳性者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X线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表现征象与P53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对于预测肿瘤的良恶性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伴钙化乳腺癌的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术前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伴钙化乳腺癌患者82例,将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X线征象进行对照。结果伴钙化乳腺癌中,单纯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肿块在各种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钙化伴结构紊乱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作出乳腺癌组织类型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钙化在乳腺癌不同阶段X线征像。方法  收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出现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77例,回顾性分析钙化X线征像,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乳腺癌钙化形态、分布、数目及伴随情况在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钙化X线征像初步鉴别不同阶段乳腺癌,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对比中外乳腺癌流行病数据,发现中国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平均发病时间比西方国家早5~10年,其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关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8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49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35岁)91例,中老年组(>35岁)15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最大径、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血流情况。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比较年轻组不同分子亚型之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两组肿块最大径、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中Luminal A型6例,Luminal B型53例,HER2过表达型22例,基底样型10例。年轻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钙化灶比例高于Luminal A型、基底样型(P<0.05)。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以肿块最大径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易伴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少见为特征;且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MBC)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超声诊断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BC患者的超声及病理资料,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结果 79例MBC共79个病灶,单纯型31例,混合型48例;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36例,其中单纯型MBC超声诊断恶性13例、混合型MBC超声诊断恶性23例,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2%、48%,两种病理类型的MBC超声诊断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378)。单纯型MBC与混合型MBC的形态、边界、病灶内血流信号、直径、边缘毛糙、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增强等声像图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C超声特征不明显,误诊率较高,应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图像特点,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乳甲外科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块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以及腋窝淋巴结。以病理组织学结果做对照。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超声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结果105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与ER、PR表达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7.67和6.07,7.38和2.45;强回声晕、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血流分级Ⅱ~Ⅲ级与ER、PR表达均无关联(P>0.05);肿块微小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与CerbB-2阳性表达间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4.42和14.97;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与CerbB-2表达均无关联(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和CerbB-2)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据此可对癌肿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为肿块型(11例)和非肿块型(4例),T1WI呈低信号影(8例)、等信号影(7例),T2WI抑脂呈等信号影(9例)、高信号影(6例)。形态学表现:肿块型病变表现为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9例);非肿块型表现为导管状及簇集样不规则分布(3例)。增强后病灶以早期不均匀性显著强化为主(10例)、延迟环形强化(7例);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凹陷(4例)、皮肤增厚(6例)、乳后脂肪间隙中断(3例)等。血液动力学表现:15例病灶SIR在169.36%-301.23%之间,平均198.23%,最大峰值出现在第二个时相(13例)、出现在第三时相(2例),时间-信号曲线为Ⅱ、Ⅲ型,Ⅱ型(6例),Ⅲ型(9例)。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正确诊断率约66.7%。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露  陈剑琼  张超学 《安徽医学》2011,32(12):2052-20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童钟  于玉  张秀珊  丁锐  沈宁 《安徽医学》2006,27(6):478-480
目的讨论钼铑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经钼铑靶X线摄影及术后病理证实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在X线上表现。结果乳腺癌在X线上表现为肿块(76.7%),钙化(60%),结构紊乱(3.3%)。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X线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乳腺癌X线上的表现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