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压力带与抗栓泵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肝素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踝泵运动等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抗栓泵及压力带;肝素组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抗栓泵及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肝素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并超出正常高值。观察组、肝素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压力带与抗栓泵联合使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肝素组无潜在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广泛术后患者45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术后第2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共7~14 d,同时联合运动训练等护理干预;对照组22例,术后第2d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共7~14 d。比较2组治疗后双侧下肢的周径,并行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流速度及有无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4d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F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术后第7d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4d其余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护理干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医用弹力袜(E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5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单纯ES组、ES+IPC组,每组135例。对照组术后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单纯ES组使用医用弹力袜进行下肢局部加压,ES+IPC组将间歇充气装置套于医用弹力袜外间歇性加压下肢。所有患者在术后3—7d内每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需时间及术后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物抗原(tPA-Ag)。结果术后血管彩超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ES+IPC组为4.4%,低于肝素组和单纯ES组(P〈0.01);ES+IPC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6.5±0.6)d,长于其他2组(P〈0.01)。凝血/纤溶指标检测显示肝素组术后6h和术后24hVI'高于术前,术后6h和术后24h高于单纯ES组和ES+IPC组(P〈0.05);ES+IPC组术后6htPA—Ag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ES与IPC联合使用能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延缓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腹腔镜术后患者35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术后第2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 皮下注射,1次/ d,共7~14 d;对照组17例,术后第2天给予注射用丹参40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次/ d,共7~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双侧下肢的周径,并行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流速度及有无血栓形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0.14±0.24)cm 与(25.34±0.11)cm,(0.91±0.14)m/ s 与(0.62±0.04)m/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861、2.937,P 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进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76-37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对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患者7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4项及D-二聚体、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观察组凝血功能四项、血浆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血流速度,缩小下肢周径,降低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因此,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气压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7 d。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5 d、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梅莉  张宁芝 《临床医学》2013,33(3):28-30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的285例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40例,于剖宫产术后24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每日1次,连续5 d;对照组145例,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其他任何抗凝药物;术前及术后第4天监测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1例肺栓塞,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确切,且无明显出血风险,有特异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旭  刘洋  简明  李丹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40-2042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9)予以术前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 LMWH)4250 IU,B组(n=21)则予以术后8h使用LMWH 4250 IU,两组均在麻醉开始时即应用间歇充气加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并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57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院行VVS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LMWH组(285例),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入院行VVS术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非LMWH组(290例)。观察2组患者DVT的发生及术后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情况,同时进行术前和术后5 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imer)检测;术后随访1个月,再次检测D-dimer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非LMWH组发生DVT 12例(80.0%),LMWH组发生DVT 3例(20.0%),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4、36例,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0、2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年龄≥60岁、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下肢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及CEAP分类≥Ⅳ级均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2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PLT、凝血功能指标(PT、TT、FG、APTT)及D-dimer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糖尿病、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等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降低VVS术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P组)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RS组).RP组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RS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 min(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及停气腹后15 min(T3)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BG)、皮质醇(Co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随访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有无术中知晓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4个时间点的MAP、HR、Cor、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MAP、HR在T1、T2两时点与T0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Cor在T2、T3与T0时点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S组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RP组(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均为100%.[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较好的抑制插管和气腹造成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迅速,尽管RS组术后恶心、呕吐多于RP组,但两种方法均能被病人较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术后均每日使用双下肢间隙性充气加压治疗2次,试验组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则不予以对应处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结果 术后第7日,试验组13.0%(7/54)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的29.6%(16/54);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 < 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13.8%(9/65)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的28.1%(18/64)(P < 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日、术后第7日其他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等均无差异(P均> 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肺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乌司他丁联合拜瑞妥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需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口服拜瑞妥联合其他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 ,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 d治疗组患者的PT、APTT 及TT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DD及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5 d内治疗组患者的TXB2(0.26±0.10)μg/L、CRP(33.81±12.48)mg/L、总引流量(349.86±119.75)m L及住院时间(7.26±2.85)d分别均低于对照组(0.31±0.14)μg/L ,(39.42±14.79)m g/L ,(417.03±134.72)m L ,(9.35±3.86)d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切口大量渗血、血肌酐升高及血尿素升高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恶心的例数6(1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拜瑞妥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对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及免疫力恢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妇科手术后使用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干预的价值.方法 因妇科疾患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219例,根据患者并发LEDVT的风险程度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预防组分别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MWH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二天开始扫查双下肢,若有血栓,则继续动态观察.结果 LEDVT发生率对照组为11.64%,IPC组为4.11%,LMWH组为0.68%,预防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01),IPC组与LMWH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42.86%,中危患者为5.88%,低危患者为8.00%;IPC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14.28%,中危患者为6.06%,低危患者无血栓发生;LMWH组中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2.94%,低危和高危患者无血栓发生;预防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盆腔手术后下肢IPC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后者疗效更为显著;高危患者术后应常规使用预防措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应用预防措施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潘霞云  孟哲贤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33-934,93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治疗组(F组,n=25)和对照治疗组(C组,n=25).手术开始前20 min开始使用氟比洛芬酯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给药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20 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体温度对腹腔镜胃肠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125例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采用加温至37℃的 CO2气体建立气腹;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方法建立气腹,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对手术伤口进行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试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伤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发生寒战者6例(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例(55.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紊乱者7例(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例(41.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采用加温至37℃的 CO2气体建立气腹,可促进腹腔镜胃肠手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熊玲玲  阮霞  周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657-1658,1661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的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院全麻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地佐辛组在切皮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采用VAS和Ramsay评分评估两组术后镇痛和镇静程度;观察比较两组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38~92岁,平均75.6岁。根据术后4 d下肢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32例,非血栓组94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入院时、术后1 d、4 d、7 d血浆DD及FDPs浓度,将相关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比较血浆 DD、FDPs 两个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结果12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 DD及FDPs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D及FDPs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S 术后4、7 d明显增加(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DD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 d达到峰值:未发生血栓组(2469.9±508.3)μg/L,血栓组(3472.2±690.7)μg/L(P<0.01);FDPs术后4、7 d明显增加,且7 d值较4 d值增高明显:术后7 d,非血栓组(3673.4±480.7)μg/L,血栓组(4571.9±864.3)μg/L(P<0.01)。术后4 d,DD 结合FDP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3%和94.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D及FDPs浓度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