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内送检、不同部位的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保存温度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较多,因此检查员应严格控制测试前后以及检验的质量,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会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两年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所取血液标本全部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样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所取部位不同。对比这些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以下情况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2红细胞和白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 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3源于不同部位的样本中血细胞的计数。此外,保存温度不同,血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正确率的因素有送检时间和样本所取部位,温度不是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血常规的正确率,应严格把握样本送检时间与放置时间,避免影响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参与我院临床检验的体检者共50例,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储存温度、采血部位的不同分析血常规检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放置4h送检的标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含量高于2 h送检的标本(P <0.05),冰箱(4℃)储存的标本白细胞(WBC)含量低于室温储存的标本(P <0.05),末梢血采血的标本PLT含量低于静脉血采血的标本(P <0.05)。结论导致临床血常规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较多,应采取对策控制影响因素,以便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影响血常规检测的最终结果的种种因素而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2月~6月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360例,16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需要将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至常规进行测定差异。20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来观察患者静脉和末梢血常规的差异。结果:在2h内对静脉血常规以及中间细胞的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6h后对血小板的计数开始发生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中间细胞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时,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送检血液时间的影响,一旦采取血液样本必须要及时的送检,避免造成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对结果有影响的原因探讨。方法将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386例患者采集手指血检验,2 h之后对同一位患者采集另一份血液标本并分析出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血液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同时对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排查,将结果当中出现了的不良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在进行化验的386例标本当中,有出现了误差的病例和(或)两组标本检验不相同以及与人工显微镜检查不相符的例数有34例,误差率为8.85%。其中有26例患者因为自身的生理条件的影响造成结果的误差,5例是因为仪器的原因对结果的影响,3例是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结论造成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对结果的影响,有效降低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许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49-15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类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抽取2013年来我院的血常规检验病例进行分析调查,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及人为因素均是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有时难以避免,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如规范操作、完善制度、提高标本质量等,能够有效减小或避免这些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对血常规检测影响的人为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结论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才能使检验结果稳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其中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功能血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的检验分析过程,是医师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辅助手段和依据,为诊断和鉴别其他系统疾病提供许多重要信息[1]。但是,有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血常规检测中导致样本血液凝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出现标本凝血50例患儿资料,分析导致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因素及其所占的比例,计算各致凝因素与凝血的相关系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结果导致小儿出现血常规标本凝血的主要因素可能有: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等四方面的因素;其与标本凝血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0.90、0.50和0.45。结论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是导致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原因,因此加强常规标本的凝血检测,针对各因素做好护理工作,从而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通过PICC采集血常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在本院治疗的3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对30例经PICC治疗后的患者按照顺序抽取1mL静脉血两组作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然后同样对该30例外周静脉穿刺患者采集1mL肘正中静脉血作为对照组,接下来通过流式分析仪器检查相关血常规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后分析所有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后记录分析发现:观察组1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71.6593、39.5610、250.1336、62.9592,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和对照组几乎一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凝血四项进行检查后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别(t分别为0.2979、1.0954、0.2586、0.2901).差异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四项指标和对照组几乎是一致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ICC采集血常规对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凝血四项基本没有影响,应该弃掉前面1mL血液,然后再对进行血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在检验中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4256份血常规标本,分别统计由于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比例。结果 4256份血常规标本中,检测结果有误或不合格的标本有332份,占7.8%,由于生理因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有114例,试剂因素有42例,仪器因素有73例,人为因素有104例,其中以生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为人为因素,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皆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3个不同检测系统血糖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个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血糖(Glu)结果偏倚是否可以接受.方法 参照NCCLS<EP9-A2文件>的要求,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采用己糖激酶法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Glu,对本院3个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测定20次和测定新鲜血浆标本48份.结果 朗道质控物和新鲜血浆标本Glu测定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检测系统问的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各检测系统新鲜血浆标本Glu测定可靠性系数α为0.9993,各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各检测系统测定Glu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3.3%,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各系统均未超过T±5%范围.结论 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Glu结果存在偏倚,但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控制措施,为提高临床免疫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免疫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检测和试剂准备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经分析,标本质量、检测人员素质、试剂平衡时间、检测温度和湿度、洗液更换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临床免疫检测的准确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糖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进行血糖常规检查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应用血糖测试仪对不同的采血时间、血液放置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血糖检测结果。结果不同采血时间点,影响血糖的检测结果,患者早晨空腹时,其血糖值较低,与中晚餐前血糖检测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放置4 h后,其血糖检测为(3.78±1.11)mmol/L,与血液放置1 h后的血糖检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糖检测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对血糖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求检测人员全面了解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可熟练操作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真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血糖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患者病例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脂肪肝组血脂、血糖以及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健康组高(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加强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监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血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Ⅴ(F Ⅴ)和凝血因子Ⅷ(F Ⅷ)的活性变化,为临床应用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袋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采血后马上均分为6袋,分为6个实验组,第一组即刻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保存在(4±2)℃的专用冰箱,并分别于4h、8h、12h、24h及48h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保存1个月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各组F Ⅴ和F Ⅷ.结果4h、8h及12h分离血浆组与对照组比较,F Ⅴ和F Ⅷ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Ⅷ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Ⅴ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4±2)℃保存条件下,采用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全血,8~12h分离的血浆可以代替新鲜冰冻血浆(FFP)补充凝血因子;12~24h内分离的血浆,除需大量补充F Ⅷ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替代FFP补充凝血因子.血站在24h内分离的血浆最好注明具体的分离时间,在FFP难以供应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选用此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替代FFP给临床患者输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eizure and plasma tramadol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madol poisoning, as a novel centrally acting analgesic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severe pain. All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 history of tramadol overdose accompanied by unconsciousness or seizures referred to Baharloo Hospital Poison Center, Tehran, Iran from March 2008 to March 2009 were includ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clinical findings, and blood tramadol concentrations were studied. There were 401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tramadol overdose; 121 (30.2%) with a history of seizure and 14 (3.5%) with a history of unconsciousness were included. Most of overdoses involved men (83%). The mean age was 22.9 years (range, 14–50 years). Intentional overdose was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poisoning (51.9%). The mean dose ingested was 1,511 mg (SD, 1,353; range, 200–7,000). Mean back-extrapolated tramadol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3,843 ng/mL (3,715; 269–20,049). Back-extrapolated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correlated with dose (r = 0.313; P < 0.001) as well as blood concentration levels (r = 0.801; P < 0.001). Seizur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higher reported dose (P < 0.001) and tramadol only to overdose (P < 0.001). However, it was neither related to higher tramadol blood concentrations, nor related to time elapsed, age, sex, history of addiction, and observed Glasgow Coma Scale of patients. Most patients experienced just one seizure (76%). The tramadol-induced seizure is dose dependent. Although higher doses of tramadol was related to higher blood concentration, blood tramadol concentration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seiz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龄与出生体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围产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血针头粗细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100例重症监护室内的无桡动脉血液循环障碍的肿瘤患者,专人先后于同侧桡动脉采用粗细不等的两种X厂家动脉采血针分别采集动脉血。结果采用粗细两种针头采血的pH、PCO2、PO2、LAC和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头粗细对血气分析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工作实践对可能影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几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检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