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期和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细菌培养阴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将接受一期翻修术的16例设为OSR组,将接受二期翻修术的25例设为TSR组。采用髋关节Harrris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感染清除率评估2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7个月(9~48个月),末次随访TSR组Harris评分高于OSR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TSR组VAS平均评分低于OSR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TSR组感染清除率高于OSR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一期翻修术和二期翻修术均可较好控制细菌培养阴性的全髋关节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但二期翻修术后感染清除率及髋关节功能优于一期翻修术。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的文献复习。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培养,并回顾治疗对策。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人工髋关置换后平均随访25(12~48)个月:6例清创后保留假体,5例一期翻修者中1例清创复发再次清创伤口愈合;7例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二期翻修者,置换后25个月未见复发;所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均未见感染复发。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43.25分提高到86.5分。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阴沟肠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大肠杆菌2例。 关键词: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策;原因;翻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的原因。方法对31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对髋臼或股骨缺损者进行修复重建。通过术前X线片和术中所见,推测翻修原因。结果31例患者中共有3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36月,平均18.7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56±17.31)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5.40±12.5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1例,无1例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引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性假体松动。翻修术中应合理地选择髋臼或股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同时也应重视提高初次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和翻修技术。方法对12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和52例(59侧)人工全髋翻修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36例均获1~10年的随访,平均3年8个月。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之一,其10年优良率已超过80%,但同时也出现了感染、脱位、人工关节松动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假体功能效果,人工假体存留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男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后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洪曼杰  胡伶平  郝群禹 《医学信息》2009,22(8):1552-1553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和术中常见困难及处理,以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1998年2月~2008年2月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翻修原因、手术方法,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主、客观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1例病人获得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优19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87.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常见原因是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假体断裂等;手术困难是骨缺损,应在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前判明骨缺损的程度和类型,根据骨缺损的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保证翻修术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文献对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翻修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假体柄断裂等方面,有关置换后近期脱位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原因,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全髋关节翻修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5~87岁,平均81岁。翻修原因均为置换后近期脱位,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翻修后早期观察血常规及血沉变化;翻修后6个月,1,2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以X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翻修后获得至少1年(1~4年)随访,无一例需要再翻修,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全部病例翻修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X射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提示手术技巧不当及病例选择不当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动头的双动特点,一旦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只能行翻修术。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全髋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随访25例25髋,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关节局部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术后随访X线片示:骨质愈合好,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征象。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6.8分,术后平均93.2分。翻修距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平均13.7年。髋臼部骨质缺损,在髋臼覆盖大于80%的情况下可不植骨;若髋臼覆盖大于50%、小于80%,行颗粒性植骨结合结构植骨;髋臼覆盖的比例低于50%,结构植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股骨侧骨质缺损,打压颗粒植骨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和手术时机 .方法 对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而行翻修术患者 6例 ,手术前后Harris评分 .结果 翻修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 2 8分 .结论 术前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程度轻 ,术后优良率高 .人工髋关节髋臼边缘和股骨近端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者可选择清除骨溶解区域纤维肉芽组织和植骨术式 ,推迟全髋翻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with two-stage reimpla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fected hip arthroplasty. Between January 1993 and December 2001 the replacement of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wo stages was performed in 18 patients. There were 7 male and 11 female patient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62 years. The mean follow-up after revision was 3.5 year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averaged 78 (50-96) points. None of 18 patients had a recurrence of the infection. Two-stag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fected hip is preferred to one-stage exchange arthroplasty at our department because of higher rate of eradication of th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背景: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二次翻修是公认的疗效比较肯定的方法。 目的:回顾分析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26例(27髋)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的二期翻修过程中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置入原假体的位置,制作时,在占位器中央放入一根斯氏针作为支架。治疗后随访并行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因治疗后不恰当负重活动导致占位器断裂,取出骨水泥占位器,行清创后关节旷置。其余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0.2分,较治疗前平均改善61.9分,感染控制率为96.3%。提示在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基础上使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具有感染控制率高,置换后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的对照研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个对照研究,总手术髋例数126962,其中采用骨水泥固定股骨柄97525例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29437例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不限年龄的所有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0~5a翻修率骨水泥组明显低于非骨水泥组(OR=0.49),而术后5~10a及大于10a两种固定方式的翻修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5~10a=1.44,OR>10a:2.01)。结论:随着人工假体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假体术后中远期翻修率与生物型假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翻修率都较低。需进一步了解两种固定方式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施行置换难度很大,且置换后疼痛等并发症越来越多,其诊断与处理争议颇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21例(23髋),均为关节内疼痛,10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11例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置换后疼痛原因分析。 结果与结论: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关节内疼痛感染组3例中保守治疗2例、二期翻修1例,随访感染均治愈,置换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降低、Harri评分与置换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感染组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0例,与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及Harri评分均好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重建的软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52.5岁(48~71岁).Crowe分型III型9髋,IV型2髋.后外侧入路,依层次松解显露,髋臼基床及股骨髓腔处理,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于适当位置后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结果:术后11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髋关节疼痛消除,畸形步态基本矫正,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6分,近期优良率为90.9%.结论:术中避免盲目松解并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翻修术后异位骨化(HO)形成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创伤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THA及翻修术287例,其中男98例,女189例;年龄56~72岁,平均63岁.其中≤65岁140例,>65岁147例;THA 257例,翻修术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阿斯匹林50 mg/d×30 d.两位骨科医师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按Brooker分级标准评定HO产生情况.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87例均随访1 a以上,共有45例发生HO(15.68%),其中Brooker I型29例(64.44%),BrookerⅡ型14例(31.11%),BrookerⅢ型2例(4.44%),未发现BrookerⅣ型.HO发生率在男性为23.47%、女性11.64%,≤65岁10.71%、>65岁20.41%,初次THA后10.89%、翻修术后56.67%,不同性别、年龄、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及翻修术后应常规预防HO;对HO形成的高危因素如翻修手术,围手术期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侧轻中度缺损翻修处理目前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在股骨轻中度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11例非感染性股骨侧轻中度骨缺损患者单髋初次翻修,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其中8例患者行干燥同种异体颗粒植骨,3例患者未植骨。 结果与结论:11例均获随访,最短随访时间10个月,最长随访60个月。翻修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好于翻修前(P < 0.01)。翻修后2年1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3 mm 透亮带,无明显临床症状,未作处理。患者均未见骨溶解,干燥同种异体颗粒骨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提示,采用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对股骨轻中度缺损进行髋关节翻修,可实现假体初始稳定与固定,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